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增臻 CANGSANG 洪洞 水神庙壁画中的艺术特色与美学原则 徐岩红 摘要洪洞水神庙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元代山西地区的社会面貌,同时也折射出元代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等诸多 历史特征,从洪洞水神庙壁画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元代的社会生活,而且可以看到元代壁画艺术所运用的绘画技巧、设色技 法、构图比例、整体设计、细节处理等方面的形式法则。文章通过对洪洞水神庙壁画所表现的艺术特色和蕴含的美学原则 的分析与探讨,展示元代洪洞水神庙壁画艺术,从而反映山西地区元代壁画艺术的发展水平,并为研究元代壁画提供了可 信的图像参考资料。 关键词 洪洞水神庙壁画 艺术特色 美学原则 洪洞广胜寺位于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处的霍山南麓, 粗犷,有些地方有意笔的感觉。而人物形象略显扁平,刻画细致 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唐代扩建改名广胜寺,元大德七年 入微,更加接近世俗人物形象,人物服饰也完全是当时社会生活 (1303)毁于地震,现存殿堂为延祜六年(1319)重建。广胜寺由上 的真实写照。譬如《卖鱼图》,壁画用老练的随意笔法生动地再现 寺、下寺和水神庙三部分组成(通常人们所说的“广胜寺壁画”, 了在场人物的神情:渔翁的苍老消瘦、瘦骨嶙峋、弯腰驼背、衣衫 实际上就是水神庙明应王殿的壁画,因为在上寺和下寺的壁画 简陋、饱经风霜;官员个个肥头大耳、肌肉丰腴、衣冠楚楚、堂而 损毁严重,不成整体,只有水神庙主殿内近200平方米的壁画保 皇之,壁画都以极其逼真的笔触,充分地表现出当时做官为宦者 存完好,因其色泽艳丽,内容丰富,从而成了广胜寺壁画的总代 与劳动群众之间的强烈反差情景,这样贫富差异的画面,是当时 称和总概括)。水神庙是祭祀霍泉神——明应王李冰的风俗性祭 社会的真实写照。祀庙宇,其主殿是明应王殿,在殿内的四壁上绘满近200平方米 其次,从壁画的设色方面来看。它与山西晋南地区同时期的 的元代壁画,据题记载,是元泰定元年(1324),由洪洞、赵城一带 其他寺观壁画不同的是,它没有采用重彩勾勒的设色技法,而以 的“绘画待诏”:东安村赵国祥、周村商君锡、南祥村景彦政等人 重彩平涂为主。譬如《降雨图》,整幅壁画以暖色为基调,朱砂、银 绘制完成。它是“中国古代庙宇中惟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 珠、石黄、土朱所占比重很大,兼用石青、石绿,并且一部分人物 背景的山石用写意的办法,所以形成了水神庙壁 例”。壁画内容有著名的戏剧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 兼用黑色衣襟,富丽浑厚,更具有民间世俗生活气息的特点。 有表现水府诸神的祈雨图、降雨图和表现官吏山问对弈和参加 画色彩明艳,第三,从壁画的构图方面来看。水神庙壁画疏密得当,主次 “捶丸”的场景;有充满宫廷氛围的王宫尚宝、尚食图和充满生活 气息的庭院梳妆、渔民售鱼图。除此之外,还有园林、村舍、街市 照应,内容清楚,形式结构丰富多样。画工们以中国传统的艺术 以及各种人物、民俗,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民俗、戏曲、体育、娱 构图,巧妙娴熟地把大自然的云雾、山石穿插其间,使每幅壁画 乐、建筑等各个方面,是一组完整的囊括诸多方面艺术内容,充 既相连又相隔,而且显得疏朗开阔,从而形成了层次有别的宏伟 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元代壁画珍品。从洪洞水神 的整体画面。譬如《祈雨图》,壁画在构图上以平视的视觉习惯为 庙壁画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元代的社会生活,而且可以看到元代 主,主像居中,百官围于身后,前有官吏跪殿前,手捧求雨文书, 壁画艺术所运用的绘画技巧、设色技法、构图比例、整体设计、细 突出主次,画意鲜明。特别是左文官右武将的排列格局,非常符 节处理等方面的形式法则。因此,文章通过对洪洞水神庙壁画所 合历朝礼仪官员排列的格局。而且《祈雨图》很注意画面的疏密 表现的艺术特色和蕴含的美学原则的分析与探讨,展示元代洪 聚散的变化,前面人物相对集中,突出主像,而人群之后远山树 洞水神庙壁画艺术。 