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距离测量方案
一、 任务目的:学会全站仪的基本使用方法,会使用全站仪测量角度和距离 二、 任务要求: 1、 2、
练习全站仪安装(对中、粗平及精平),瞄准与读数的方法。 用给定的2个点围绕第一教学楼测定其他点,点间距离及
个角度数 三、 仪器工具:
全站仪、纸、三脚架、笔和钉子、锤子、棱镜及脚架。 四、 任务步骤:
1、点的布置 围绕一教布置八个点,分别以两个已知点和八个点作为测站点,分别测量个角度数及各点距离。 2、全站仪的安置: (1)在各点定一钉子
(2)松开三脚架,安置于测站上,是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打开仪器箱,双手握住仪器支架,将仪器取出,置于架头上。一手紧握支架,一手拧紧连接螺旋。
(3)对中 平移三脚架,是螺旋大致对准测站点,并注意架头水平,拧紧三脚架。稍松连接螺旋,两手扶住基座,在架头上平移仪器,通过目镜瞄准找准测站点,再拧紧连接旋钮。
(4)整平 松开水平制动旋钮,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旋钮的连线,两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这两只脚旋钮,
使气泡居中。降仪器绕竖轴转动90°,使水准管垂直于原来两脚旋钮的连线,转动第三只脚旋钮,使气泡居中。如此反复调试,直到仪器转到任何方向,气泡中心不偏离水准管零点一个为止。 3、瞄准目标
(1)将望远镜对向天空(或白色墙面),转动目镜使十字丝清晰。 (2)用望远镜上的瞄准器瞄准目标,再从望远镜中观看,若目标位于视场内,可固定望远镜制动旋钮和水平制旋钮。
(3)转动物镜对光旋钮使目标影像清晰,再调节望远镜和照准部微动旋钮,用十字丝的纵丝平分目标(或将目标夹在双丝中间); (4)眼睛微微左右移动,检查有无视差,若有,转动物镜对光旋钮予以消除。
盘左瞄准目标,读出水平度盘读数,纵转望远镜,盘右再瞄准该目标读数,两次读数之差约为180°,以此检核瞄准和读数是否正确。 4测距离瞄准棱镜同上 五、 整理数据计算结果
(1)整理数据。 (2)计算角度。
(3)写报告。
距离测量认识、总结
有了前两次水准仪和经纬仪的实训,这次全站仪的实训就没那么困难了。在这次全站仪测角度和距离的实训中,我又学会了很多东西,
懂得了很多道理。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全站仪测量角度和距离。测量是一门技能类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关键是要自己动手操作,一遍不会就请教师兄或者其他回的同学,听明白听懂了在继续操作,到熟练掌握为止。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提高测量精度。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全站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我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实训期间恰好是入冬时节,低温和刺骨的寒风对于露天作业的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虽然学习了这么多,但是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点的放样,到现在我都还不怎么懂。还需要努力吸取更多的知识才对。
测站 A 待测角 βBA1 盘位 读数(a) 读数(b) 半测回值 较差△β 测回值 左 右 0°52′27″ 10043'52〃 19043' 55〃 1805208 00 000'〃9051' 25〃 95147 66050'43〃 0'〃 9°51′36″ 22″ 66°50′14″ 50″ 240°47′20″ 38″ 116°51′20″ 28″ 67°56′1 β1 左 右 66050'43〃 0'〃13208' 48〃 651757 00 0665057 240047'48〃 00'〃2 β2 左 右 240047'48〃 02727'33〃 26815'01〃 24047'28〃 00 116051'18〃 116051'18〃 3 β3 左 右 296051'14〃 179059'36〃 116051'38〃 00 24756'37〃 39〃 04 β4 左 右 67056'56〃 67056'56〃 17959' 6756'58〃 002″ 57″ 各点坐标表格: 测站 待测测站点坐标 后视点坐标 待测点测出坐待测点算点 A 1 标 出坐标 (1039.759(1064.990、(1066.251、 、1027.347) 1043.318 ) 1038.302) 1 2 (1066.2511039.759、(1065.882、 、1038.302) 1027.347) 1007.542) 2 3 (1065.882(1066.251(996.230、 、1007.542) 、1038.302) 969.775)
3 4 (996.230、(1065.882(974.674、 969.775) 、1007.542) 984.645) 4 A (974.674、(996.230、(1039.762、 984.645) 969.775) 1027.340) 1.1.2 坐标放样方案
一、测量仪器:全站仪 棱镜 脚架 二、测量任务:
根据已知坐标点,假设放样点坐标,利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程序在地面上找出假设点的位置。(点个数与组人数相同) 三、测量方法:
将仪器架在已知坐标点,以另一已知点作后视,进入全站仪测量程序中坐标放样,输入测站点坐标,再输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输入假设的要放样的点的坐标,得距离和角度,记下此距离,将角度转为零,此时仪器所对方向为要放样点坐标方向,在此方向上大概为记下距离远处立棱镜,测其距离,距离为零时该点为放样点,在该点作一标记。其他点方法一样。 四、放样表格如下
测站 放样测站点坐标 点 1 (1000.240、后视点坐标 放样点坐标 1000.456)
A 2 (1000.578、1000.897) 1000.123、 3 (1039.7591027.347) 、(1064.990、1043.318 ) (1000.458) (999.587、999.573) (999.520、999.245) (999.375、999.890) (999.245、999.080) (1000.3801000.590) 、 4 5 6 7 8 9 (1000.529、1000.894) 1.1.3 坐标测量心得体会
在紧张的氛围学习全站仪测量,我基本明白全站仪的使用,在加上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确定我所掌握的知识,明确了全站仪的构造和仪器的读书方法,也完成了小组及个 人的任务。
