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及工资差距的影响
作者:李盛鹏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1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行业逐渐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很多原本属于人类的技能,逐渐被这些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所代替,从而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但是对于很多中层工作者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他们的岗位逐渐被机器代替,这些工作者面临的是失业和就业问题。本文就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产业技术 劳动力 就业 工资差距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的首先问题就是信息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及工资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增加了劳动力就业,还是减少了劳动力就业,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在笔者看来,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的诸多技能逐渐被技术所代替,这虽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进步,但是对于中层劳动者而言,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其工作岗位被机器所代替,导致这部分工作者面临着失业、工资更低的困境。 一、不同属性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1.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与就业的关系。对于产品创新,为了能满足社会发展的新需求,需要增加劳动力来提高新产品的数量,但是当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比较多时,越来越多的旧产品会被新产品代替,此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则会减少。对于过程创新,需要考虑的是创新过程是迅速的应用于产业中,还是逐步应用在产业中,如果是迅速的应用在产业中,就急需一批劳动力,如果逐步应用在产业中,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就是有所减少,因此,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对就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2.节约资本、节约劳动和中性的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假设劳动和资本的比率相同,当技术进步后,劳动边际产量超过资本边际产量,则称之为节约资本技术进步;如果技术进步以后,劳动边际产量小于资本边际产量,则称之为节约劳动技术进步;如果技术进步以后,劳动边际产量和资本边际产量比率不变,则称之为中性技术进步。通过对企业中性技术进步及资本调整频度的动态模拟进行分析,发现中性技术进步后,企业工作岗位会发生一定改变,并会引起中层劳动者的大量失业,而节约资本技术进步和节约劳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体现型技术进步和非体现型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体现型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是通过设备体现出来的,通过设备的更新展现出技术不断进步;非体现型技术进步是指,技术的进步不是通过设备体现出来的。对于体现型技术进步,由于设备的更新,显得当前的工作方式十分落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引入最新设备后,原工作岗位劳动力很有可能被先进的设备所代替,从而引起劳动力失业,特别是在中层劳动力身上,更容易出现失业的现象。对于非体现型技术进步,由于企业的收入与雇佣成本有很大的关联,技术进步会促进企业生产,同时也会提高劳动者对工资的要求,因此,企业为了减少劳动力成本,往往会在技术进步前增加劳动力,从而增加企业未来的收益,也就是说非体现型技术进步会增加劳动力就业。 二、我国信息产业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变化
1.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2010年,我国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入新兴战略产业中,并提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从而全面促进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在我国工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中,同时,信息技术还通过多媒体、互联网、通信网络等方式在传统的生产研究、经营管理、设计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传统生产力的技术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转型。 2.我国信息产业劳动力就业变化特点。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这也促进了信息产业就业人数的持续增加,调查显示,不管是信息服务业,还是信息制造业,或者是整体信息产业,其劳动力就业数量及增长率都处于社会各行业就业率的前列,由此可见,信息产业的进步使得其本身的就业量和就业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这说明信息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有效地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产业,信息产业正以飞速发展的态势来吸引社会劳动力。此外,对信息产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发现,信息产业劳动力的总体平均工资水平处于社会各个行业的前列,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产业本身也是高薪资产业。
三、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其劳动力就业及工资差距影响的理论
1.教育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于劳动力,可以选择没有接受教育直接进入产业进行工作,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的高等训练,则称之为低技能劳动力;还有的劳动力选择接受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获得技能及技术,然后参加就业工作,对于这部分劳动力,称之为高技能劳动力。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生产的设备、技术越来越先进,与此相对应的是对劳动力的综合水平越来越高,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综合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劳动力,这就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当企业选择了接受过教育的高水平劳动力后,企业原有的中层劳动力地位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甚至会面临着失业问题,可见,教育对劳动力就业有很大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对于信息产业技术,其进步的根源在于知识的升级,信息产业具有知识含量高、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当信息产品升级后,信息产业就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量,从而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量。对于低技能劳动力和高技能劳动力,其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劳动报酬,高技能劳动力其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显著高于低技能劳动力,面对产品更新速度快、知识含量高的信息产业技术,高技能劳动力显然更能满足其发展需求,更能为产业提供更多的利润,因此,高技能劳动力得到的报酬也更高。因此,信息产业产业技术的进步会对劳动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3.信息产业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由于信息产业劳动力的供给需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也会发生一定改变,随着教育的发展,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比值会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教育质量就会对劳动力工资差距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样的教育等级,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劳动力,因为,在企业看来,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劳动力就是高技能劳动力,而教育质量低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劳动力就是低技能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低技能劳动力,所以企业会通过高薪来聘用高技能劳动力,这也是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工作差距大的关键原因。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企业会通过高薪聘用高技能劳动力满足其发展,而对于低技能劳动力,其在企业的地位会受到高技能劳动力的严重影响,特别是中层劳动者,甚至会被机器所代替,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进步,会增加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降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量,并且还会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差距。 参考文献:
[1]杨蕙馨,李春梅.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及工资差距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3,(01):125-126.
[2]毕先萍.改革以来技术进步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4):116-117.
[3]周禄松.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对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5,(08):186-187.
作者简介:李盛鹏(1983—),男,汉族,广东省深圳市人,工学学士,单位: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