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计划 教学 内容 教材 分析 教材第16~20页 认识图形(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从体到面”的设计思路。首先,通过观察一些常见几何体上的面 ,以及利用几何体上的画面平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然后,通过围、画、折、拼等操作活动,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体会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 难 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由几何体到几何体上的面,再到平面图形的抽象过程。
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教学 内容 教材 分析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材第21~39页 本单元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分两段安排:先教学100以内数的含义、读写、组成,再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比较,最后安排了单元复习。 数的含义以及其读写方法所涉及的数位概念、组成方法等知识是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并形成相应的数感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它对学生今后认识更大的数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的大小关系,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而且需要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恰当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并做出合理灵活的选择。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3、 使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中稳中有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正使学生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以相应的减法。 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等活动中,体会数的抽象过程,发展数感,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4、 使学生在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估计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 难 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难点: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 教学 内容 教材 分析 教材第42~65页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内容大体分为四段 安排 :第一段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第二段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同时穿插了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三段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同时穿插了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第四段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同时穿插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这四段 教学之后,还安排了单元复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求被减数、减数以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会与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理解100以内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 利用对加、减运算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正确解答求被减数、减数以及两位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教学 内容 教材 分析 教材第66~71页元、角、分 第72~73页小小商店 本单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坦率,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和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这部分学习,一方面可以大大拓宽学生所能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为四则计算的学习提供更多现实生动的素材;别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认识其他常见的量积累学习经验。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第二段,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这两段之后还安排了一次综合练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各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1、 2、使学生经历认币、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值,初步理解简单购物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体会人民币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3、使学生在购物或模拟购物等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与同位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重 难 点 初步学会解决购物活动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单元分析
教学 内容 教材 分析 教材第74~94页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懂重了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算理。同时他们还学习过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具有一些“凑10”和“破10”的知识经验。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加、减法的基本算理与算法,形成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技能。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仅直接影响后续的加、减法的学习,也将影响相关乘、除法的学习。 本单元的内容大体分四段安排:第一段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第二段教学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第三段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第四段教学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四段教学之后,还安排了单元复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使学生在能够正确笔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竖式计算中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理解并掌握“满10进1”和“退1作10”的思考过程,能正确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以及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进一步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初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查、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等良好习惯。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能够正确笔算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满10进1”和“退1作10”的算理以及相应的具体处理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