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专题十一 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和近代化探索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专题十一: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和近代化探索

1、地主阶级

(1)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2)地主阶级洋务派 以奕

、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知识联系】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⑤口号:自强、求富

⑥洋务运动的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设立总理衙门。 ⑦破产: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⑧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⑨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知识联系】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③主张:从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人民群众,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反对变法。

⑥启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要救中国,必须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知识联系】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代表人物:孙中山

③主张: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建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以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建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1911);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⑥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3)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等提倡民主和科学,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联系】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派,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②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③主张:提出了“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的口号。 ④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胡适、鲁迅

⑤内容:前期:反对孔子儒家学说,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新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⑥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学习认识】

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中国近代化经历经济变革(洋务运动)到政治变革(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这样一个有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