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幼儿发展评价的一种途径 王小兰 【摘要】观察记录是研究、评价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过去幼儿观察记录方法存在的指向模糊化、结构 不完整、形式单一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观察记录设想。该设想包含五个基本要素,即明确的目标、合适的方法、环 境的描述、合理的解释、时间和人物,本文进而将其整合为幼儿观察记录框架。 【关键词】幼儿教育;观察记录;要素;iF-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36(2010)12—0020—03 众所周知,观察记录是一种研究、评价幼儿学习 与发展的有效途径。科学的观察记录能较好地发现 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问题,并进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提 供科学的依据。但遗憾的是,虽然很多幼儿教师也 知道观察记录的重要性,但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 记录还缺乏必要的关注。本文就此话题展开论述, 提供开展观察记录的一些设想与实践,希望对广大 幼儿教师有所启发。 一到哪里观察记录、怎样观察记录等,把这些因素整合 为一套可操作的程序,并转化为观察记录表格。 但是,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误以为有了目标就 可以进行观察记录,并没有准备相关的观察记录表 格。即便是做了观察表格,它也基本只包含了一些 次要内容,如幼儿的姓名或性别,观察记录的时问或 日期等。其结果只能是,观察记录只关注了部分幼 儿的表现信息,同时,表格的“观察实录”部分也给观 察记录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容易使新任教师产 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三)形式单一化 、幼儿观察记录方法存在的问题 观察者进行观察记录,不仅是简单地观看儿童 游戏,然后记录下看到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观察 记录的有效性取决于观察记录的方法。从实际情况 与上述问题紧密相关的是,部分幼儿教师往往 只会粗略运用叙述性描述方法,形式过于单一。而 且,对于叙述性描述方法的局限——要花费一定的 来看,过去幼儿观察记录的方法还存在不少问题,它 们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指向模糊化 时间,无法高效、快速地收集典型的行为样本,而且 要记录非常多的细节等,大多数幼儿教师均不清楚。 这种单一化、复杂的观察记录方法导致幼儿教 师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糟糕的是,形式的 单一容易造成观察记录的片面性,不能为评价、帮助 幼JDHI ̄务。 观察记录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除了 一些非正式的观察记录以外,正式的观察记录一般不 向,往往会造成“为了观察记录而进行观察记录”。 是随机或偶然的。如果观察记录事先没有明确的指 下图就是某位幼儿教师所做的一份观察记录。 这样的观察记录更像是记流水账,观察记录目标并 没有聚焦。 二、开展幼儿观察记录的基本设想及框架 (一)基本设想 1.明确的目标 观察记录总是有所指向的。因此,目标必须事 先明确,否则将会是无目的的观察。在进入观察记 幼儿观察记录图示 录现场前,教师应该明确被观察幼儿的一般心理特 征和学习特征,并依据自己的需要确定观察的内容。 如2—7岁儿童的发展时期可概括为前概念运算阶 段,在该发展阶段,儿童以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为主 31 1 100) (二)结构不完整 观察记录方法结构化也就意味着,观察者要明 确观察记录所应具备的必要因素,如观察记录什么、 王小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幼儿园园长。(杭州团 2010年12月 ●学校管理与发展 教 日瑚缓雪强国蔺嘲●■薅I积疆署日I豳■i‘皿霍盛lg}一 胃 霸 量 要思维方式。Ⅲ 弥补。 主 幼儿的观察记录往往强调思维的过程,兼顾材料、过 程、结果的记录。 2.合适的方法 差异,往往导致方法选择的差异。从教1—3年的教 师适合选择叙述性描述方法,而从教l0~20年的教 师更趋向于选择时间抽样或事件抽样方法。 第三,从试验隋况来看,部分教师还混合运用了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我们就必须考虑采取何种 观察记录方法。不同的观察记录方法有不同的优、 缺点。对于常见的观察记录方法,从表1中我们可 以看出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 表1 常见观察记录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方法 优 点 缺 点 叙述性 ●提供完整的记录 ●耗费时间和精力 描述 ●捕捉情境(场景和情 ●行为样本的代表性不足 (正式) 景) ●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努力才能记 ●是一种永久性的记录 录所有的行为细节 ●可在多种情形下运用 时间抽 ●适合记录各种行为 ●不能捕捉行为细节 样(正 ●节省时间和精力,效率 ●运用时受行为发生频次的限制 式) 极高 ●不是以行为自然发生的方式对 ●获得有代表性的数据 待行为,记录的只是“行动片段” ●可以结合其他记录方 ●事先确定类别可能导致偏见 法一起使用 ●编码表运用困难,要求准确而 可靠地运用分类系统 事件抽 ●可以保留原始数据 ●对不经常进行观察的观察者而 样(正 ●适合记录不常出现的 言不是很有用,因为需要经常进 式) 行为 人观察情境,以便在行为发生时 ●记录自然的行为单元 看到该行为 ●可与叙述性描述、编码 表结合使用 日记记 ●保留原始数据 ●对大多数观察者不适用 录(非 ●长时间记录十分有用, ●必须与儿童长期共处 正式) 能提供行为或事件间的 联系 核查表 ●适用于多种情境和方 ●不保留原始数据,失去了行为 (非正 法,高效 细节,只保留行动片段 式) ●能提供“基线”信息,揭 示发展进程或行为变化 ●能使观察者明确哪些 行为和技能需在今后进 行更详细的观察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为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提 供适切的观察记录方法。