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1期 总第158期 兰 州 学刊 No.11 2OO6 Genera1.No.158 Lan zhou XU@kan ・经济学研究・ 我国食糖批发市场的发展 王(中国人民大学蕾蓝公华 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 我国的食糖批发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食糖流通体制改革的产物。位于南方主产区的食糖批发市场,在发展过 程中,经历了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的转化进程;在运行模式上,将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相结合。实现了流通中厂家与商家的衔接。食糖 批发市场的发展反映糖业流通的需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食糖批发市场发展的指导和监督。 [关键词】食糖;批发市场;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6)11—0140—04 作者简介:SE蕾,中国人民大学流通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市场与商品流通;蓝公华,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生。 我国食糖批发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食糖流通体制 所的白砂糖的中远期合同的交易,但云南商品交易所和云南生 改革的产物。 产资料交易所的交易并未停止。1996年9月,由于未能控制好 云南商品交易所发生风波,云南省体改委 自从1991年我国食糖经营开放以后,原商业、供销系统、国 611合约的交易风险,营糖烟酒公司逐渐退出食糖流通领域,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化的 介入,废止了已生效的成交合同,采取强制措施,实施资金划转 食糖流通主体。食糖流通体制的变迁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 方案。云南商品交易所白砂糖交易由此而结束。 1996年云南生产资料交易所变更为昆明商品中心批发市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紧密相连。中国加入WTO后,食糖流 场,进行白砂糖现货远期购销合同的交易。1996年成立的中轻 通体现了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特征。 997年成立的广东湛江食糖批发市 食糖流通中按购销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生产厂家一经销商、 食糖南宁批发交易市场和1经销商一经销商、生产厂家一用糖企业三种购销方式。目前,位 场也都进行白砂糖现货远期购销合同的交易。 于我国南方主产区的食糖批发市场,在食糖流通中衔接厂家与 我国所有商品交易所和食糖批发市场都采用计算机进行集 商家,在运行模式上将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结合起来。食糖批 中竞价交易,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把会员集中在市场 发市场的发展是在适应食糖流通特点的基础上,反映糖业流通 所在地的交易大厅,通过局域网进行交易。后来,随着分组数据 的需要,依托于糖业、服务于糖业,促进食糖的流通。 交换技术的发展,x。25和x.28等异地同步技术的采用,这些市 食糖批发市场界定:本文所指的食糖批发市场是食糖流通中 场的异地会员可以在异地登陆交易网络,参与市场交易。 1998年,中轻食糖南宁批发交易市场在809合约发生多头 的服务组织;是聚集食糖买方与卖方的交易场所;采用计算机报 价,集合竟价的交易方式,有配套的保证金制度,当日结算、质量 资金不足,无法进行正常的现货交收的风波;广东湛江食糖批发 检验、定点交收制度;是收取交易和交割手续费的公司制企业。 市场发生了股东涉嫌经济犯罪失踪和交易商不能按时提取保证 我国食糖批发市场的发展状况 金的事件,严重影响了食糖批发市场的信誉和形象。到1998年 1.我国食糖批发市场的演变过程 底,只有昆明商品中心批发市场能正常进行白砂糖的交易。 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我国食糖批发市场不是从现货,现 1999年5月25日,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成立。互联网技 货的中远期购销合同,现货的远期合约,期货市场的标准化合约 术的发展为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提供了新的平台,中国食糖 逐步形成演变,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的转化进程。 网成为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的门户网站。广西食糖中心批发 2O世纪9o年代初,中国出现期货市场的发展热潮,1993、 市场的交易规则及管理办法中回避了期货合约,标准化合同,中 1994年全国有五十多家期货交易所。推出白砂糖期货合约的有 远期合同等字眼,定位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 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天津联合期货交易所和云南商品交易所、 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柳州)是1993年经广西壮族自治 广州联合期货交易所等几家交易所。 区人民政府批准、由柳州市人民政府开办的食糖专业批发市场。 