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甘南牦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2024-05-1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参谋顾问 45 浅谈甘南牦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王冬林 (甘南畜牧学校,甘肃合作747000) 中国图书分类号:s 8—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799X(2010)04删5—o4 牦牛是分布于海拔3 000m以上,以我 当地畜牧业经济不可缺少的畜种。中国是牦 国青藏高原为中 12,及其毗邻的高山、亚高山 牛主产国,牧养着140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 地区的牛种之一。它对高寒草地生态环境条 总数的92%。甘南牦牛是我国牦牛中的一 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能在空气稀薄、牧草生 个地方类群,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基 长期短、寒冷的恶劣环境条件下繁衍后代,是 本一致的外貌特征和相似的生产性能,是甘 )p p t 发挥区域优势,将人、财、物合理配套,带动农 都有技术员,户户都有明白人。加强监测体 户科学饲养。肉牛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激 系建设,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按照无公害畜产 励和引导,依据肉牛投资大、技术新、周期长 品要求生产绿色肉牛,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的特点,设立专项扶持政策,解决农民贷款 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肉牛产业之路,增强 难,为建设以优质肉牛为主的畜产品加工基 市场竞争力。 , 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3.6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和交易市场,深化畜 3.4狠抓品种改良,增加可繁母牛数量 产品加i 发展肉牛业,首先要研究可繁母牛的质 要把龙头企业,深化畜产品加工作为发 量和存栏数量,做好品系品种的血统登记,在 展肉牛产业的突破口培育扶持发展,招商引 保证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结合引种,胚 资,要项目,全方位引导各类开发主体采取利 胎生物技术扩大高效、生态、高档肉牛可繁母 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合资合作,建起一批 牛数量。政府要出台相应的肉牛可繁母牛的 优质肉牛生产和肉牛产品加工企业。实施龙 资金优惠政策,鼓励养殖户在发展商品肉牛 头带动战略,以“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 的同时增加可繁母牛的饲养头数,保证资源 经营模式,带动一大批生产基地上规模、上水 储备和可繁母牛的数量和质量,使肉牛产业 平,提高优质肉牛生产集约化水平。推行机 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要大力推广 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引导龙头企业 冷配技术,引进南德温、秦川牛等优良品种牛 提高综合加工能力,引进先进屠宰方法和工 冷冻精液,对本地黄牛进行人工受精,以提高 艺流程,加快牛肉精深加工。建立健全流通 牛的品种质量和经济效益。 环节,扩建古城、威戎、界石铺、红寺、田堡、雷 3.5优化产业结构,推广绿色畜产品 达、甘沟活畜交易市场。充分利用县城中心 发展区域特色肉牛产业,创造高档优质 地带优势,新建一个大型活畜交易市场。 肉牛的品牌,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做到村村 46 甘肃畜牧兽医 2010年4(总213)期 南大草原的当家畜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 改善,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和饮食的科学 合理性,高蛋白、低脂肪的牦牛肉将成为日常 饮食的首选。因此,甘南牦牛业的发展状况 直接影响着当地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其发 展对全省乃至全国牦牛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 的影响和作用。