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药保健方案

2024-08-2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英萃中心卫生院 中医药保健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

等化,加快中医药融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更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中医保健意义

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内涵丰富,能很好的适应社区服务功能,又因简、便、廉、验等中医适宜技术为社区人民群众乐于接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符合低投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同时中医药保健服务丰富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展了中医业务的要求,开辟了弘扬祖国医学,繁荣中医药事业的新途,发展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

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理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让更多的居民受利于中医药服务。

目标:运用不同的形式使辖区的老人、儿童、及亚健康人群接受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并了解一般中医药防治知识。使社区居民自觉运用中医药的家庭保健意识。 三、实施内容:

(一)农村老年人中医药保健

老年保健,就是通过适当运动、养性修身、定期体检、防病治病、以调和脏腑、益津养血、平衡阴阳,达到延缓衰老、增年益寿之目的。

1

1、指导老年参加体育锻炼,但要因人而异、适时适量、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

2、做好老年人精神保健工作,指导保持稳定情绪,怡情养性,面对现实,正确处理好家庭、社会和疾病等方面的关系,保持心身平衡,一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3、为退休职工体检,让老年人了解自己身体各主要脏腑功能状态,全面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评估一下生理年龄与时代年龄是否相符,从而判断自己的衰老程度,为制定预防保健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4、据每个退休职工的个体情况,提供中医保健、运动和食疗小处方,使其脏腑强盛、阴阳协调、精气神旺,以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二)妇女中医保健

由于妇女在解剖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生产、哺育等特点,所以在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某些方面,与男子有些不同。妇女保健,对于增强妇女体质,提高人口素质及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都具有重要意义。指导妇女做好月经期保健。在经期注意个人清洁,宜淋浴,不宜做浴;保持心情平静和充足睡眠,以利于脏腑安合,气血调匀;经期不宜过劳和过逸,劳则伤气耗力,过逸则致气血运行不畅;经期还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影响气血运行,引起经行异常。

1、在孕期指导孕妇保持安闲、宁静,不大喜大怒和思虑过度;增营养、禁房事、宽衣着、适劳逸、常检查;特别是慎用药,如:有毒、攻下、峻下、利水通淋、活血祛淤和大辛大热的药物。

2、在产褥期指导孕妇休息静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要清淡饮食,以免损伤脾胃。

2

3、在哺乳期指导母亲定时哺乳,注意哺乳卫生;采取正确避孕措施,防止怀孕;对乳汁不足者受之通乳方法,如上热敷或配合中药治疗;断奶者受之回奶之法,如用生麦芽30克水煎服。 (三)更年期妇女中医保健

妇女到了45-55岁之间,因肾气逐渐衰退,月经逐渐停止,绝经前期及绝经后期数年内称为更年期。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常出现一些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的征候群,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严重者,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影响。做好此期保健,可以减轻症状发生,或缩短反应时间。

1、保持乐观情绪:指导更年期妇女应了解这一过程,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此期除月经紊乱外还会出现心烦易怒、头晕、乏力、面红汗出、腰膝酸软、畏寒、浮肿等。若不了解这些变化是正常的生理过程而恐惧、忧伤或恼怒,更使气血逆乱,使症状加剧。不必疑虑重重,保持乐观情绪和开阔的胸怀,树立信心,经过一定的调治,症状是完全可以消失的。

2、适当选用药物:如心烦胸闷、乳胀明显者,可服逍遥丸;心悸不宁、失眠健忘者,可服柏子养心丸;少腹痛、经血过多者,可服云南白药;体弱无力、食欲不振可服更年安。对于经血过多者应经行检查,以排除肿瘤等病变。

3、适度体育锻炼:除经期适当休息外,经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非常必要的。指导更年期妇女要坚持工作,增加社会交往,减少紧张忧虑。另外从事家务劳动既可忘却不适,又可享受天伦之乐。晨起散步、做操、练气功等,能调和气血,安神定志。

3

(四) 儿童中医药保健

儿童保健,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经行卫生、健康、体格锻炼和教育方面的指导,以增强体质,保证儿童正常发育、健康成长。作好儿童保健工作,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类文明和繁衍昌盛,以及人类的进步和未来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在胎儿期要指导孕妇精神愉快,保证充足的营养,慎重用药,预防各种传染病。

