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法讲解
确定论题:围绕A与B的关系定题 材料中摘抄关键词定题
论述:最好有一个论点是与材料相关的
二、高考实战演练1
(2016年新课标I)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 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评分标准:
论题3分、人民主权3分,启蒙思想3分,史实3分。 无论题,只有论述0分. 【答案】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 ---5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 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人民主权思想的实践要符合时代要求、要符合国情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社会契约产生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即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如古代雅典奴隶制城邦,公民大会召开, 成年男生公民均可参加,没有代表,体现了卢梭思想,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小国寡民基础上的直接民主制。 近代随着欧美民族国家的产生,疆域扩大,人口众多,只有建立间接民主代议制,才能满足人民主权。如英国议会的下院由人民选出的代表组成,受人民监督,向人民负责;美国国会议员由选民选出,受选民监督,向选民负责。可见人民
主权是可以转让给代表的。
由此可知:卢梭人的人民主权思想的实践一定要符合时代要求和不同的国情要求。人民主权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民主权需要代议制、分权制衡原则作保障
英国《权力法案》颁布,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为权力中心;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议员产生,议员对人民负责。可见人民主权是可以转让给代表的,组成代议制。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为确保人民主权, 防止个人专制,实践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行政、立法、司法分别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掌握。可见人民主权是可以分割的。
而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人民主权不可分割”。这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由此可知:代议制、分权制衡原则的实践,正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主权。
人民主权需要代议制、分权制衡原则作保障
英国《权力法案》颁布,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为权力中心;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议员产生,议员对人民负责。可见人民主权是可以转让给代表的,组成代议制。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为确保人民主权, 防止个人专制,实践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行政、立法、司法分别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掌握。可见人民主权是可以分割的。
而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人民主权不可分割”。这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由此可知:代议制、分权制衡原则的实践,正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主权。
高考真题实战演练2:
(2017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
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
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论题:
1、近代列强的侵华具有双重性
2、近代列强侵华带来困难同时前途也光明 3、西方文明的冲击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4、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论题: 阐述:
西方文明的冲击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灾难,但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也给中国带来近代化的机遇。
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洋务运动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发展。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动摇,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文化上,封建思想受到冲击, 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潮、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蒙。生活习俗上,近代中国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发生变化,出现简约文明婚姻等。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 总之: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被迫开始近代化进程,加速了中国由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高考历史小论文冲刺之图表图文类题目
方法步骤讲解:
一是要注意判断表格由哪些历史事物构成 二是要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三是要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数量的变化,进而通过其相互 关系,判断表格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变化原因、表现特征及其 影响等,获取历史信息
高考实战演练1:
材料 二十国集团(G20)是现今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1999 年由七国集团(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倡议成立。旨在通过国际对话,维护国防金触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2008 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G20 在华盛顿召开首次领导人峰会,有力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2011 年 G20 峰会实现机制化,迄今,G20 峰会已举行十次。2016 年G20 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包容发展、创新增长方式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新的共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世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有效的全球治理。
阐述: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日益突 出,1929 年经济大危机燦发。面对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未能密切合作,而是各自为政、以邻为壑,提高关税意图转嫁危机。导致危机不断扩大并长期得不到纠正, 世界经济遭到重创。
二战后,在吸取 1929 年经济危机教训的基础上,以美国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 际贸易体系建立,世界经济在制度化和体系化上大大发展。这种国际经济合作机制为资本主义国家在 50、60 年代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陣。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但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时至今日依然发挥重要作用。1995 年以关贸总协定为基础的世界贸 易组织成立,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能保证世界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
高考实战演练2: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
余个商埠。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12分)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