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概论
我国纺织品现状
国际经济与贸易0902班
091001050
冯冰
我国纺织品现状
摘 要:中国在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优势非常突出,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以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特别是服装出口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大量产品纷纷销往欧美国家挤占当地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从而造成中国与欧美各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贸易往来增多,贸易摩擦情况愈演愈烈。本文主要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贸易摩擦和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应对措施上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纺织品,反倾销,贸易摩擦,技术壁垒
1.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我国的纺织业有着世界上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较高的加丁配套水平和强大的产业配套优势,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保持高增长势头。目前纺织品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40%左右。2005年,出口总额达1175.2亿美元;2006年,纺织行业实现出口147l美元,同比增长25.1%;2007年实现出口l 712亿美元。按照《ATC协议》的规定,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一体化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从1995年1月l 日起至2004年12月31日止,应取消全部配额的51%,剩余的49%要在2005年1月l 日起全部取消。[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 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
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2]
2.中国纺织品贸易摩擦现状及形式
相比于前配额时期的纺织品贸易争端,新时期的贸易摩擦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贸易摩擦的形式更为多样,涉及产品更为广泛。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依旧盛行,而启动简单、应用灵活的“特保条款”也日益频繁地运用在了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限制上。2007年3月,欧盟酝酿对我国8类纺织品的反倾销调查;6月,美国对我国聚酯短纤维启动涉案金额近亿美元的反倾销调查;7月,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薄壁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等产品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并将复合编织袋归类为纺织品(而按照海关分类它们并不属于纺织品)。不仅关税壁垒、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其他多种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业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本不应再存在下去的配额限制依然变相地存在着,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形势严峻。
2.1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
中国纺织品贸易出口的加快对美国本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形成巨大压力,使两国贸易摩擦不断。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双边协议到期终止,我国贸易风险也随之增加。据中国海关资料显示,2009年1—3月中美纺织品贸易总额为50.1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总额为49.1亿美元,同比减少0.5%;进口 1.03 亿美元,同比减少32.3%,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
中国入世以后,美国业界频繁申请对中国的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美国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贸易伙伴中实施限制最多的国家。2005年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
员会(CITA)宣布自行启动对中国棉质针织衬衫、棉质裤子和棉及纤制内衣等三类服装的特别限制措施和程序。2005年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又宣布,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做出了对来自中国的化纤制针织衬衫、化纤制裤子、棉及化纤制梭织男衬衫和精梳棉纱采取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在中国欧盟达成和解协议后,中美两国先后于6月17日、7月8日、8月16日和8月30日举行了四次磋商,但却无果而终。[3]
2.2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
为了保住本国的市场和自身的经济利益,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从几个方面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设置各种贸易壁垒。欧盟发达国家制定了各种环境保护法规和纺织品环境标准,要求纤维、服装和鞋类产品贴上欧盟环境标志。把纺织品贸易与劳工待遇结合,推出了社会责任义务标准。这种限制的矛头直接指向的就是中国的“违规”公司。
在贸易壁垒方面,欧盟是当今世界上使用反倾销措施最多的经济体之一。例如,日前欧盟在其官方刊物刊登通告,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涤纶长纤维服装布料展开反倾销调查。我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表示,本次涉及反倾销调查的内地纺织厂家估计逾1000家,牵涉总金额达5.8亿美元。随着中国有关纺织产品输入欧盟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市场的占有率亦节节上升,这些进口产品的数量及价钱已对欧盟本土业者的市场份额、销售量及产品价格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盟的数量大增。高额反倾销税的缴纳,将加大企业的出口成本,有可能导致部分产品被迫退出市场。
3. 中国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
中国纺织品引发贸易摩擦的原因,既有中国外贸企业过去到现在一直偏重数量增长的
经营因素。也有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市场竞争的经济因素,还有欧美发达国家对本国纺织行业的特殊保护的国家因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一样,他们频繁的和我国纺织品贸易产生 擦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的纺织品制造企业一直以来单纯追求拓展市场分额 ,过分注重数量增长,而使纺织品出口价格被压得过低。低价格的纺织品。大数量地出口到欧美市场,给当地带来 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当地高成本的纺织品制造业无法通过调整价格来抵挡来自中国的低价格争,中间商选择利润空同大的中国制造。消费者选择廉价的中国制造。这样的冲击下,以低价格作为优势的中国纺织品,必然将被视有倾销嫌疑。