开展甘南牦牛资源调查,较 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甘南牦牛这一优良地方类 群的数量、分布、产地自然生态环境、品种形 成历史、外貌特征、生态适应性、生产性能、遗 传潜力以及探寻出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 问题,为牦牛的改良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基础 性资料,从而提出品种保护及其创新利用的 方案,为今后科学有序地保护、开发利用地方 优良品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产区概况 1.1 自然条件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 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全州总面积4.5万 km ,现辖7县l市108个乡(镇),合作市及 碌曲、玛曲、夏河、卓尼四县为牧区;迭部县以 林业为主,临潭县农牧兼营,舟曲县以农业为 主。全州有藏、汉、回、蒙、土、撒拉、保安、东 乡等24个民族,总人口66万人,其中藏族 31.89万人,占总人口的48.20%。全州平均 海拔3000m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为一6一 一l2℃,7月份平均气温为lO—l8cC,平均 年降水量在500~800mm之间。牧草生长期 短,枯草期长,太阳辐射强。 1.2社会经济状况 甘南州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拥 有亚高山草甸草场272.27万hm ,占全州总 面积的70.28%,草地可利用面积256.53万 hm ,占草场面积的94.22%。是青藏高原和 甘肃省天然草地中载畜能力较高,耐牧性较 强的草场,理论载畜量621万个羊单位,而实 际载畜量为910万个羊单位。畜牧业是甘南 州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截止 2005年底,全州各类牲畜存栏数为291.73 万头(只、匹),其中牦牛存栏87万头(适龄 母牦牛4O万头左右),占牲畜总数的 29.82%,占全省牦牛总数的80%以上。据 统计,2005年全州完成畜牧业增加值 46047.91万元(现价),占农、林、牧、渔业增 加值的55.65%。全州从事畜牧业生产为主 的人ISl占总农业人口的50%以上。农牧村 贫困面达58.5%,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2甘南牦牛业资源现状 2.1 资源分布 甘南州牦牛主要分布在海拔2 800 m以 上的玛曲、碌曲、夏河三县的纯牧业乡及合作 市、卓尼县、临潭县的部分纯牧业乡。其中玛 曲县约有牦牛29.9l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 的34.10%;碌曲县约有牦牛12.55万头,占 全州牦牛总数的l4.31%;夏河县约有牦牛 14.4l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16.43%;卓 尼县约有11.44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 13.04%;合作市约有牦牛5.74万头,占全州 牦牛总数的6.17%;临潭县约有牦牛3.24 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3.69%。 2.2类群外貌特征 甘南牦牛体格中等,前躯发育良好,后躯 发育略显不足;体长指数偏低。被毛以黑色 为主,裙毛较为稀短。雄性种牦牛多无角,纯 黑,髫甲高而丰满,雄性特征明显。雌性牦牛 各部结构匀称,性情温驯。 2.3生产性能 2.3.1产肉性能:甘南牦牛平均初生重公犊 牛为13.35 kg,母犊牛为12.87 kg。衡量牦 牛产肉能力的方法与标准,一般是在抓秋膘, 即膘情达到最好时屠宰评定。通常每年9月 底至10月底为屠宰牦牛时间。成年阀牦牛 屠宰率49.81%,胴体重127.10 kg,净肉率 36.74%;母牦牛屠宰率46.08%,胴体重 106.32 kg,净肉率33.46%。 2.3.2产乳性能:一般4月中旬开始产犊,5 参谋顾问 47 月初挤奶,lO月底结束。泌乳期170d左右, 年产乳量315.0~334.80 kg;酥油率平均 8.47%(7.52%~8.70%);孚L脂率6.0%;孚L 比重为1.034(1.033~1.036)。 2.3.3产毛性能:甘南牦牛一般6月中旬剪 毛,玛曲县对种公牦牛通常不剪毛,驮用阉牦 牛只剪裙毛,平均剪毛量为1 kg,母牦牛为 0.7—0.9 kg头。毛长19.2~20.5 cm,粗毛 占70%,绒毛占30%。牛尾每两年剪一次, 产尾毛公牛0.5 kg,母牛0.10~0.39 kg。 2.3.4繁殖性能:公牦牛在1O~l2月龄有 明显的性反射,30~8O月龄初配。母牦牛一 般36月龄初配。通常4~6月集中产犊,7— 9月为发情旺季。母牦牛繁殖利用年龄通常 为4~l5岁,产犊4—6胎,多为一年产一胎 或三年产两胎。公牦牛利用年龄4~9岁,自 然交配比例为1:20~30。繁殖成活率通常 为50.33%左右,牦牛犊成活率为95.75% 左右。 3甘南牦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畜种原始,个体生产性能低 牦牛自古以来繁衍生息在高海拔、缺氧、 枯草期和冰封期长达半年左右,天然草地产 草量低、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原地带。由于高 原生产力水平和严酷的自然条件所限,至今 牦牛仍是一个无特定生产方向、无品种结构 的原始畜种,其主要生产性能还十分低下。 3.2饲养管理落后,畜群结构不合理 甘南地区牧民仍采用传统落后的放牧饲 管方式,不合理挤奶而缩短了牦牛的采食时 问,母牛和犊牛处于超常付出的负平衡地位, 冬春母牛及犊牛死亡较大,犊牛生长发育缓 慢。为了挤奶,母牛放牧采食时间每天只有 7—9 h左右,犊牛采食时问只有5~7 h。其 采食量占昼夜放牧采食量的47%,使母畜与 幼畜长期处于严重的饥饿状况。