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的男性身上的男人味哪里去了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导读】我们的家庭教育永远都会像西方那么优秀,我有时候会想,以后自己有孩子了能不能也想人家那一样,成年了,不管了。这真的在中国适应吗?

最近,网上正流传一篇很热的文章,是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发表在《环球时报》上的《主流价值观应包含尚武精神》。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现在社会上有个不好的现象,叫做阴柔之气上升,阳刚之气下降。如果我们的舆论导向和影视指南不是弘扬尚武精神、英雄情怀、爱国情操,而是渲染娘娘腔、脂粉气,那么一旦国难临头,这个民族是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的。

这段话说的很犀利,很有针对性。男人和女人本是这个世界的两类,二者永远都是有区别的,其中男性以刚为主,女性则以阴柔为主。说是男人有时候应该刚柔并济,这是个刚柔调和的过程。说到这,我在问自己什么是刚,从男人的哪里你可以看出刚来?给自己的答案是外貌,气质,外貌无非那刚毅的眼神,硬硬的胡须以及那最本质的闯劲儿,一身的肌肉,黝黑的肤色。。。但是我发现自己周围少了这样的人,渐渐的少了。传统的东西方文明我不是很清楚,但是给我的印象是东方的娱乐主流似乎是以日韩为主的,倒没听说过中国的多少声音,或许是导演学者们满足了这地大物博的家园,不愿拓展了。在信息技术和传媒方式日益更新的时代,商品由原先的直观效应推销,变成了现在的艺术装扮,打上空空的标志,找几个花样俊男美女,摆几个POSE,说几句病句,就很快在市场上流通开来了,俊男俊女长时间印在人们的脑海里,再加上少数人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于是哈韩哈日盛行。原先的男人修指甲、做头发、用刮毛器、涂防晒霜。。学习了了几招三脚猫的舞蹈技巧,屏幕下,男孩们认为这就是潮流和风范,群起而效仿之。在台湾,是F4大行其道,日本有贵公子,韩国则是王的男人。上述诸君,皆是影视作品中形象俊美、衣食无忧、整日愁容满面、沉溺于情感纠葛的奶油小生。更令人反胃的是最近还出现了伪娘这个名词,不晓得伪男有没有。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并不是什么侃侃之谈,很实在的理论,万事过了度了,就偏离其生存的轨道了,必定引来偏差。我很庆幸自己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没有被这种所谓的潮流所淹没。

刚刚说的只是存在与东方的一些病态的现象,如果大家注意的话就会发现人家西方的男人都是个什么打扮,荧屏上的他们哪一个不是刚健十足,而且他们的主流媒体明星杂志的封面哪一个都是那么的有味儿,其实,这并不是在崇洋媚外,中国人就是太害怕这个名词了,要是崇上网话倒不如偏向西方去,为何崇到小日本那和不知几斤几两的韩国那呢,这些多事的国家。说到这,有必要列举两个例子,不仅来从娱乐文化还要从其他方面来评价他们的肤浅。日本内部政党的混乱,,韩国对民族生计的不顾,不自量力,挑衅自己的兄弟。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一个虚。

我们的教育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一贯倡导的男女有别表面上起的副作用是人际沟通有碍,实际在于男女孩在他们成长的关键之期有点迷失自我,巨大的学习压力是孩子们错过了个性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这也正是他们走向两种性别的关键时期。针对于向上述说的几种病态,目前我们社会还存在一种态势那就是颓废自满型。他们有着男人的若干特征,但是个性的棱角是磨的没了,不修边幅是他们对自己的褒论,搞的是高度近视,瘦骨嶙峋,整天一副惺倦的神态。。即使这样他们还以为自己是安于本分,听了父母的话语,或是顺应了党的那句号召,说老实话,做老实人。男人这个概念似乎渐渐只存在战争片里了,那种一脸灰土,裹着大棉袄,宁死不屈的硬汉形象。。。说起这,我想起了士兵突击里的一些形象,比如钢七连的连长,亮剑里的李云龙,或许这些人得不到那些所谓精英美女的认同,会与别人格格不入,但那就

是男人,那就是做事不娘里娘气,天不怕地不怕的男人。有一段美军征兵的视屏广告,广告画面拍摄于亚马逊流域的丛林中,几名脸涂迷彩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正在参加演习。他们身背辎重,头戴能与卫星直接联通的高科技头盔,手持M-16自动步枪,冒着雷暴和倾盆大雨,在泥潭中艰难跋涉前行。其间,不断有士兵陷入沼泽,或遭遇野兽袭击,战友们互相扶助、拉起人链,以防彼此摔倒或受伤。紧接着,就是士兵们渴了饮露水、饿了用军刀剥蛇皮生吃蛇肉的场景。随后,大雨弥漫下,这群满身泥污、操持先进武器装备的士兵迅即投入战斗,与假想中的毒贩展开激战。子弹横飞、爆炸四起,这样的征兵广告,难道不能震撼和吸引美国的热血青年吗?

演习结束后,一名美军教官面对电视镜头说:这些优秀的小伙子,他们参军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我当时深感疑惑,征兵入伍的动机和宣传策略,竟然不是爱国!这真是与我们的国情大相径庭。现在想来,对于一名愿意接受人生挑战的青年来说,证明自己其实正是最好的宣传口号。

前一阵赶上老兵退伍,我们的媒体报道了很多战友之间挥泪惜别的感人场面,我觉得,其实不必过多渲染战士们的感伤情怀。媒体要告诉观众的是,这些离别的泪水,如果换作在战场上,就能瞬间变成替战友挡子弹的胸膛!

我们的家庭教育永远都会像西方那么优秀,我有时候会想,以后自己有孩子了能不能也想人家那一样,成年了,不管了。这真的在中国适应吗?传统的重男轻女现象在农村广泛存在,男孩成了小皇帝。在城市,由于政策的不允许,一胎一生,生下的男孩那就不用说了,是天王老子,女孩呢,宝贝千金。这样的我们或许会以为人家富裕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比我们还要宠爱子女,其实不然,不说别的,我们的孩子没必要统统去从军,履行义务,这一点就比人家幸福多了,因为咱人多嘛。想象一下一个美国青年要在部队生活几年会有多大的进步呀!身强力壮不说了,那份独特的人类只有在接近生理极限才能有的感受,咱们在退步呀,这样想想。父母们在教育方式上应该改了,咱们培养的是男人,而不是男孩,一个个都跟娘们似的,哪来的责任感,女人们总说男人没责任感,对这对那不负责。。。殊不知自己的孩子也在走他们老爸的道路。

男人之于女人的的区别就是男人比女人有力气,有智慧,可以给女人安全感,智慧咱不说了,力气,你有吗?不是让我们去通通习武,最起码的有个健康的体魄,要不弄个老来多病,难道想指望医保养你吗?克服肥胖,瘦弱,低能。。我们青年还有很多路要走,不要到最后自己站在人家美国佬面前瘦的跟个猴似的,那丢的是咱中国人的形象,那样的话还不如派几个特警出去留学,宣传国家形象呢。

我们要做回男人,因为我们的妈妈需要我们保护,我们的妻儿需要我们保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