1994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期货市场治理整顿,规 1996—1998年作为中轻食糖南宁批发交易市场柳州分市场而存 范管理。期货交易所合并调整为15家,并停止了正规期货交易 在,在中轻食糖南宁批发交易市场倒闭后,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 所白砂糖期货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云南商品交易所并不属于 场(柳州)推出了以现货为基础的按周交收的合约进行交易。 国家规范调整后的期货交易所,把白砂糖的标准化合约变更为 2002年柳州市政府授权柳州市商贸控股有限公司管理。2003 白砂糖的中远期合同,继续进行交易,昆明还有云南生产资料交 年5月,批发市场引进了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经营, 易所也进行白砂糖的中远期合同的交易。 重新组建了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1995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文停止云南商品交易 2000—2003年,中国糖业交易网,上海食品原料交易市场, 一、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1期 我国食糖批发市场的发展 14l 联合交易市场等市场都进行过白砂糖的交易,由于成交量小,未 能产生大的影响,后来陆续停止了交易。2005年4月,中国糖业 酒类集团公司控股的广西大宗食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进 行白砂糖的交易。 白砂糖的交易在我国经历了期货交易所的标准化合约,中 远期合同,食糖批发市场的现货远期合同,到电子商务的特殊历 程。其特殊性同我国政府政策的变化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的发 食糖流通,提高流通效率。 食糖批发市场的现货交收在尊重买卖双方意愿的基础上具 有灵活性,除合约到期的配对交收外,通过买卖双方协商,提前 交收现象相当普遍。此外,交易商可委托食糖批发市场发运食 糖到指定站台。物流配送体系解决交易商销售和采购矛盾,加 速了食糖流通,提高了流通效率。 二、我国食糖批发市场形成与发展条件分析 展相联系。 2.我国食糖批发市场的交易制度建设 我国的食糖批发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交易商会员制、交 易金担保制、质量检验制、定点交货制等一系列的交易规则和制 度;各自形成独立的信息网络、交易网络、结算网络和物流配送 网络。 (1)以专业门户网站为核心的信息流 四个食糖批发市场分别构建了广西糖网、糖网和中国食糖 网、中国糖网四个行业门户网站。发布市场各交易、交收信息; 采集现货供求信息、价格信息;分析国内、国外食糖市场;解析国 家调控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通过门户网站构建的信息平台, 有效地沟通了食糖行业的信息,为制糖企业、流通企业和用糖企 业及利益相关者的业务开展、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 (2)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商流 食糖批发市场引入电子商务的概念从1999年5月广西食 糖中心批发市场成立开始。白砂糖期货合约的交易被禁止,云 南商品交易所的中远期合同的交易也被停止,当时昆明商品中 心批发市场进行的交易称为引入期货机制的现货购销合同。电 子商务的概念回避了国家明令禁止的交易模式。 食糖批发市场把电子商务作为交易平台的核心,采用网络 技术,完善软件、硬件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交易规则和交易制 度。众多交易商通过集合竞价交易,完成交易过程,改变买、卖 双方一对一、面对面的传统订货方式。通过制度保障,克服三角 债等信用风险。 (3)以统一结算为核心的资金流 资金流是食糖批发市场运行的重要环节。资金安全和严格 履行合约是交易商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食糖批发市场 的信誉的核心问题。食糖批发市场沿袭期货交易所的逐日盯市 制度,实行统一结算,设立统一结算部门。并实现交易和结算的 一体化。食糖批发市场按买卖双方的合同约定,收取交易保证 金,每天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收取履约风险金;进入交割月份,提 高交易保证金比例。 有的食糖批发市场还为交易商办理食糖质押、抵押业务,加 快资金周转,提高融资能力,提高交易商的资金使用效率,解决 了市场发展中资金流的问题。 (4)以定点交货制为核心的物流服务 食糖批发市场的交易商以食糖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消费用 户为主,现货购销是食糖批发市场存在的基础。物流配送服务 在食糖批发市场运作模式中占重要作用。昆明商品中心批发市 场成立物流配送公司,按买、卖双方要求提供“第三方物流”服 务。广西糖网推出按周交收的合约,发挥柳州的区位优势,促进 1.市场交易商的需求 自从1991年我国食糖经营开放以后,食糖经营市场化,改 变原国营流通企业向制糖企业统购包销,直接进入市场的单一 格局。食糖作为大宗商品,又属于季节年销产品,若按一般的销 售形式,势必因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等因素影响,不利于产 区糖厂和蔗农的利益,同时,也不利于销区的市场相对稳定,还 容易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更不能达到蔗农、糖厂、糖商、用糖企 业互利互惠和交易的公正、公平。 食糖流通的特点是进入壁垒低、流通企业集中度低。糖的 生产企业的集中度在提高,糖厂对价格的控制力在增强,批发企 业的生存空间在压缩。