木相呼应,中间穿插彩云,越发显得画疏朗明快,这与永乐宫壁 画构图的严谨和青龙寺壁画构图的繁杂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一 洪洞水神庙壁画表现的艺术特色 _ l二 水礴矗壁画蕴念钓类单 l . 洪洞水神庙壁画艺术,内容丰富,构图严谨,色彩浑厚,人物 传神,笔法苍劲,气势恢宏,堪称元代壁画中的珍品。当时洪洞、 创作洪洞水神庙壁画的画工们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 赵城一带的画工们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在经过长期细致的 古式建筑、宫廷人物、后宫生活、民俗民风以及人物服饰衣着、表 观察之后生动地再现了当地社会生活场景,使壁画具备了浓厚 情动作等方面的内容,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全部揉于画面之中, 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中国传 并且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极富艺术魅力。而且他们运用 统寺观壁画表现佛道内容的约束,在继承宋代细密、圆润的绘画 的这些形式法则也都符合美学标准,即艺术的形式美原则。 传统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一般寺观壁画形成鲜 首先,是对称均衡原则。洪洞水神庙整幅壁画是以水神雕塑 明的对比,成为“中国古代庙宇中惟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 为中心,左右对称布局:西壁是《祈雨图》,场面宏大,水神端坐正 例”。 中,文武百官、宫娥彩女簇拥前后,画面最下方有一地方官吏手 首先,从壁画的技法方面来看。水神庙壁画笔法老练,线条 持奏折,正在给水神诉说求雨之事;东壁是《降雨图》,水神端坐 一254一 ・谚岳・2010・1 CANGSANG 正中,众臣围在一旁,中心思想是下雨,既继承了西壁祈雨图的 于画面下方的主体在前,位于画面上方的主体在后。而建筑物则 情节,又独立成章,与西壁的《祈雨图》相对相应,这是水神庙的 是用俯视的角度,以45度斜线描绘形象侧面和建筑顶面,使建 两幅主画。另外,在水神像左右的墙壁上,还各有两幅明显的对 筑、庭院等呈现俯仰的空间变化。画面辽阔深远,建筑气象宏伟, 称画面:东壁左侧画了尚食图场景,西壁右侧画了水神后宫司宝 室外室内尽收眼底。这类构图,不仅有很强的装饰性,还最大限 的场面;西壁北端画了两幅水神郊外活动的游戏场面,一是水神 度地打破了自然和视觉上的局限性,扩大了时问与空间上的自 打球图,另一为水神下棋图;东壁北端则为买鱼图和水神宫女梳 由度,从而使百里之遥,尽收眼底,异时故事,同图发生。 妆图。还有,在水神庙南壁板门西侧画了霍泉玉渊亭和唐太宗千 第五,是节奏和韵律原则。走进水神庙,强烈的视觉冲击都 里行径来霍泉的场面;东侧画出了一个散乐班为水神演戏酬谢 震撼着观赏者。是什么如此影响观者的情绪?拿《降雨图》来看, 的场面。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洪洞水神庙壁画运用了 壁画以红黄色为主的暖色调,显示降雨后喜庆的氛围。壁画以明 艺术美学原则中对称形式构图。这种对称形式的构图,布局严 应王为中心,身后及两侧有不同形象的人物面向主体,重复排 谨,气氛庄严,展示出一幅庄严盛大的水神施水的场面。虽然该 列,以简单的节奏体现出轻微柔和的韵味;壁画的右上角的佛寺 类壁画的大构图效果为对称,但细节上却打破了对称,如西壁的 和佛塔外围的佛光图案,波纹线紧密并列,深浅有序,以急速的 《祈雨图》上还有打球图、下棋图等;东壁的《降雨图》上有花园梳 节奏体现出颤动的旋律;壁画上部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以喧嚣 妆图、渔翁卖鱼图等,这充分体现了多样统一的构图原则。 的节奏体现出宏大繁盛的场面。时而旋律激昂,时而节奏平缓。 其次,是平衡原则。洪洞水神庙壁画描绘了祈雨和降雨的内 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风俗信仰,也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和生活。 三、结语 从故事内容的展示方式与表现手段来看,壁画可分为单幅画和 连环画。单幅画有以一个画面表现故事的一个典型情节,还有在 山西洪洞水神庙壁画充分表现了我国元代壁画的艺术成 同一个画面上表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若干情节。