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2・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年4月第9卷第4期MMJC,Apt 2007,Vol 9,No.4 IGU病房近三年病原菌调查分析 彭振丽罗彦丽 魏秋玲 申慧蓉 孟炜丽 董桂英 向艳君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ICU病房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1 13至2005年12月31 13 患者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特点每年分析比较。结果病原菌347株,2003年90株,2004年149株.2005年108 株,其中2003年G一细菌占63.33%(57/90)。G 细菌占26.67%(24/90)。真菌占10.00%(9/90);2004年G一细菌占70.47% (105/149),G 细菌占18.12%(27/149),真菌占l1.41%(17/149);2005年G一细菌占39.81%(43/108)。G 细菌占34.25%(37/ 108),真菌占25.93%(28/108)。G杆菌:2004年1株,2005年3株;2005年有1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在3年检出的大肠 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中产ESBLs菌株分别为0%(0/8)、20.00%(5/25)、42.86%(6/14)。结论重症监护病房G+细菌感 染趋势增加。G一细菌感染趋势下降。真菌感染逐年增加。G+细菌感染的种类出现多样化,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感染葡萄 球菌比例逐年增高, 致病菌中肠杆菌科占优势。但致病力弱的菌种开始成为感染的病原菌。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性 Investig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um in ICU dung the past three years Pe Zhenli,Luo Yanli,Wei Qiuling,et Department ofICU,China Aerospace 731 Hospital,Beijing 100074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um in intensive care unit.Method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and December,3 1 characteristic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specimens during 2003-2005 year by year.Results 347 strains were isolated,of which 90 strains for 2003,140 strains for 2004,108 strains for 2005.In the 2003 year,Gram negative bacteria accounted for 63.33%(57/90),Gram positive bacteria accounted ofr 26.67%(24/90),fungus accounted ofr 10.00%(9/90);in the 2004 year。Gram negative bacteria account— ed f0r 70.47%(105/149),Gram positive bacteria accounted ofr 18.12%(27/149),fungus accounted ofr 11.41%(17/149);in the 2005 year,Gram negative bacteria accounted ofr 39.81%(43/108),Gram positive bacteria accounted ofr 34.25%(37/108),fun- ugs accounted for 25.93%(28/108).Grma positive bacillus:1 starin ofr 2003,3 srtains for 2005;1 srtain of vancomycin-resis— tant enterococcus for 2005;Strains conferred by ESBL of Escherichia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isolated during 3 years were 0%(0/8)、20.00%(5/25)、42.86%(6/14)respectively.Conclus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ifnective tendency of Gram positive bacteria is increasing,ifnective tendency of Gram negative bacteria is descending,ifnection of fkmgu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source of strains of Gram positive bacteria diversifying,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lccus of infected staphylo・ cocci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the main strains of Gram negative pathogenic bacterium were Enterobacteriaceae。but strains with weak pathogenicity start is becoming ifnected pathogenic bacterium. 【Key words】Intensive care unit Pathogenic bacterium Antibiotic resistance 为了解ICU病房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 标本:痰321份,血液4份,尿液12份,伤口分泌物 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回顾性调查2003年 2份。脑脊液1份,腹腔引流液2份。胆汁1份,导管 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本院ICU病房患者 4份。 标本每年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耐药特点,并进行分析。 1.2细菌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各类标本的培 1材料与方法 养和菌种鉴定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 验采用K—B法。 1.1菌株来源 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 , 结里 31日ICU病房患者标本连续分离的不重复的菌株。 二缩禾 2.1病原菌检出情况 病原菌347株。2003年90 株,2004年149株,2005年108株,其中2003年革 作者单位:100074北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31医院ICU 兰阴性细菌57株,占63.33%(57/90),革兰阳性细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年4月第9卷第4期MMJC,Apr 2007,Vol 9,No.4 ・53・ 24株.占26.67%(24/90),真菌9株,占10.00%(9/ 24):2004年革兰阴性细菌105株,占70.47%(105/ 149)。革兰阳性细菌27株,占18.12%(27/149),真菌 17株。