食糖批发市场存在众多的买家、卖家,糖 厂可以完成大规模的销售,批发商可以完成大规模的采购,有利 于提高食糖流通企业的集中度,满足糖厂、糖商、用糖企业的需 求。 2.食糖产销规模扩大 从糖业的情况看,我国制订了到2010年的食品的发展纲 要,纲要中提出糖的消费量到2010年差不多要达到1400万吨, 糖产量要达到1200万吨。制定纲要所依据的生产量和消费量 都是750万吨,1O年差不多翻一番,每年递增7O万吨,按目前的 情况看,会突破这个数字。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对食糖的代用品,对糖精和甜味素的消费,只能是减少, 如果中国13亿人口都达到沿海地带的水平,中国一年食糖消费 量会达到15oo万吨。 200:5—2006榨季,全国食糖产量为880万吨,全年消费量虽 受上半年的高价制约,仍然会超过1000万吨。食糖批发市场的 发展和全国食糖生产和消费总量紧密相连,将和糖业一起发展。 3.进入壁垒低 交易商参与食糖批发市场的交易基本没有壁垒,不存在着 市场禁人。食糖批发市场对企业的资金来源也并无限制,在中 国境内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包括国有企业、经济实体)均可参 与;由于不限代理,个人投资者同样可以进入。交易商只需缴纳 一定的摊位费,对交割的限制也不严格,这种灵活的机制与较低 的成本,对现货商,尤其是中小企业及个人投资者很有吸引力。 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开通临时摊位,需1000元的注册费用, 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开通个人会员,需1500元 的费用,个人投资者只需身份证复印件,在新开户的交易商中, 个人投资者的比例增加幅度远大于企业法人。昆明商品中心批 发市场只针对注册资金在5O万以上的食糖经营企业,但个人可 以作为会员的客户参与交易。 互联网的普及为食糖批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个人及企业法人参与交易的费用大幅降低,互联网克服了传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2 兰 州 学 刊 总第158期 工业经济的边际效益原则,遵循边际成本递减法则,是信息社会 验,交割仓库库容限制等因素,经常发生恶性逼仓事件。如天津 低成本社会化的反映,它的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的扩大而减 商品交易所的天津红507,苏州商品交易所的苏州红604,海南 9等交易风波,期货成交价格背离 少。食糖批发市场的发展空间因为新技术的应用而扩大,交易 中商期货交易所的天然胶80门槛降低。 现货价格,交易所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 4.地理位置的优势,物流配送效率高、成本低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的产糖第一大省,本榨季产糖量580 万吨;有三家食糖批发市场位于广西,钦州港、防城港海运渠道 畅通,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缩短了运输时问,降低了运输费用。 期货交易所和期货业的形象不佳,同时影响了食糖批发市场的 业务开展。云南商品交易所、中轻食糖南宁批发交易市场发生 的交易风波,直接危害食糖批发市场的信誉和形象。 期货交易所作为买方的卖方和卖方的买方而存在。广西食 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柳州传统的产销集散 地的优势,推出每周交收的合约,交易商可以在交易时买入,当 日结算后付清货款,便可及时由铁路发运或汽车运送到销货目 的地。云南是我国的产糖第二大省。昆明商品中心批发市场在 昆明、甸尾、大理等地有交割库,如果买卖双方都有提前交割的 意愿,则市场交收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昆明商品中心批发市场新 成立的物流配送公司会协助买方把白砂糖发送到指定地点。 食糖批发市场现货周转流通的量大,物流配送的成本低;食 糖批发市场作为中介服务组织,不承担价格波动的风险,其信用 信誉好;销区的交易商,特别是中小交易商,包括个人交易者,只 需每吨支付5元的费用,批发市场就安排好食糖的发运,加速了 食糖的流通,降低了流通的费用。 三、我国食糖批发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昆明商品中心批发市场、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广西糖网 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刚成立的广西大宗食糖交易中 心有限公司,交易规则,规章制度,交易方式,交易模式都大同小 异。重复投资,结构趋同,目标客户集中,必然存在竞争,竞争的 结果是企业的优胜劣汰。已经倒闭的中轻食糖南宁批发交易市 场和广东湛江食糖批发市场为了生存,违反交易制度,利用交易 规则上的漏洞,虚增客户资金或挪用交易商的保证金,引发交易 风波,产生信用危机,对食糖批发市场的整体形象都造成不良影 响 国外的期货交易所曾经走过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道路,现 在,只有纽约CSCE从事原糖期货交易,伦敦商品交易所从事白 砂糖的交易。 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是产业发展的趋势;整合社会资源,提 高市场效率,扩大市场份额是食糖批发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 增加地方税收,保护地方利益,是中国的国情,多种内、外部因素 交织,食糖批发市场之间的竞争和博弈会长期存在,优胜劣汰是 历史的必然。 2.市场形象问题 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和电子商务应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运 行机制,交易制度和目标市场。