连环画则依 就,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来自它的绘画技 时间、地点顺序发展,情节完整而曲折,并且具有不同延伸方式。 法和它所运用的美学原则,为我们认识元代绘画、戏曲、建筑、社 水神庙壁画中的构图多种多样,但总体上看,主要是依水平与垂 会等方面的面貌和成就及其发展演变的线索和脉络提供了重要 直线布置景色且任意向四周伸展,人物树木及其装饰物皆以平 的图像资料。 视组织的结构自由安排,画中的人物、景色,互不掩盖、重叠,布 局平衡,突出其平面性与装饰感,构图在平衡中显示出连续性与 参考文献: 变化多样,显现出既稳重端庄又生动活泼的动态平衡的美。 【1】柴泽俊,任毅敏.洪洞广胜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第三,是比例原则。洪洞水神庙壁画到处可见比例的运用。 【2】洪洞县志[j .太原: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壁画中无论何种角色的人物,个个体态优美比例匀称,都符合人 【3】叶磊.山西青龙寺壁画与永乐宫、河北毗卢寺、洪洞水神 们的视觉审美要求。如东壁降雨壁画中的主体人物和四周的侍 吏以及宫女的身体大小变化都有一定的比例规律。一些壁画内 庙壁画艺术特色之比较Ⅱ】.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1). 容也体现出等比或等差等比例规律。譬如,在《祈雨图》画面最下 『41张光福.中国美术史『M1.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383. 方,地方官吏手持奏折跪在台阶下,台阶的比例依等比规律向内 【5】易存国.敦煌艺术美学——以壁画艺术为中心[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递减,显示出一种空间延伸的感觉。 第四,是空间原则。如同传统的中国画一样,洪洞水神庙壁 画是通过画面主体的上下位置和散点透视来体现空间层次的。 徐岩红 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散点透视是通过多个视点来观察和表现事物。壁画中的人物和 讲师博士 山树等是用平视的角度,通过上下位置布置来体现前后层次,位 (责编高生记) 祟 、o 摹 定其中蕴含着历史进化的因子,两种思想相互交织、兼容并包。 克”等天道循环概念;邹衍创立“五德始终说”,用水、火、木、金、 参考文献: 土的相生相克来比附王朝兴衰的循环变化,为当时新兴地主阶 【1】瞿林东.天人古今与时势理道——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的 级建立新的统一封建王朝寻找到一套系统的理论根据。《周易》 几个重要问题卟史学史研究,2007,(2). 作为各家学说思想的源头,以“变易”观念说明了人类社会的发 [2】吴怀祺.历史观、历史思维与安邦兴邦U1.史学史研究, 展与进步;韩非子无疑继承发展了《管子》的进化史观,“今有构 2007,(2). 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 [3]N ̄-晓平.先秦诸子关于历史变化趋势性的史学思想Ⅱ】.淮 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 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1). 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 【41[51李孝迁.先秦诸子变通史学思想 ̄zlJ].东方论坛,2000, 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韩非子深刻审视历史和时势,基于 (3). 对人类社会由“上古”、“中古”、“近古”到“当今”的发展过程,提 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历史进化观,进而认识到“上 李修贵安徽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 进化史观成为先秦法家变法革新的理论依据。《管子》既倡导盛 安徽省太和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 衰循环史观,又主张进化史观,在认同历史循环交易的同时又肯 (责编张文娟) ・诲袅・2010・l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