全站仪是我接触到的第三个仪器,相比起水准仪和言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有着更深一层的难度,下面是我对经纬仪的使用方法体会;
经纬仪的安置使用;经纬仪的使用包括架设仪器、对中与整平、调焦与瞄准和读书四象基本操作。
经纬仪的安置使用;经纬仪的使用包括架设仪器、对中与整平、
调焦与瞄准和读书四象基本操作。 1,
架设仪器;先将三脚架放置在地面上,使架头大致水平,在将仪器从仪箱中取出,旋紧中心螺旋。
2,
对中与整平;使测点中心与仪器轴中心同一铅垂线上,整平是为了使仪器水平读盘居于水平位置。
3,
调焦与瞄准;①调节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②利用粗瞄器,粗略瞄准目标,固定制动螺旋。③调节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成像清晰,注意除差。④调节制动、微动螺旋,精确瞄准。
4,
读数;①打开反光镜,使读数窗光线均匀。②调焦使读数窗分划清晰。③按不同的测微器直接读取水平读数。
5, 6,
水平角度观测方法━测回法
总结:经纬仪的使用包括架设仪器、对中与整平、调焦与瞄准和读书四象基本操作。
在外业的测量方面,调节仪器、读取数据、记录数据、目标点的点取。在内业方面,数据的处理、完成自己的数据成果表,在测量过程中要对多动,多了解,对数据多读多算。
在这次的测量任务中和完成任务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体验到了团队的精神,和团队的重要性。一件事需要团队完成事情是不可能离开团队的整体性;学习后必须在懂得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地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明确了理论才能进行操作,一定要明白使用的理论。
我相信,只要经过努力的学习,对全站仪学习会更加的让我们感到测量的这门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也希望我们小组,也包括我自己在每次的学习、测量、任务之中有所收获,更加提高和完善自身知识。
充分的理解和利用好本学科,为自己创造幸福的生活。
点号 M 1 2 3 4 M 观测距离(m) 240 116 67 47 51 56 38 28 57 1 1 1 240 116 67 47 51 56 39 29 58 65.037 42.777 -21.552 14.876 -69.614 -37.839 坐标增量 △x 26.493 -0.365 △y 10.946 -30.76 改正数增量 △x\" 观测角(度/分/秒) 改正数 改正角(度/分/秒) 47 66 33 50 2 50 1 1 47 66 33 50 3 51 26.4-0.3-69.6-21.565.021
距离测量认识、总结
有了前两次水准仪和经纬仪的实训,这次全站仪的实训就没那么困难了。在这次全站仪测角度和距离的实训中,我又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全站仪测量角度和距离。测量是一门技能类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
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关键是要自己动手操作,一遍不会就请教师兄或者其他回的同学,听明白听懂了在继续操作,到熟练掌握为止。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提高测量精度。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全站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我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实训期间恰好是入冬时节,低温和刺骨的寒风对于露天作业的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虽然学习了这么多,但是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点的放样,到现在我 \\
钢筋尺及经纬仪视距测距的认识体会
1.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1)水平角测量
(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距离测量
(1)设置棱镜常数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 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3)坐标测量
(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3)设置棱镜常数。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角度测量认识、总结
令人难忘的经纬仪测量实训终于结束了,在这周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测量角度。测量是一门技能类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我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实训期间恰好是入冬时节,低温和刺骨的寒风对于露天作业的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通过这次实习我自己还总结出一些测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1)在读数前一定将水准仪视野的水准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2)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如果目标较小,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如果目标有一定宽度,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3)在测量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也可能导致仪器的损坏。(4)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