国家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自 1994年在正规期货交易所停止白砂糖期货合约的交易后,我国 食糖批发市场作为专业批发市场,聚集买卖双方,进行的白砂糖 的交易,采用集合竟价,有对冲交易机制,有保证金制度,逐日订 市制度,定点交货制度,无论称之为中远期合同、现货远期购销 合同、还是电子商务,交易者的总体感觉如同一个人换了衬衣, 变成了另外的名字。 早期的期货市场,由于交易规则的漏洞,风险控制缺乏经 糖中心批发市场成立是定位于买方的代买方,卖方的代卖方,市 场的责任和义务发生了变化。广西食糖批发市场和广西糖网食 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在交割库的升贴水设置上,都有公布 调整后,所有合约即日起执行的例子,违背了公正、公平原则,规 则、制度调整的随意性,引发交易商对食糖批发市场信用的置 疑。 3.政府管理的问题 第一,法律体系建设滞后。这不仅仅是食糖批发市场存在 的问题。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合计近9万个,但至今没有一部法 律可依。昆明商品中心批发市场成立依照的是原国内贸易部颁 布的《批发市场管理办法》,随原国内贸易局的撤并,该法早已失 去效力。 2002年《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GB/T 18769—2002)的 颁布施行,采用虚拟经济的重要手段(保证金交易和每日无负债 结算制度)和利用国家标准作为行业和企业自律的基础,进入批 发市场规范化建设的新阶段。批发市场的从业人员和有关方面 结合,提出了一个国家标准,上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大宗 商品电子交易规范=》,2002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2003年9 月22日国家标准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中国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GB/T 18769—2003新版 本),但该标准仅为推荐施行。 第二,行政管理滞后。食糖批发市场是在工商局登记注册 有限责任公司,没有注册资金的限制。由于食糖批发市场的特 殊性,交易商存放保证金到市场,资金被挪用后,交易商没有相 应的主管部门来主张自己的权益。以前出现食糖批发市场根据 持仓情况,站在非公正的立场上,出台临时措施,损害交易商的 利益。既当裁判员,又变相参与交易,损害交易商利益,败坏市 场形象,影响业界声誉。国家并没有相应的主管部门对此规范 管理。 企业参与食糖批发市场的交易,在会计核算上,没有统一的 核算办法,按期货交易所的会计制度和现货买卖的会计制度都 不妥,同时在国家税收征管上存在着漏洞。 四、我国食糖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向及政策建议 1.我国食糖批发市场的创新问题 我国食糖批发市场的发展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从制度 到管理;从交易方式到信息平台的构建;从物流配送到市场功 能;从网上交易到市场形象;正是一系列的创新使食糖批发市场 的制度逐步完善,功能更加健全。如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 限责任公司是企业改制的结果,原广西食糖批发市场(柳州)实 行投资多元化,引人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经营,实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1期 我国食糖批发市场的发展 143 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所有权与 4.明确市场定位,差别化策略应对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竞争 经营权分离,市场化,制度化的运作,理顺产权关系,理顺企业与 2006年1月6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白砂糖合约的交易, 政府的关系,为批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产权制度平台, 短短几个月时间,交易规模迅速扩大,7月份日均成交量28.1万 利于经营管理,提高效率。 手,持仓14万手。期货经纪公司及面向全国的客户群,对于提 x.25、x.28分组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使交易商可以开展 高白砂糖的交易规模,促进现货流通,产生深远影响。郑州位于 异地同步交易;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门户网站的建立,完善了食 销区,食糖的集散量比较大;期货交易所的从业人员平均素质 糖批发市场的信息服务,突破了交易者空间的限制,降低了异地 高;与国际期货交易所的交往密切;从区位优势到营销理念,从 交易商的交易费用。 食糖批发市场在为交易商服务多样化;引导农民廿蔗种植; 市场软、硬件建设上;运用市场营销手段,树立市场形象等方面, 为赢得竞争优势,扩大交易规模,走创新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2.发掘交易商的需求。完善服务管理 技术条件,市场环境在变化,交易商的需求也在变化。食糖 批发市场贴近现货,连接产销,有能力发掘交易商的需求,满足 客户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如在物流配送渠道建设上,对于交割 仓库,“不求其所有,但求其所用”,方便了现货运输,降低了交易 费用,达到了市场、交易商、仓库多赢的局面。 