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再探讨
摘要:在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前进的共同作用下,建筑行业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具舒适性、安全性、审美价值性的建筑物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是与此同时,传统的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施工需求,成为了现代建筑快速发展阶段上的一个制约点,因此改善现阶段现场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工作已刻不容缓。下面本文将从现场施工技术要点、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等方面对此进行简单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forward togethe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lso been enormous changes, more comfort, safety, aesthetic value of the buildings began to appear in more and more people’s liv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on-sit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n-si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technical quality of on-sit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is simple description for reference.Key words: on-si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良好的施工现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工作对保障施工的质量安全、施工工程进度、施工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严把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只有对该项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有利的推进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现场施工技术的关键点
1.1混凝土拌制、运输技术。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稳定性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时既要保证其浇注的连续性,又要有效的对混凝土的出罐温度进行把控。首先应对混凝土搅拌场内的各种原材料进行避阳处理,以避免环境温度对其温度的提升;其次在搅拌时为保障其运输的连续性,缩短运输时间和距离,一般采取就近设立搅拌点的方式;最后为保证运输的稳定性,在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宜选择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1.2混凝土浇筑技术。为保障混凝土的浇注质量,通常应对其表面的沁水进行清除处理,在浇筑完成后还应及时进行保温养护工作,以保持其表面的湿润性。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疑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温度应力时的抗裂能力。混凝土浇筑后4-6小时内可能在表面上出现塑性裂缝,可采取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灌层处理。
1.3施工工艺技术。(1)基层和保温板施工技术。当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下时,宜采用黏贴式固定保温板法。当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小于100m之间,且当不足20m高的旧房外墙表面黏贴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对于房屋的外凸檐口、装饰腰线、外门窗洞口四周边等特殊部位,应采用黏贴结合法固定保温板。其黏结面积不得小于保温板面积的40%。黏结胶应随拌随用,必须在24小时内用完。保温板竖向缝应错列拼接,且在墙角处交错互锁。黏贴保温板在5℃以下、大雨以及四级以上大风时禁止施工。保温板拼缝宽度超过2mm时,应采用同类保温材料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密实。当基层平整度偏差超过6mm时,应采用1:3水泥砂浆,进行基层找平后,方可黏贴外墙外保温板。(2)砖砌体施工技术。砖砌体主要控制垂直度和砂浆饱满度要求。此外,还应注意拉结筋的设置,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楼层的高度,也不宜超过4m。
2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
2.1材料技术指标的控制
(1)混凝土技术指标的控制。施工时带外掺用10%UEA-H的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到加强带时掺人12%UEA-H的大膨胀混凝土,其强度等级比两侧高0.5等级。施工缝的构造:底板、墙体、顶板加强带的施工缝采用平直缝,板墙主筋通过不切断带的两侧铺设孔径小于5mm的铁丝网,防止混凝土流人加强带,用小于12mm立筋做肋加固,间距150mm,300mm,小于12mm立筋点焊在板墙主筋上,铁丝网绑扎在小于12mm的钢筋肋上。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在C20至C40的范围内选用。(2)沙石、水泥技术指标的控制。进入现场的水泥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或实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与原证明书和试验报告不符时,应重新取样复验,严禁使用不合格水泥。水泥出厂后还应注意存放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砂石材料应注意其含泥量和颗粒级配等,组织基建及招标小组的同志和工程监理、承建方技术人员一起,对产品材质、生产工艺、外观及价格等方面进行考察,选定厂家。
2.2钢筋笼制作、安装、施工技术的控制
(1)钢筋笼制作方法的控制。为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变形,应采取以下措施:在设计时宜采用闭口螺旋箍筋,绑扎时,主筋与箍筋接点梅花形错开,用铁丝固定后,其余采用点焊连接;每隔一定的间距布置架立筋,并与主筋点焊或绑扎牢固,以此提高钢筋笼的刚度;在钢筋笼内侧暂安设支撑梁,以此进行补强加固。将钢筋笼插入桩孔时,再卸掉该支撑梁;在钢筋笼外侧或内侧的轴线方向安设支柱,为了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一般都在主筋一侧安设钢筋定位器。(2)钢筋笼吊装沉放与安装的控制。通常都是利用吊车进行吊装沉放,如使用旋
转式机械吊装时,要使钢筋骨架中心与桩孔对准后,才能沉入党桩孔中。一般在距离桩位l0m左右设置约2m高的吊线坠,至少从两个方向观测控制钢筋笼的垂直度。(3)钢筋笼施工技术措施。为防止钢筋笼在插入桩孔时主筋插到桩尖处的地基土中,一般将箍筋与架立筋预先牢固地焊接到骨架的端部。钢筋笼沉放到位后。宜用大钢筋、钢管或型钢承托固定。如测量钢筋笼顶标高与设计有误差时,不可采取敲打或用力压钢筋骨架的方法,宜用吊车轻轻
起吊,并卸掉承托待调整到位后重新固定的方法。为预防浇灌桩芯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钢筋笼与承托件、桩护筒宜焊接固定。
2.3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控制
保温层与基层以及保温层与抗裂砂浆层的粘结强度应按现场拉拔试验结果确定。均在保温层内区域才能符合规范要求。成套外保温体系应做大型耐候试验,即热/雨50~70℃周期试验不少于80次,冷/热50℃,-20℃~5℃,5℃周期试验不少于5次,且不得出现表面裂缝、气泡或脱皮等缺陷,即为合格。
3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
3.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指针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复杂技术工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它是在遵循现场施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科技水平,并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按照工程既定的项目目标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的安全有序,达到缩短施工工期、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目的。
3.2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有效确保工程的施工能遵循客观规律进行,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提高员工的现场施工技术素质,能预见性地发现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进行科学化的攻关排艰,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和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消除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隐患,保证整个工程现场各项施工工序的安全有效进行,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效益,实现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3原材料质量的管理
首先,要优选采保人员,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其次,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通过广泛调查,全面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最后,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良莠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3.4加强工程过程的管理
加强工程过程的管理,保证土木建筑工程质量过程控制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过程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认真实施技术交底制度;其次,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均要求制订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设置质量控制点,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多方面实施连续的监控;再次,贯彻执行样板制度。
4结束语
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施工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发展,在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目标管理。一项工程是经过决策、设计、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形成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对工程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其中现场施工阶段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劳动投入大,为此,做好现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基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史心灵.建筑企业工程质量控制[J]. 价值工程. 2010(15)
[2] 华寿彬.浅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控制工作[J]. 中华民居. 2011(03)
[3] 曲莹.浅谈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的控制[J]. 科技传播. 201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