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良反应对策

2023-09-2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北方药学2012年第9卷第1期 运用更多的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姜淑琴.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内科学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J]. 参考文献 卫生职业教育,2010,8(28):96—97. [1]魏睿,裴建宏域谈药理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J】-基层医学论 [3】董晨,李继芳.分组竞赛式教学法在网页设计课程中的探索 坛,2009,3(13):268-269. 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5:113—114.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良反应对策 l5涪 (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分院门诊南海528200) 摘要12010年中心注射室对15例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引致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观察:5%葡萄糖100mi+10%葡萄糖酸钙 1O 总液量为110mI,静脉滴注25分钟后出现不适:恶心、呕吐、胸闷、自觉全身发热,但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正常。护理 对策:即刻停用该药,改用0.9%N.SlOOml+地塞米松5-lOmg静脉滴注,症状缓解至消失。共同点:15例病例均是皮肤病患者。心 理护理:稳定情绪,心里安慰。做好解释工作。 关键词:葡萄糖酸钙不良反应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672—8351(201 2)01—0097—01 每种药物都有副作用,应用在注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的欲望。而坚强的意志是患者同疾病作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常见的护理问题。在我院门诊皮肤科过敏性疾患的病人,普 。因此,护士在注射治疗前做好解释,对患者做心理指导,询 遍使用10%葡萄糖酸钙抗过敏,该药在大多数病患使用中不 问用药既往史,同时把该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告知患者,使之 出现不良反应,只有个别病例使用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胸 有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和护理。因积极情绪体验产生的心理能 闷等不适感。与药物过敏性反应不同之处是生命体征正常,但 量能提高患者的信心和能力[51。 足以引致患者误解,并且患者和家属都高度紧张,心理恐慌, 3.2治疗护理 甚至误认为用错药,引致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甚至影响治疗与 严格无菌操作,选择静脉注射部位避开皮疹部分。用10% 护理的进行。因此,护士采用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滴注,一般40gtt/min。随时观察 的。 注射过程。因本品静脉注射时如漏出血管外,可致注射部位皮 1临床资料与方法 肤发红、皮疹和疼痛,并可在随后出现脱皮和组织坏死。若发 1.1一般资料 现药液漏出血管外,应立即停止注射,并用氯化钠注射液作局 2010年1月~12月使用该药出现不良反应患者15例,其 部冲洗注射,局部给予氢化可的松、1% ̄lj多卡因和透明质酸, 中11例荨麻疹患者,4例湿疹患者,年龄在30. 60岁,男10 并抬高局部肢体及热敷同。如有恶心、呕吐,即报告医生,停止 例,女5例。其不良反应:静脉注射时可有全身发热、心跳过 该药物输注,按医嘱用药;取平卧位,头侧转防呕吐物反流堵 快、甚至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fl】。我院采用扬:川中宝制药有 塞气管,做好清理,保证患者舒适,给温开水饮用,必要时氧气 限公司生产的品种,10%葡萄糖酸钙10ml/支,含量为1g。 吸人;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跳变化,注意患者皮肤皮疹 葡萄糖酸钙,为钙补充剂,钙可以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 是否变化,作护理记录,配合医生做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奋性,促使神经末销分泌乙酰胆碱,血清钙降低时可出现神经 4讨论 肌肉兴奋性升高,发生抽搐,血钙过高则兴奋性降低,出现软 本文叙述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适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弱无力等。钙离子能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的致 钙离子能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毛细管的致密性,使渗出 密性,使渗出减少,起抗过敏作用。 减少,起抗过敏作用。荨麻疹发作时,皮肤表现为稍隆起皮丘 1.2方法 呈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瘙痒 10%葡萄糖酸钙10m1+5%葡萄糖lOOml稀释后静脉滴 及烧灼感,为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所致 。针对这类患者皮肤 注,按要求40min滴完,即400gtt/min。 特点,选择注射部位较关键,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做注射部 2结果 位的消毒,以免受刺激皮疹增加,增大不适感。做好注射前后 15病例均在输液量超一半,即25分钟后出现不适症状, 的解释工作,不良反应发生后,注意与药物过敏反应症状相鉴 恶心、呕吐、胸闷,仅一例原有皮疹增加,询问既往史曾使用过 别。做到医患配合,消除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使之对治疗充 该药,无不适。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即遵医嘱停药, 满信心,达到治疗和护理目的。 改用O.9%N.SlOOml+地塞米松5-lOmg静脉滴注,50gtt/min,20 参考文献 分钟后症状渐缓解,6O分钟后不适症状完全消失。 [1】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常用药物手册【M】.第1版,2005: 3护理措施 448. 3.1心理护理 【2】李映兰,主编.护理心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患者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正常人相似的基本需要,但 社,2007,6:69,73. 由于疾病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如自我实现的需要 【3]社治政.护理系新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受挫或被压抑,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变得突出和迫切,疾病 80. 和痛苦使患者的需要比健康时更为复杂。护理人员只有了解 [41李映兰,主编.护理心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和满足患者的需要,才能真正做好心理护理隅。当患者在治疗 社,2007,6:69,73. 过程出现不适症状时,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就产生了,这些 [5]乔建中,王云强.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 现象必须引起护士的高度重视。所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 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0):705. 变,护士的工作绝不只停留在简单的打针、发药上,而必须放 【6]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常用药物手册fM】.第1版,2005: 在病人这个总体上13]。本文中病例是荨麻疹、湿疹患者,病情通 448. 常是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心身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在反复治疗 [7]汤美安,主编.诊断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过程中,更易出现一种依赖的心理,存在求医与依附医护人员 2007,1: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