其次,对外贸易依存度过大,对外贸易扣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近二十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发展迅猛、顺差大。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出口的迅猛增长往往会导致贸易摩擦的大幅增加。这种状况在其他国家也曾出现过。由于我国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许多国家暗怀戒心。全球化时代。各国面临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在世界 市场。攻城掠地时,必然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遭遇冲突 。所谓“枪打出头鸟”。中国产品往往成为众矢之的。
第三,在发达国家,由于产业结构的变迁,纺织品产业失去了优势。它们本该更多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其国内纺织市场,并在自己具有优势的高科技产品等其他领域获得补偿,从而 与发展中国家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但是,发达国家却一味对其纺织业实施过度保护。这种做法导致欧美国内相关产业在失去配额的羽翼庇护后。出现产品结构调整不利、产量下 降幅度增大、产业持续减员等重重危机。加之把最紧俏、发展中国家最有竞争力的配额在最后一刻的突然放开,直接导致了一季度对欧美部分纺织品市场的出现激增。因此,一体化严 重滞后。势必导致贸易摩擦,欧美国家本身应负主要责任。 [4]
4. 应对措施
(一) 政府应对措施
面对“特保措施”壁垒,我们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应积极迎接挑战。因此,政府就需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做到:
1.加强对企业的宏观指导加大力度整顿棚规范国内纺织行业的出口秩序,防止国内同行之问的恶性竞争,相互压价,既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又给外国以反倾销之12实,最终得不偿失;同时敦促企业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杜绝血汗工厂现象,提高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迫使企业没有降价的空间,只能采用先进技术,走以质取胜之路,从而建立起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进步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同步增长的良性发展的机制。
2.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纺织品出口预警系统,对于价低质量差的出口纺织品要及时预警,限制出口,避免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影响中国纺织品总体形象;对国际纺织品出口市场形势及时通报,避免企业盲目出口,规避出口风险。
3.加强国际合作,首先利用大国身份和WTO成员资格优势,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有关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扩大我国在贸易立法方面的影响,约束发达国家越来越泛滥的贸易限制措施,为我国纺织品出口营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
(二) 企业应对措施
要打破中欧纺织品贸易中的“特保措施”壁垒,除了宏观政策的支持外,还要立足于企业的微观经营管理活动。企业应做到:
1.提高企业设计创新能力,增加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企业要有创新意识,注重品牌自主化、个性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把眼光放远,以高质量的产品获得客户稳定的订单。同时,作为企业要提高企业自身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尽量使用不设限材料,尽量绕开进口国的限制。顺应国外客户对于绿色环保的要求,从生产工艺入手,树立绿色生产的观念,实施绿色营销,从初级原料准备、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销售、消费者使用和废弃处理的全过程都要置于绿色要求和控制之下。
2.坚持“走出去”的原则,具体而言,纺织企业“走出去”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将边际产业或非核心产品的生产向有综合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与欧美有优惠贸易安排,治安稳定,对外友好,国内投资政策优惠,且在劳动力、税收、原材料方面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国内企业的重点转向研发,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二是到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领域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发达国家,在当地收购兼并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或建立营销网络,从而获取先进技术、管理人才和销售网络等要素,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
3.实施市场多元化,降低市场集中度,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欧盟,市场集中度过高容易贸易摩擦。因此,要调整出口的地区结构,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开拓新市场,以降低对于欧美市场的依赖。分散贸易摩擦风险。[5]
结束语
在WTO规则下,中国市场将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国内服装企业可以充分享受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发达国家也可以充分利用我国质优价廉的丰富资源。服装行业作为国内最早学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泳的行业,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国际环境,相信我们的企业能够游刃有余。“入世”给中国服装行业带来了一次历史发展机遇,将促使我们充分释放行业的优势,并在各个层面上不断深化加强,中国服装业必将成
为21世纪国际市场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周 洁. 取消配额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201 l,17(08)
[2] 刘 然.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4)
[3] 高 洁. 关于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 新财经(理论版)2010 (6)
[4] 李 行. 中国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探析. 科技资讯2011(36)
[5] 范萌萌. 欧盟“籀保措施\"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晌及对策分析. 市场论坛200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