再有利用信息平台,注重信息价值的二次开发,是当前食糖 批发市场完善服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现在进行交易的四家 食糖批发市场,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收集、整理信息,包括全 国各地现货报价及销售情况,国际市场成交情况,国家政策调 控,食糖进出VI情况,以及宏观经济走势,天气情况等与食糖价 格走势有关的多方面信息。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最缺 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分析信息的头脑,交易商更关注信息对于 食糖价格将产生的影响。信息价值的二次开发,变的尤为重要,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食糖批发市场在完善信息服务上,同样 需要创新和突破。 3.适应食糖流通新趋势,注重市场的培育 食糖生产企业的集中度在提高,集团化趋势明显,大的产糖 集团控制力增强,批发商的生存空间在压缩。原有的糖厂一糖 商合作方式(如批发商与糖厂签订协议,在榨季前或榨季初期, 预付资金给糖厂,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计付利息,在新糖上市后, 糖厂依约定的优惠幅度低于市场价格卖给糖商),已不适应新的 流通形式。商家对于个别糖厂及产糖集团的大量采购受到限 制。食糖批发市场的成交价格,越来越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 在交易结束后,糖厂依照当天的交易情况,再开始卖糖,已成为 事实。质量检验等制度确保了批发市场交割糖的质量,批发商 对于批发市场的依赖程度在逐渐增加。大的批发商可以在批发 市场完成现货渠道难以完成的大批量采购,且成交价格公开,质 量有保障。 糖厂参与食糖批发市场交易的比例在增加,从批发市场交 易商新增名单上可以看出。糖厂特别是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运 输不方便的糖厂对于食糖批发市场的交易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 程。从最初的尝试参与,到利益受损,再到拒绝参与,又到尝试 参与,最后到大规模参与,将批发市场作为销售食糖的渠道之一 甚至是主渠道。这与食糖批发市场的优胜劣汰,制度的逐步完 善过程相符合。 辐射范围到监管机制,从国际合作到创新机制,郑州商品交易所 的白砂糖合约具有后发优势。 食糖批发市场,作为食糖流通中的批发中介组织,联系卖 方、买方,定位于批发服务,收取服务手续费。改变了食糖流通 以前仅凭老关系、老渠道,在有限的范围内买卖白砂糖的局面, 促进了食糖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面对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竞 争,食糖批发市场要正视现实,在弱势中明确市场定位,完善对 于现货商的服务,扩展生存空问。 5.我国食糖批发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合理规划食糖批发市场,整合市场资源。正视食糖批 发市场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空问,考虑未来的竞争不是单 个企业或市场的竞争,而是企业群体、市场链条的竞争,应控制 食糖批发市场的数量,避免重复建设,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完善 的食糖市场体系应是远期交货、现货市场有机结合,物流配送渠 道畅通,产销衔接紧密的网络市场体系。 第二,理顺管理体制。多年来,糖业政策常存在政出多门的 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在食糖批发市场的发展中缺乏指导和监督。 食糖批发市场的市场准入,功能定位等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的标 准和相应的权威的行政管理。交易风波同监督管理缺位相联 系;交易商的权益维护也不是食糖批发市场自身所能解决的问 题。因此,要明确相应的管理部门,理顺管理体制,为食糖批发市 场的发展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制定适宜的产业发展政策。 第三,加快相关法律体制建设。这不仅仅是食糖批发市场 所面临的问题,很多类似的批发市场如吉林玉米淀粉市场、安徽 钢材批发市场等都存在这类问题。中远期交易、电子商务、批发 市场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概念混淆,定位模糊,缺乏配套的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批发市场法律体系建设,使批发市场的发 展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市场建立,税收征管等方面都应建立 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收稿日期]2006—08—15 参考文献 [1]马龙龙编著.商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中国糖业的现状及人世后的形势分析[M].昆明商品中心批发市场, 2oo1. [3]郭冬乐,宋则,荆林波.中国商业理论前沿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3. [4]洪涛.流通基础产业论一理论与案例[M].经济管理出版礼,2004. [5]徐从才.流通经济学:过程组纵政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责任编辑:王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