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 况,我们提供三种方法,即叙述性描述、时间抽样与 事件抽样。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基于以下三点的考 虑。 第一,这三种方法基本符合观察记录的要 求——指向幼儿指导纲要五大领域,吻合幼儿的发 展心理与学习水平,而且三种方法之间可以相互 三种方法,而且观察记录效果为幼儿学习和教师教 学提供了很好的数据。 3.环境的描述 观察记录反映的是,幼儿在“此时此刻”与环境、 同伴的互动。因此,环境的描述是观察记录必不可 少的要素。一般说来,环境的描述要包括两个方面, 分别是物理环境描述和社会环境描述。物理环境描 述指的是幼儿活动的空间及特点,社会环境描述指 的是幼儿所在群体的氛围,如观察群体或个体当时 的神情面貌等。这两项描述是观察记录发生的大背 景,它有助于观察记录后的全面解释。 4.及时、合理的解释 虽然很多文献都把解释和观察记录分为两个独 立的环节,但我们认为,观察记录和解释是一个整 体。不妨做这样的假设,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记 录,而不做及时的分析或解释,那么用上录音或摄像 工具就够了,根本就不需要教师进入现场。 需要观察者现场介入的一个原因在于,幼儿的 活动地点不会固定于某个空间,他们也不一定只发 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即使借助一些观 察记录工具,很多事后性的解释往往忘记了观察者 在当时隋境下直接的所思所想。从实际情况来看, 间隔一段时间后的解释,也非常容易丢失很多信息。 因此,观察记录要及时捕捉幼儿当下的行为,并在当 时的情境下作出及时、合理的解释。 5.时间和人物 确定时间和人物是观察记录的必要内容。特别 是对于一些持续性观察,累计性的资料更需要作好 标志说明,以免经过一段时问后遗忘相关内容。这 些信息同时也可为其他教师或研究者的研究提供翔 实的资料。 如对于上述三种方法,研究者要记录被观察者 的基本资料、观察者每次开始观察的时刻和持续观 团 201O年12月 的时间。时间抽样则更需要明确观察的日期和时 。表3三名幼儿互动的观察记录 这些资料可以事先在观察表格上呈现出来,以 人物则包括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基本信息。被 便于减少观察记录的负担。 观察者可能是一个或多个。无论被观察者是一个还 观察记录目标:幼儿对场景的一般反应;幼儿对环境的一般反 应;幼儿对他人的一般反应。 确定时间和人物: 日期:2008年5月27日 时间:[开始时间: 生!Q; 结束时间:上午10:40 J 观察者:王 兰 被观察者:俞晨(5岁2个月,女):何丽(5岁4个月.女):沈振 雨(5岁7个月.女) 简要描述观察地点的物理特点和社会特点: 今天这几个孩子看起来心情不错,我与孩子们分享着他们的 是多个,观察记录都必须包含基本的信息,即观察者 的年龄、性别等。从统计意义上来讲,不同年龄和性 别的观察者具备其相应的学习和心理特征,这些信 息有助于为观察者作解释时提供一些必要的视角。 (二)框架呈现 依据以上论述,考虑到不同教师的观察记录水 平,为了便于操作,我们把观察记录的五个要素统整 为一张表格(详见表2)。对于观察记录方法,教师可 以依据自身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或组合使用。 裘2改进后的观察记录表 三、三名幼儿互动的观察记录案例 我园自2008年开始实施观察记录,两年来也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们选择幼儿互动中的一个 案例对上述框架作具体阐述。 笔者采用时间抽样法对三名幼儿进行具体观 察。 两年多的观察记录对我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 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幼儿观察记录”已成为 我园园本教研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教师也能熟练 地运用改进后的观察记录表进行操作。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需要进一 步解决的问题,如,如何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如 何为教师提供相关方面的专业培训,如何让教师明 确幼儿指导纲要的精神、内涵及一般的心理和学习 规律,如何把幼儿观察记录整合为教师年度考核内 容,等等。这些问题也提醒我们,幼儿观察记录要真 囝 2010年12月 好心情。外面在下雨,当孩子们知道自己不能出去玩的时候,他 们就把充沛的体力都用在了区域活动上,活动区看起来已有些秩 序混乱,相对于有特别预设的区域活动,这一次的活动内容让孩 子们占有了相当大的自由度,能体现孩子在自由状态下的社会交 往能力。 选择观察记录方法:口叙述性描述;团时间抽样;口事件抽样 行为类型 1 2 3 4 对场景的一般反应:1.主动进入场景(相应的场景:建构 ① ② ③ ① 区、益智区、操作区) 1 1 1 1 2.不太愿意进入场景 JG JG JG CZ 3.拒绝进入场景 对环境的一般反应: 4.自由运用设备和材料 ① ② ③ ① 5.有限或偶尔运用设备和材料 4 4 4 4 6.没有运用设备和材料 对他人的一般反应: 7.试图或与同伴有接触 8.试图或与成人有接触 9.回避或中断与同伴的接触 ① ② ③ ① 1O.回避或中断与他人的接触 11.不太情愿与同伴接触,幼儿对接触 7 7 7 8 缺少动机或不专心 12.不太情愿与成人接触,幼儿对接触 缺少动机或不专心 被观察的幼儿 关键词 ①俞晨 JG——建构区 ②何丽 Yz——益智区 ③沈振雨 cz_——操作区 怍出具体解释: 对于场景、环境、他人,三名幼儿的反应总体说来都比较主 动。从行为上来看,俞晨表现出了更好的积极性,她不但进入了建 构区,还进入了操作区,更试图与成人接触。根据幼儿发展心理特 征及幼儿指导纲要来看,三名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感兴趣的区域 活动,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操作,能与同伴交流操作感受或寻 求帮助。 正有效地开展,必须要从以前的经验性做法走向科 学研究,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也要从行政取向走向专 业取向。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7.1 12. [2][关]沃伦・本特森著,于开莲等译.观察儿童——儿 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42 143. 责任编辑,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