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匆匆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时
间来去匆匆,要懂得珍惜。
2、 引导学生在读中初步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 板题示标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匆”是“勿”加点,不要再匆匆忙忙中忘了这一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起来读。(生读)
二、 第一次先学后教
师导入:《匆匆》这篇课文写于1922年的阳春三月。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1922年的那个春天。请看自学指导一:
自学指导(一)
默读课文,思考从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用“——”画出来,从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在勾画的语句旁边写下来。五分钟后交流。
1、 生自学,师巡视。 2、 指名反馈;预设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师:谁也找了这一句?说说你的感受,——说得好!有些事物去了还可以
回来,我们就叫做“去而复回”。它们去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它们又回来了你又是什么心情?(生反馈)
(1) 师:去的时候伤感,来的时候喜悦,你读一读。(指名读)
(3)师:实际上这部分文字中有一个字就表达了去而复回,这个字是——(生;再)一个简单的“再”字,就把大自然的美妙的循环表达得如此诗意。全班同学一起来感受这段文字。——齐读
(4) 师:那么朱自清用“但是”这个词是在告诉我们什么?——生反馈。
师:他用什么修辞告诉我们的?(引导明白对比的修辞)
(5)是啊,同学们,当时的朱自清就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美景,想着匆匆而逝的时间,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再齐读
3、 过渡:谁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时间匆匆的语句? 4、 生反馈,预设
B、我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地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师:你的感受呢?(再问一名学生)
(2)师:这句话写得相当精妙,读一遍是不行的,请大家再自由练习朗读。(生自由读)
(3)师:谁来说一说,这句话哪里让你感觉写得精妙?
(4)生反馈。(针尖很小,针尖上一滴水更小,它滴在时间的流里,说明时间消逝得很快。——多么美妙的比喻啊!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说明时间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所以朱自清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5)大家注意到了吗?这里有个数量词——八千多日子,八千多日子是多少
年?——对朱自清来说,是整整二十四年啊!想到这里,你来读读这一句。(生读)
(6)师:同学们,你们能通过读来表现朱自清对时间流失的无奈和惋惜吗?齐读。
(7)此时你想起了哪些关于时间的格言?——生反馈。
(8)师:正是这样,朱自清站在窗前,想到匆匆而逝的时间他一遍又一遍地追问自己。全班齐读——燕子去了„„不复返呢?
5、过渡:谁还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到了时间匆匆的语句? 6、生反馈,预设:
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他找到了一组非常有特点的句子,咱们师生合作读,来,师:吃饭的时候,生: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2)师:日子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的。我们再来——师:吃饭的时候,一生: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3)师:你发现这组句子的特点了吗?——生反馈。(排比句,都是写干什么的时候,日子怎样匆匆而过。
(4)师:你说的是不是这个句式:( )的时候,日子从( )
(5)就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不经意中,日子匆匆而过,让我们再来品一品这诗意盎然的句子吧。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开始。
(6)师:这时朱自清的24年啊,想想自己,你的日子又是怎样匆匆而过的呢?师:写字的时候,——生反馈,看电视的时候——生反馈,玩耍的时候,——生反
馈。下面就请同学们仿照这样的句式,再写几句。把你匆匆而过的日子,用你的心,用你的笔记录下来。
(7)生写,师巡视。
(8)生反馈,师:看来你们的心和朱自清是相通的,所以他掩面叹息呀,伸手去遮挽,他遮挽得住吗?看书,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往后齐读。
(9)师:就这样,朱自清站在窗前,眼望阳春三月的景色,想到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在无奈中他一遍又一遍地追问自己,读——第一自然段。
7、师过渡:谁还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到了时间匆匆的语句? 8、生反馈,预设:
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1)师:又是一组特别精巧的语句。朱自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稍纵即逝,形象的比喻为“轻烟”“薄雾”好了,比赛谁能在10秒钟背过这句话,计时开始。
(2)指名背诵。
(3)师:同学们,时间如此匆匆,一去不复返,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珍惜时间(板书)
(4)师:同学们看,在第四自然段中,出现了几个问句?——六个。是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里老师为家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朱自清写作的那个年代,1922年,正处于“五四” 运动的落潮期。国家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社会动荡不安,像朱自清这样的有志青年,他找不到袭击前进的方向,他感到困惑,此时他站在窗前,让我们读一读他这六问。
(5)朱自清站在窗前,思绪纷飞,他一问自己,——生读。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他二问自己——生读。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他三问自己——生读。
是呀,到底留着些什么样的痕迹呢?他四问自己——生读。
难道游丝样的痕迹都没留下,就要离开世界吗?他五问自己——生读。 愤愤不平呀,他六问自己——生读。
(6)朱自清望着窗外的景色,他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感到困惑,所以她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读第一自然段。
(7)师:刚才朱自清说: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们觉得他白白走这一遭了吗?——没有。出示朱自清成就指名读。
(8)师:朱自清在短暂的50多岁的生命里,这样辉煌。他除了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外,还告诉我们要珍惜什么?——生反馈:珍惜生命(板书)
(9)师:朱自清在为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中,走出了徘徊,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辉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问问自己吧。——齐读第一段。
9、同学们,你们想在匆匆而逝的时间里留下什么痕迹呢?珍惜时间去努力吧。让我们再来看自学指导二
二、第二次学后教 自学指导(二)
迅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散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三分钟后看谁说得全。
1、 生自学,师巡视。 2、 指名反馈,师总结。
(1) 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运用。 (2) 大量叠词的运用。
(3) 一连串的问句使用。 三、当堂作业:背诵第一自然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