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 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
A.浙江的青瓷 B.四川的白瓷 C.河南的“唐三彩” D.江西的粉彩瓷
2. 以下为青铜文物、文物上的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已达很高水平 ②钟鼎文是一种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③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 ④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全部为礼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 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介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实用文档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5.“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 B.毛 C.棉 D.麻
6. 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7.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8.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9. 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火柴厂——巧明火柴厂。下图为该厂生产的一枚火花。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该枚火花最早应发行于20世纪前期 ②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兴起于东南沿海
③建厂时新式交通工具在我国已广泛使用 ④早期民族资本家有实业强国的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实用文档
10. 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 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11.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12. 1992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此后,党中央采取的重大决策是
A.强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创建经济特区 D.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D.经济技术开发区 14.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
15. 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实用文档
A.始于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以电力作为能源
17.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在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18.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其主要影响不包括
A.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加剧了殖民地贫困与落后 C.促进了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D.确立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19. 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B.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C.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欧洲贸易中心由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20. 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
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 21. “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22.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反映的是
A.工业化和城市化 B.信息化 C.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D.多极化 23. 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 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
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微[来源:学.科.网Z.X.X.K] 章,这一法规是
实用文档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 D.《社会保险法》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25.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在新政中体现这一思想是
A.整顿金融 B.复兴工业 C.调整农业 D.社会保障[来源:Z.X.X.K] 26. 阅读下表,1920-1925年苏俄(苏联)农业总产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十月革命的胜利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动 D.斯大林改革的推动
27. 1944年,美、苏、中、法等44国在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并通过《布雷顿森林协议》。下列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与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有 ①关贸总协定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银行 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8. 下列有关这一货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美洲国家的统一货币
B.它于20世纪末正式问世
C.它在2l世纪初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D.它的问世有利于加深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试 卷 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1题13分。第2题13分,第3题18分,共44分。
1.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3
实用文档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1955-1983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图中粮食总产量降幅最大是哪一个时间段?(1分)当时哪两场运动促使了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大幅下降?(2分)图中粮食总产量增幅最大是哪一个时间段?(1分)当时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大幅上升反映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2分)这一改革有何意义?(1分)
2.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
实用文档
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有何作用?(4分)
(2)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它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3分)
[来源:Z&xx&k]
(3)材料三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各举一例说明其在“交通运输工具”及“电信工具”方面的成就。(2分)
(4)分别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3. 20世纪以来,为了使经济稳定发展,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来源:Z_xx_k]
(1)材料一反映了苏俄面对危机实行了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一指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实用文档
(2)上图反映了美国历史上的什么现象?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来源:]
(3)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结合现实和所学,说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和作用。(6分) [来源:]
(4)08年以来,由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危机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各国政府应对措施的特点。(4分)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投入巨额资金应对危机,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 4万亿人民币 韩国 1300亿美元 日本 14万亿日元 美国 7000亿美元 欧洲各国 2万亿欧元 2011年11月,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 20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在法国戛纳举行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
实用文档
参考答案
BA DDD BABDB CBBCB BADDC DABCD ACA
1.(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2分) (2)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2分) (3)1959—1962年。(1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1979—1983年。(1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分)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1分) 2.(1)①新航路的开辟;(2分)②促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实用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