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物的兴建,高支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人们对建筑规模、建筑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模板支架体系难以满足实际施工需求,而融合多种力学技术体系的高支模技术能够充分满足实际施工需求,其已经成为大空间、大跨度的新兴建筑的重要技术之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引言
高支模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例如施工人员没有充分认识高支模体系承载能力的重要性、施工人员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来计算高支模结构参数、材料质量把控不到位、施工现场安全管控不到位等。因此,相关单位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措施,推动高支模施工的顺利进行。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当前,高楼林立,各种新型施工技术也逐步出现,比如针对超高建筑物应用的高支模施工工艺是当前房建施工中的基础支撑技术,模板施工包含了对模板的设计、对相关参数的计算、制作模板、安装模板、混凝土的浇筑和支撑体系的拆除等。高支模施工工艺优应用优势非常突出,首先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施高空作业的安全性,强化施工细节控制和监督检查。
2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2.1高支模安装技术要点
(1)碗扣式钢管支撑系统安装要点。钢管支架安装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调平校直底座,待调整到位后方可安装上层支架。在实际施工中,可调顶托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钢管支架的上下层需要处于一条垂直线上,水平杆需
纵横两向布置。第一道水平杆离地350mm,中间水平杆应按模板体系设计及计算书来布置,最后一道水平杆应保证立杆上端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大于650mm。支撑架体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应按照相关规范来搭设:纵横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搭设,其搭设间距≤8m;支撑架体共设置了三道水平剪刀撑,底部、中间、顶部各设置一道。当支撑架体遇柱时,工作人员宜采取抱箍式连接措施;当架体两端均有墙体或边梁时,工作人员可用水平杆顶紧墙或梁。总之,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横杆、立杆、剪刀撑、可调螺杆、连接体系。(2)梁板模板安装要点。在安装梁模板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标准来标注轴线。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来调整顶托高度,并且在托板上方的木方安置牢固的情况下,依次安装龙骨与梁底模板并做好找平工作。对于跨度≥4m的混凝土现浇梁(现浇板),施工人员需要结合设计要求做好模板起拱工作,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可以按照梁(板)跨总长度的1‰~3‰起拱。
2.2高支模验收阶段
支撑系统脚手架搭设施工完毕后,监理工程师应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对施工质量进行初步验收,确保综合水平杆、立杆、扫地杆、剪刀撑等支护构件的架设位置、搭接质量、设置参数符合相关规范与设计方案的要求,以此保证脚手架的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初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钢筋模板施工。钢筋模板施工完毕后,混凝土浇筑施工前,监理单位总监及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施工现场质检员、安全员、施工员组成质检验收小组,再次对支撑系统及钢筋模板进行全面验收,各项检验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质量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剪刀撑设置合理性、扣件紧固度、支撑体系整体沉降情况、架体挠度等。对于梁底扣件,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100%紧固力矩检测并形成书面验收文件。
2.3遵循高支模工程施工步骤
1)在高支模进行搭设前,施工单位应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或者编制人员向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和培训,让其熟悉工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危险性与重要性。2)高支模的搭设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搭设,不可随意减少搭设杆件的数量与种类,或扩大杆件之间的步距。在搭设过程
中,管理人员应当对专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发现不合适时,应立即整改。3)高支模搭设完成后,施工单位首先进行自检,监理单位必须组织建设单位、论证专家、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监理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高支模工程的最终验收。4)高支模混凝土浇筑应符合相关规定,按照混凝土浇筑顺序,以减少其最大内力,避免因出现不对称浇筑而产生较大侧移。同时,管理人员应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方案和要求进行浇筑,浇筑厚度、振捣器数量以及浇筑速度也应符合相关要求。5)高支模的拆除也是管理的重点,在高支模拆除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在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情况留置两组现场同条件养护试块(一组的强度作为工程资料使用,一组的强度作为支撑体系拆除时的依据);在拆除模板支撑体系前必须对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当试验强度满足设计强度后,由班组长填写模板脚手架拆除申请单并附带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报告,项目总工程师审批后方能进行脚手架的拆除工作。拆除时应自上而下逐层拆除,同时拆除的构件应立即搬运至指定地点切忌堆积在混凝土上以防止坍塌。
2.4构造设置
安装钢管立杆时,需要在立杆底部设置木垫层,且控制立杆的安装偏差,通常其垂直度控制在架高的1/300以内,方木垫层的厚度需要控制在15毫米以内,钢管立杆顶位置设需要设置可调U托并且加强立杆长度组合,以确保轮廓立杆顶端自由端高度符合要求,保证螺杆伸长钢管顶部的量在400毫米以内,在安装过程中确保上下同心。纵横向水平拉杆需按照布置图满布拉结,拉接杆尺寸主要为1200mm、900mm、600mm。现场实际情况若不满足轮扣拉杆的模数,纵向水平杆需要通过搭接方式进行,需要合理地进行搭接。接口设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位置需要错开,不能同步或者设置在同跨当中。错开的距离需要控制在500毫米以上,另外还需要注意对各接头中心位置进行优化。搭建过程中搭接长度需要控制在一米以上,等距设置三个螺旋扣件,完成相关固定工作。需要合理进行纵横扫地杆的设置。纵向扫地杆需要通过轮扣设置在距离上皮400米处的节点当中,横向扫地杆也需要进行对应的设置,如果立杆基础不处于同一高度,需要注意进行相应的固定工作,控制高低差的一米以内。顶托插入立杆不小于150mm要求。
2.5盘扣式脚手架在高支模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在盘扣式脚手架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要保证梁板具有符合建筑要求和设计要求的支撑效果。其次,必要时可以采用U形顶托在盘扣式脚手架的立杆顶端进行支撑,确保盘扣式脚手架具有一定程度的水平承载力。再次,一旦出现普通钢管扣件和盘扣式脚手架有交叉的情况,则必须在交叉处通过设置至少两跨的水平杆进行拉结,且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为了保证架体的安全性,施工人员必须在靠近高支模区域每隔5m~6m或临近层之间增加水平剪刀撑。
结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高支模式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安全和质量隐患,需要进行高支模施工工艺的细化,对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细节进行控制,进一步分析施工现场的状况,实时监控隐患部位,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洪延,牛增聪,李向阳等.斜面楼板上组合型支撑体系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以安阳市职工文化体育中心为例[J].低碳世界,2017,26(164):179-181.
[2]杨文博,吴睿,高峰等.BIM技术结合有限元分析在高支模施工中的应用[J].冶金丛刊,2018(011):238-2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