2、在新生儿期要指导母亲为小儿创造适宜的环境;在脐带脱落前用“干法”清洁皮肤;及时排除胎便(即通便与排毒:可用干甘草3克浓煎去渣,以消毒纱布卷蘸药汁,令小儿频频吸吮,以解百毒)。 3、在婴儿期除了要指导母亲对小儿的合理喂养、睡眠、清洁卫生和开发智力外,还可用按摩疗法,如:大开天门俩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等。

4、在儿童期要教育孩子讲文明礼貌,讲社会公德;不看凶杀、恐怖片;定时定量饮食;早晚刷牙,平时叩齿的好习惯和有计划的经行各种预防接种,以利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亚健康人群中医药保健

亚健康是介于有病与健康之间、数量庞大的一群特殊群体,对这一部分人群,西医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缺少良好的方案,而中医在这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通俗的讲就是有“认识”、有“作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疲乏、精神不振、胃口不佳、失眠等不适的感觉,但到医院后,却无法诊断为何种疾病,现在人们对这种状况逐渐重视起来了,这种“自觉不适,检查无病”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叫亚健康,

4

又称为第三状态,也叫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

1、调治的基本原则

(1)“阴平阳秘”为中医养生的根本

“阴平阳秘”就是正常体质,也就是健康的,一旦失衡,既再现病理体质,这种失衡不论是先天禀赋,还是后天失调都可引起。 (2)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学一贯强调养心守神对于增强体质的重要性,心神主要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在外表现,包括生理、病理等反映于体表的象征;其二是指思维、意识等精神活动。中医养生学,也首先强调守神,故不论气功也好,太极拳也好,其关键在于收心,守神而能入静

(3)固护肾精为养生防老之关键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来源于先天,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精入藏于肾中。精、气、神被誉为人身三宝,而以精为最根本的物质基础。

(4)辨体质,调饮食

常言说:“药补不如食补”,张仲景曾指出人体“勿妄服药”,因“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由此可见养生以食疗为先。 (5)勤锻炼持之以恒

古语有“动则生,静则死”的理论,“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说明体育锻炼对整个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5

2、亚健康的养生方法 (1)生活要有节律

由于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疲劳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人们应当要学会休息,不要等自觉累了才休息,而是要主动休息。因为休息是使人体从疲劳中得到恢复的最有效、最符合生理要求的一项自我保健术,也就是为健康充电,平时还要学会多观察面色、舌象,因为它们常常可以使我们判断自己的身体状态。 (2)要均衡适量的营养,主要是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增加动物性食物,提高膳食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但也要防止过量;

2)改变以猪肉为主的动物性膳食结构,增加禽类、水产类、乳类的摄入量,限制过多甜食及脂肪; 3)提高大豆制品的摄入量;

4)稳定粮食的摄入量,保持“五谷为养”的良好传统; 5)保证蔬菜的摄入量,每人每天500克,确保纤维素及矿物质; 6)食用菌要纳入膳食结构; 7)饮食清淡。 (3)适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保持脑力和体力协调的适宜活动,是预防,消除疲劳,防止亚健康,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饿一个重要因素,具体选择哪一种项目并不重要,贵在坚持,重在适度。 (4)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有很多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喜食油腻

6

和甜食,缺少运动,导致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喜食咸食品,可导致高血压;吸烟增加肺癌的发病率等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防止亚健康的发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晨间饮一杯淡盐水;每天三次刷牙,每次刷三分钟;冷水洗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不吸烟、少饮酒及咖啡,多喝茶;午后小睡;经常浴足;保持和谐的性生活等。 (5)保持心理健康

精神、心理状态对健康长寿的影响是显著的,精神情绪对人体健康和衰老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首先要树立“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三乐“精神正确对待已经发生的种种现实,采取有效方法,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及时调节心理状态,如到公园散步,听音乐,作操,或与别人交谈,甚至到无人的地方发泄一下等都可以,对于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过长仍不能自控者,应该找心理医师来治疗 (6)合理运用中药调理、药膳和食疗。

2010年3月10日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