2例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困难的护理
马月兰 沈 婷 刘永戍
关键词: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困难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治疗用药的重要途径,新生儿短期静脉
1]
输液治疗首选外周静脉留置针[。由于新生儿自身机体发育
时,经及时有效的护理,软管安全拔出,保障了新生儿输液治疗的安全,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4
1.1 患儿男,孕29周,出生体重1750克,2017年12月19日
的特点及药物刺激等多种因素,在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静脉炎、输液外渗、堵管、感染、导管脱出、静脉血栓是较多
2]
见的并发症[,而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后拔管困难的报道较
剖宫产后转入本院新生儿科,入院诊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炎、大于胎龄儿。入院后给予保暖、心电监护、右上肢贵要静脉PICC置管输注静脉营养液支持治疗,达到肠内全量喂养后拔除PICC置管。2018年2月2日11点因继发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给予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注美罗培南,2018年2月10日9点给予头部正中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一次穿刺成功,见回血后推注生理盐水通畅,固定留置针。2018年2月15日10点治疗结束后拔除留置针时发现留置针软管尖端与皮肤贴合,皮肤随软管移动,外拔软管阻力大不能被拔除。
少,但此时如处置不当将导致断管、局部感染等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本科收治的2例新生儿在出现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困难DOI:10.19792/j.cnki.1006-6411.2020.17.066
工作单位:215002 苏州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
马月兰: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收稿日期:2019-07-18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6]内侵,起到一个保护屏障作用,所以可以避免再损伤;艾夫吉
面的换药,患者压疮部位在尾骶部,患者每天卧床时间长,难免会再次受压,嘱患者多下床活动,勤翻身,同时使用安普贴,为创面提供最佳愈合环境,有效保护创面,但高龄患者依从性不高,4h以上,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换安普贴无法贴敷2
药方法,结合艾夫吉夫有促进表皮生长的功能,清洁创面可以安2h以艾夫吉夫外喷为主,加强翻身,以侧卧全有效使用,白天1位为主,患者入睡前包括午间和夜间,则使用安普贴外贴,这样交替换药法,成功让Ⅱ度压疮创面得以愈合,患者康复出院。
参 考 文 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12:166-167.
[2] 童竹月,王彬彬.手足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J].《浙江
临床医学》2017年第3期:581-583.
[3] 屠蕾,俞安萍,曹莹莹.医院-社区延续护理方案对结肠
J].《解放军护理杂志》癌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2017,21(73):68-70.
[4] 黎琼,朱晓芸,朱丹.1例口服卡培他滨致手足口综合征患
J].《当代护士》2018,25(34):160-162.者的护理[
[5] 徐小玲.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
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29):72-75.
[6] 钟芝兰.安普贴用于压疮预防的价值评析与临床护理研
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35(72):126-127.
(本文编辑:刘仁立 曾利红)
夫,即外用冻干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表皮面积为2cm×的生长。评估这名患者的创面,属于Ⅱ度压疮,2cm,少量血性渗液,无窦道,无气味,无疼痛,创面肉芽组织形成状态表现为健康的红色。选择安普贴和艾夫吉夫能够防止创面感染,同时促进创面愈合。
2.5.2 换药方法 用棉球沾取生理盐水由中心向外围清洁伤口,待干后,使用艾夫吉夫外喷,嘱患者侧卧位1h,1h后,予安普h翻身,观察患者局部敷料及皮肤情况,但患者如厕贴外贴;每2时,会自行撕下安普贴,考虑高龄患者依从性不高和创面位置靠近肛门的原因,导致第1天和第2天,白天必更换2~3块安普贴,创面未见明显好转。于第3天改变换药方法,清晨,用棉球蘸取生理盐水由中心向外围清洁伤口,使用艾夫吉夫外喷,嘱患者侧卧位,午间午睡前,为防止患者局部面积受压,先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予安普贴外贴,直至下午安普贴脱落,再与艾夫吉h外喷一次,晚间睡前再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后予安夫每间隔2
普贴外贴。连续3d后创面面积明显缩小,继续采取同样方法,10d后,创面彻底愈合,表皮完全长好。3 小结
患者结肠癌术后因口服化疗药物而导致手足综合征,同时又伴有压疮的发生,手足综合征导致下地困难,加重压疮的恶化,所以必须积极治疗手足综合征,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然而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也是创面不愈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故控制血糖也是当务之急,落实全身治疗方案的同时,再予以局部创
当代护士2020年6月第27卷第17期(中旬)
+11.2 患儿女,孕37周,阴道产分娩,出生体重2750g,出生20
·157·
次送管增加了血管内壁的损伤程度,即使评估局部无静脉炎及明显血栓的表现,血管内皮也可能存在损伤,因此需提高穿刺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2.6 缓慢拔管 助手继续固定患儿头部,拔管护士左手绷直软管尖端皮肤,保持皮肤自然皮纹走向,右手捏住针柄左右30度转动软管,逐步增加拔管力量,软管尖端可松动后平行缓慢拔出软管,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5min。