占11.41%(17/149);2005年革兰阴性细菌43 株,占39.81%(43/108),革兰阳性细菌37株,占 2.2分离菌耐药情况 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 100%敏感.对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安曲南、 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头胞哌酮+舒巴坦等耐药率 大于70%。革兰阳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比较见表3, 革兰阴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比较见表4。 表3革兰阳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比较 34.25%(37/108),真菌28株,占25.93%(28/lO8)。革 兰阳性杆菌:2004年1株,2005年3株,2005年有1 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在3年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和 肺炎克雷白杆菌中产ESBLs菌株分别为0%(0/8)、 20.00%(5/25)、42.86%(6/14)。革兰阳性细菌的分离 情况见表1,革兰阴性细菌的分离情况见表2。 表1革兰阳性细菌的分离情况(构成比) 表2革兰阴性细菌的分离情况(构成比) 注:对万古霉素耐药的细菌为肠球菌 表4革兰阴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比较 3讨论 3.1重症监护病房G+细菌感染趋势增加.G一细菌感 染趋势下降,真菌感染逐年增加。G 细菌感染的种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4.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年4月第9卷第4期MMJC,Apr 2007,Vol 9,No.4 出现多样化,主要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为主,G 杆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不容忽视,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比例逐年增加。2005年所有葡 萄球菌均对甲氧西林耐药。G一致病菌中肠杆菌科占 优势,以大肠埃希茵、聚团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 阴沟肠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感染逐年增加,肺炎克 雷伯菌感染2005年比前两年增加,聚团肠杆菌成为 2005年肠杆菌科致病菌中主要致病菌,阴沟肠杆菌 感染逐年下降,假单胞菌感染的种类增加,从以铜绿 假单胞菌为主到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黏液绿脓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均占一定比重。 3.2 G+致病菌对万古霉素普遍敏感,未培养出耐万 古霉素的葡萄球菌,但2005年培养出1株耐万古 霉素的肠球菌,革兰阳性致病菌对氨苄西林、青霉 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 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的敏感 率有增加趋势。革兰阴性致病菌对妥布霉素、氨苄 西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胞哌酮+舒巴坦、复 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氨曲南、奥格门丁及二、三、四 代头胞菌素耐药率较高,但对妥布霉素、哌拉西林、 头胞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氨曲南、 三代头胞菌素、四代头胞菌素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对 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且敏感率增加,对环 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下降。 3.3本调查显示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逐年增加, 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口1,由于条件有限,未能对所有 致病真菌进行菌种鉴定。有关文献报道,深部真菌 感染的菌种构成比发生变化,虽然仍以念珠菌感染 为主,但白色念珠菌的感染趋势下降,热带念珠菌的 感染明显增加,其他念珠菌的感染增多【l1,我院对菌 种的分类与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 3.4长时间大量使用广谱B内酰胺类抗生素易产生 质粒介导的ESBLs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杆 菌为较易产生ESBLs的细菌,我院产ESBLs菌株除 对亚胺培南保持高度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均高度 耐药,头胞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也较高,可能与细 菌对酶抑制剂敏感性下降,或细菌高产AmpC酶有 关。 3.5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重视。1996年13本报道了第1例对万古霉素敏感性 降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1,2002年6月在美国出现 了第1例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的报道,目前国内尚未见到万古霉素中介敏感的金 黄色葡萄球菌(VISA)或VRSA的报道,但在我国细 菌耐药监测中心调查中观察到1994~2o00年万古 霉素对MRSA抑菌圈呈缩小趋势,提示其对万古霉 素敏感性较前有所下降[31,随着抗生素选择压力的 不断增大。VISA、VRSA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对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 来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代表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 起的医院内感染逐渐增多,已经成为引起医院内感 染的重要病原菌 .可能与近年广泛使用对革兰氏 阴性菌较强的第3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有关 嘲。目前糖肽类抗生素是对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仍 然保持强大活性的药物,糖肽类抗生素主要是万古 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替考拉宁主要针对 肠球菌感染,而万古霉素针对葡萄球菌感染,替考拉 宁疗效与万古霉素相似而毒副作用小,给临床治疗 带来希望[61。 3.6本调查显示我院重症监护病房G一细菌感染有下 降趋势,且对抗菌药耐药率也有下降趋势,这可能与 采用Gruson等提出的抗生素替换策略 以敏感 的抗生素替换疗效差的抗生素,并在相当长的时间 内停用这种疗效差的抗生素有关。由于一种抗生素 大量使用一段时间后,其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加,而停 用一段时间后,敏感性有可能会恢复,因而取得上述 结果 但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及耐药问题仍很严重, 并且感染菌种的构成比有变化,致病力弱的菌种如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肠球菌等开始成为感染的病原 菌。 