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名称及属性 中文:草酸乙二酸英文名:Oxalicacid;Ethanedioicacid 化学品类别:有机酸管制类型:弱酸性(不受管制) 化学式:H2C2O4含量: 分子量:90.04密?度:1.653g/mL 水溶性:摩尔质量:90(g/mol) 熔?点:101~102℃闪点: 沸?点:外观:无色单斜片状 应用:漂白、除锈,还原剂、媒染剂黏度: 酸度系数:1.224.19危险品运输编号: 危险性描述:低毒主要危害:刺激性和腐蚀性 CAS登录号:144-62-7EINECS登录号:204-466-8 警示术语R:R21R22安全术语S:S24S25 ATC代码:欧盟编号: 草酸: 1)无色单斜片状或棱柱体结晶或白色粉末、氧化法草酸无气味、合成法草酸有味。150~160℃升华。在高热干燥空气中能风化。1g溶于7ml水、2ml沸水、2.5ml乙醇、1.8ml沸乙醇、100ml乙醚、5.5ml甘油,不溶于苯、氯仿和石油醚。0.1mol/L溶液的pH值为1.3。相对密度(d18.54)1.653。熔点101~102℃(187℃,无水)。低毒,半数致死量(兔,经皮)2000mg/kg。 2)草酸又名乙二酸,广泛存在于植物源食品中。草酸是无色的柱状晶体,易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草酸根有很强的配合作用,是植物源食品中另一类金属螯合剂。当草酸与一些碱土金属元素结合时,其溶解性大大降低,如草酸钙几乎不溶于水。因此草酸的存在对必须矿质的生物有效性有很大影响;当草酸与一些过渡性金属元素结合时,由于草酸的配合作用,形成了可溶性的配合物,其溶解性大大增加。草酸在100℃开始升华,125℃时迅速升华,157℃时大量升华,并开始分解。可与碱反应,可以发生酯化、酰卤化、酰胺化反应。也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受热发生脱羧反应。无水草酸有吸湿性。草酸能与许多金属形成溶于水的络合物。 3)草酸结构式: 2.0 管制信息 不受公安部门管制。 3.0 危险性概述 3.1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其粉尘或浓溶液也导致皮肤、眼或粘膜的严重损害。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肠胃道反应、虚脱、抽搐、休克而引起死亡,肾脏发生明显损害,甚至发生尿毒症。可在体内与钙离子结合而发生低血钙,长期吸入蒸汽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头痛,呕吐,鼻粘膜溃疡,尿中出现蛋白,贫血等。 3.2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3 燃爆危害 本品可燃,有毒,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3.4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加热分解产生毒性气体。 4.0 应急措施 4.1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后就医 4.2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后就医。 4.3 不慎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后就医 4.4 不慎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后就医。 5.0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防尘面具,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6.0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7.0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碱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8.0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避免接触潮湿空气,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9.0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防暴晒、雨淋,防高温。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 10.0 废弃处置 经洗涤器收集的铅氧化物可再循环使用或填埋处理。 11.0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修改符号 修改记录 修改处数 修改内容 修改人签字 修改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