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2024-06-2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彭水职教中心 熊静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其影响的日益扩大,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教育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具有新内涵和新的特点,相应地,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也应做出适切性调整。本文就围绕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 教育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也给教育技术这门学科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新的教育理念也向传统的教学思想发起了挑战。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年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变革,这种变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首先要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

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只有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实现全面的教育改革。而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一) 信息时代教师更要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专业发展模式、途径、方法和技巧。 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懂得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方法和程序,更要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专业发展的模式、途径、方法和技巧。有研究者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七条途径,即基于“教历”的教师发展、基于“研究”的教师发展、基于“教学合作”的教师发展、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基于“教学反思”的教师发展、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基于“专业引领”的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每条途径又包括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操作程序。基于信息技术的专业发展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包括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专业发展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专业引领发展模式、基于信息技术培训的专业发展模式、基于网络交流合作的专业发展模式、基于网络校本研修的专业发展模式、基于博客反思的专业发展模式、基于网络虚拟教研的专业发展模式等等。

(二) 信息时代教师要想驾驭信息技术,必须正确认识技术与人得关系。

学习者与技术的关系,不是技术控制学习者,也不是学习者恐惧技术,而是学习者控制技术,与技术形成一种智能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生态化的人机关系,使学习者与技术分布式地承担任职责任,形成学习者与技术最优化的智能整合。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从种类繁多而又快速发展的技术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工具,并且数量掌握,做信息技术的“主人”。

(三) 信息时代教师要意识、主动地追求专家的帮助。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教师要有意识、主动地追求专家的帮助。特别是在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专家(特别是精通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专家)在教育理论、专业发展意识、方法途径、必学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理论和专业态度等方面的引领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克服“等、靠、要”的被动、消极思想,树立“想法设法、主动寻求”的新观念。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特别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主动寻求专家引领。发挥个人优势,展示个人特长,争取做到与专家合作共赢、各取所需。

(四) 信息时代 的教师既要继承以往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成果和成功经验,又要面向未来,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职业竞争力和专业发展层次为目标导向,同时,既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善于借助他人帮助和社会力量。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积极回报他人和奉献社会,形成“个人——他人——社会”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教师个人发展和教师群体共同发展。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是交流合作已成为信息时代教师工作的常态

首先,教师交流合作的对象包括领导、同事、同行、专家、教研员、学生及家长等,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这些人群息息相关。通过交流合作,教师要为自己的专业发展争取到必要的资源、创造有利的条件、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要取得领导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争取到必要的资源和发展机遇,例如课题立项、项目经费、培训或进修机会、观摩优秀课例、研讨会、专家讲座、专家指导、参加各种教学比赛等。要建立同伴(同事)交流合作互助的长效

机制。同伴互助具有“高度心理相容”的天然优势,是教师专业发展互助互促的重要途径。

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切实提高交流合作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利用博客、博客圈、虚拟社区、教师网联、QQ群等建立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教师共同体,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技巧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一步深化对信息化教学、新课改、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新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相互帮助,实现自我超越,使整个团体共同进步。 (二)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越多、积淀越深,专业发展就越有后劲。

信息时代的快节奏、高效率和激烈竞争改变了教师“薄发”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厚积”的理念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加强。事实上,信息技术为教师“厚积”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把全世界聪明的头脑都聚集在一起,汇集了古今中外千年的知识、文化和智慧,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便利的学习工具与支持系统。目前,我国建立了各级各类教育信息网络和教育专业网站,各大门户网站一般也设有教育频道,各学科专业协会和一些名师也建立专业网站,许多网站设有教师专业发展专栏。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信息技术和专业发展的有心人,不断积累他人和自己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利用博客、案例库、电子档案袋、电子作品等工具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建成自己的个人数字化资源库。

总之,教育信息化给传统教和学的模式带来重大的变化,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学活动将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与教师之间将形成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教育模式。因此,教师专业的发展是进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而这有需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和提高。

【参考文献】

[ 1 ] 陈琴英.信息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及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5(02) [ 2 ]顾小青、祝智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3期。 [ 3 ] 熊频.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12) [ 4 ] 洪雪飞.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徒共同体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5(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