3.7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致病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多,致病菌分布广泛,加之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新 型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和应用,导致致病菌选择性 耐药、多重耐药和高度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 困难。因此在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抗菌 药应用指征,熟悉抗菌药的抗菌机理,制定个体化给 药方案,推广抗生素替换策略,及时进行生物学培 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总之,了解本部门ICU患者病 原菌感染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对临床合理选用抗生 素,降低病人死亡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的 经济支出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文 献 1 刘琳,邱海波,周韶霞,等.ICU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啪・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1,3(5):302-303 2 Linares J.The VISA/GISA problem: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年4月第9卷第4期MMJC,Apr 2007,Vol 9,No.4 ・55・ Clin Microbiol Infect,2001,7(Suppl4):8-15 6 Boget DL.Vancomycin,teicoplanin,and mmoplanin:synthetic and 3 马越。陈鸿波,姚蕾,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 mechanistic studies[J].Med Res Rev,2001,21(5):356-381 敏感性的变迁f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31-33 7 Gruson D,Hibert G,Vargas F,et a1.Strategy of natibiotic rotation: 4 江晓平,魏雪芬,赵先颖,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180 long term effect on incidence and susceptibilities of Gram—nega 例临床分析[J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72-1173 tive bacilli responsible for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J].Crit 5 Starnm AM,Long M N,Belcher B.Higher overall noscoomial infec Care Med,2003,31(7):1908-1914 tion rate because of increased attack rate of MRS[J].Am J Infect (收稿:2006.05—17) Contro1.1993.21:70—73 医学论文选题的原则 1.需求原则这是选题的首要原则。科研工作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医学实践中所遇到的最基本问题,如 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死亡率高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与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与预防措施。掌握疾病发生规律的医学基础研究如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揭示了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过程及原因。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都是医学实践助根本需求。为 了适应我国国情.要把有限的科研资金投入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学课题中去。为此,基础医学研究应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从事对临床医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 2.创新原则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固有特性,创新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爱因斯坦发现相 对论,都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也可以说是世界公认的创新。但这不是大多数科学工作者所能达到的,医学研究也不应苛 求前所未有。如果是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继续突破,无论在方法上、操作技术上和理论上及结果的解释上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用目前已有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了新内容、新观点,发现了新规律;对观察方法和统计方法的改进;或在推理、逻 辑思维、演绎、归纳等方法的改进都是创新,只要含有这些创新意义的选题就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水平,就非”低能重复”。 3.可行原则这是评价科研选题的技术指标、实施方案、设备条件、经费要求等能否实观的可行性分析。 临床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取决于下列条件:①是否有足够的样本——病人;②研究方法是否易被病人接受。③研究对象的具 体条件.如有些研究对象必须住院期观察,直接影响到课题的可行性。 4.协作原则选题中应充分发挥多学科、多专业的相互配合,在经费、人力、物力使用上统筹安排,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医 学课题在综合研究、综合协作方面更显重要,如有些疾病的病因不仅涉及病理、微生物等医学基础学科,而且涉及到环境、生 物、地理、地质、水文等学科。 5.最优化原则即是指花最低的代价.取得最大效益的原则。 6.其他原则除上述原则之外,一般原则有:①要使题目尽可能具体而明确,不琐碎、不孤立。研究题目选得越具体、明确, 说明研究者的思维越清楚;题目越集中,针对性越强;实验观察对象及使用的方法和观察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越明确, 结果的可信度越高。②要扬长避短,力求与自己研究的专业对口,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基础理论比较扎实而善于研究者,可侧 重选择理论性课题;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比较丰富者,可选择技术性课题。③要选择有发展前途的课题,如新学科、新理论的 研究。这样,当一个课题题目被做过之后,还可能引出一些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