2.7 检查软管 软管拔出后需仔细检查导管是否完整拔出。肉眼观察拔出的软管外观完整,管壁无明显破损裂口,接生理盐水冲管通畅,管壁无渗漏。新生儿的红细胞压积高于成人,合并多种疾病因素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再加上需要联合使用天因咳嗽气急1天门诊就诊后于2019年1月14日收入本院新生儿科。入院诊断:新生儿肺炎。入院后给予头孢美唑、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019年1月15日2点给予头部正中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第一次穿刺后未见回血,连同钢针一起退回皮下后再次送管成功,见回血,推注生理盐水通畅,固定留置针。2019年1月19日19点,补液结束后拔除留置针时发现阻力大,留置针软管尖端紧贴皮下不能被拔除。
1.3 两例患儿均选用BDIntima4G密闭式静脉留置Ⅱ兢玛23M1622型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长导管部分U型环绕固定针,
在皮肤上,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每日输注抗生素和其他液体间用0
.9%生理盐水2ml冲管,补液结束后0.9%生理盐水2ml正压封管,关闭封管夹。2 护理
2.1 及时发现并报告 床位护士拔管前评估穿刺部位无红肿、渗液、局部无渗出,第二例患儿透明敷贴周边有卷边。揭除透明敷贴后向外拔管,发现阻力大且软管尖端与皮肤紧贴,皮肤随软管移动,立即停止拔针,按留置针软管走向固定Y型软管座,使
针尾部与软管形成一直线[3],报告床位组长及护士长。在外周
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静脉炎、输液外渗、堵管、感染、导管脱
出、静脉血栓较多见[4],此两例患儿出现了留置针拔管困难,尽
管报道较少见,仍需密切关注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并制定新生儿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处置流程。拔管遇到阻力应立即停止,防止强行暴力拔管而导致导管断裂。2.2 评估留置时间 此两例患儿的拔针困难分别发生在穿刺置管后121h、113h,距离最后一次用药结束时间分别是8h,3h。
2016年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5]推荐在可能达到治疗目标的
情况下尽可能少地更换装置,血管通路的拔除不能仅依据留置时间,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因此需要增加评估观察的频次,根据治疗的需要及留置针的情况决定拔管的时机。
2.3 安抚患儿 给予襁褓包裹,保持患儿安静。过分牵拉导管会引起患儿疼痛,刺激血管,导致血管痉挛更不利于拔管。2.4 局部热敷 将无菌生理盐水在41℃的温水中预热,5×5cm无菌纱布蘸取生理盐水后覆盖在穿刺点前方的留置针软管部位,外用一次性薄膜手套覆盖,每1
0min更换一次。有研究报道[6]湿热敷可以缓解PICC拔管困难时的血管痉挛,局部热敷可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减少蛋白质和血小板聚集[7]。新生儿皮
肤娇嫩,热敷时专人守护,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及温度,防止发生烫伤。
2.5 轻轻按摩 湿热敷30min[8]后助手协助固定患儿头部,拔
管护士左手固定针柄,右手食指沿留置针软管走行方向按摩10s,软管尖端部位顺时针按摩5s,重复2次。按摩时动作轻柔、
手指不按压软管,幅度不宜过大。研究[9]显示留置针作为异物
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机械性刺激可导致血细胞的局部黏附而形成炎症和血栓。置管时软管在血管内的反复退行送管亦可导致血管内壁的损伤。第2例患儿穿刺未一次成功,软管在血管内二
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血栓。两例患儿拔出的导管内尽管未见明显的血栓,但第二例患儿的导管尖端可见微小血丝,提示可能存在导管尖端的微血栓。因此应重视留置针置管期间血栓的预防,做好冲封管的护理。
2.8 拔管后的护理 软管拔出后穿刺点及周围皮肤予碘伏消毒,待干后覆盖无菌纱布。每2h观察并记录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沿静脉走行方向有无发红、发硬等静脉炎及感染表现。监测48小时,穿刺点及周围皮肤颜色正常,未发生感染等其他严重并发症。3 小结
通过对2例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困难新生儿的护理,认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留置过程中的评估与维护,遵循治疗需要及临床评估确定拔管指征,制定新生儿留置针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处置预案,才能更好地保障新生儿的输液治疗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张玉侠.实用新生儿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217.
[2] 郭金玉,杨洁,周颖,等.留置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
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40-1244.[3] 金咏梅,周雅俊,黄海虹,赵雪莲.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非
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干预[
J].当代护士,2016,(03):72-73.[4] 冉琼,廖永生,刘慧.1例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致静脉血栓
形成的处理[J].当代护士,2015,(12):161-162.[5] 美国INS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S75.
[6] 何华,刘利,张敏,等.湿热敷在预防PICC拔管困难中的
作用[J].护理研究,2012,26(34):3228.
[7] 卢志勤,曾海燕,彭方国,等.分析局部热敷对预防静脉留
置针血栓形成与留置时间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11):326-327.
[8] 陈连带,吴健红,李柳英,等.1例股静脉PICC拔管困难和
导管破裂的护理及预防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05):75-77.
[9] 陈海燕,路雪芹,陈传波,梁红霞.留置针刺激诱导血管内
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3981-3983.
(本文编辑:刘仁立 曾利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