处于营养匮 乏状况下的犊牛,不但生长发育慢、体重轻, 且由此而导致犊牛在冬春枯草季节饥寒交 加,幼畜死亡率高。同时,畜群结构的不合理 严重影响着牦牛群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表 现为高龄母牛比例大,l3岁以上不能繁殖 用母牛约占20%左右,有些地方20岁的母 牛仍未淘汰。 3.3牦牛选育和杂交改良程度低,品种退化 严重 长期以来,对牦牛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 重视不够,对种公牛既不进行科学的选留,也 不进行培育,基本上没有选配计划,没有有意 利用杂交优势,随意在自由放牧状态的亲本 群体中留种,普遍采用自然交配,近亲繁殖严 重。资料表明,牦牛的生产性能正呈现下滑 趋势。1980年以前,牦牛犊的平均体重为 l4.4 ,到1994年已降至12.9 kg。1980年 以前成年牦牛平均体重为258 kg,现已下降 到235 kg,产犊牦牛产奶量也平均由240 kg 降至目前的200 kg。此外,品种退化已成为 近年甘南州春季牦牛犊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 因之一。 3.4草畜季节性不平衡矛盾突出 由于多年来的掠夺式经营,草地实际载 畜能力及产出率逐年下降,草畜矛盾日益突 出,草畜矛盾突出表现在饲草供求的的季节 不平衡,冬春季节草畜矛盾加大了“春乏”死 亡,掉膘损失在25%一30%之间;同时由于 超载过牧,草地退化、沙化十分严重。 3.5没有形成明显的牦牛产业优势 近年来,甘南牦牛产区虽然加大了招商 引资步伐,建成了几家牦牛毛绒、肉品加工企 业,对甘南牦牛的产业开发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但是现有的牦牛产品加工技术普遍落后, 少数现有的加工厂设备简陋,产品质量差,不 上档次,无带领牦牛业快速发展和形成优势 产业的优质产品。很多牦牛产品至今尚无系 列的国家标准,又因高原上一些特殊原因制 约,在已建立起来的加工厂中,管理机制不严 不全,影响了各加工厂工艺环节的严格性,这 48 甘肃畜牧兽医 2010年4(总213)期 是导致大部分加工的产品不合格的根本原因 积极的影响。 所在。 4.3 引入大通牦牛新品种,开展杂交改良提 另外,很多产品结构单一,存在老产品, 高甘南牦牛生产性能 老面孔,老格局;小批量,小规模;低利用率, 在临潭县、卓尼县和合作市的农区及半 加工层次低,名牌少,花样少,新产品少;这也 农半牧区,引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 是造成大量的粗制品多,半成品多,不稳定性 与兽药研究所以我国独特野牦牛遗传资源为 低质产品多的主要原因。 基础依靠自己独创的技术培育的具有完全自 4发展对策 主知识产权的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依 4.1应用科学技术,改变牦牛传统的饲养 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建设牦牛供种体系和良 方式。 种繁育示范基地,大量利用大通牦牛新品种 改变牦牛传统的饲养方式,根据季节变 杂交改良,充分发挥野血牦牛耐粗、耐寒、生 化进行科学补饲,冷季在放牧的基础上补充 长发育快、体格大、繁殖能力强的优势,积极 精料、青干草、青贮料和矿物质,发挥牦牛的 推广野血公牦牛冷冻精液技术和人工授精技 生产潜力。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牦牛出栏率、 术,这是一条在现行牧业生产体制下复壮家 商品率。要进行牛群结构调整,下决心把那 牦牛的简便措施。 些年老、低产和有缺陷的牦牛淘汰出去,控制 4.4推进牦牛业产业化发展 牦牛数量,提高牦牛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同 推进产业化发展是加速牦牛业由粗放管 时要缩短饲养期,加快牛群周转,减轻草场载 理走向集约化经营的有效途径,是提升甘南 畜量。 牦牛业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应扩大对外交 4.2科学规划,,J、范围开展本品种选育 流与合作,通过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吸引外 为了更好的保存甘南州现有的牦牛资 资和技术,建立一批规模大、起点高的牦牛产 源,保持和发展其优良特性,扩大种群内优秀 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大力开发既能受到国内 种公牛,克服缺点,应利用本品种选育的方 消费者的欢迎、又能受到国际消费者欢迎的 法。牦牛本品种选育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 有独特风昧的传统肉制产品,并努力探索传 防止品种退化的有效途径,尤其在青藏高原 统肉制品的现代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配 不宜饲养普通牛的高海拔牧区,本品种选育 方、加工制作、成品包装、储存保质等方面的 是优化畜种的惟一途径。在大水种畜场、碌 科技含量,积极学习贸易伙伴在工艺创新、产 曲县尕海乡应该以本品种选育为主。在进行 品标准化等方面的优点,扩大产品深加工、精 本品种选育的过程中对核心群及其横交后裔 加工链条,提高产品档次,以此加强甘南牦牛 牛进行测定,筛选优势,达到本品种选育标准 产品的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从而带 的良种公牛及时向周边推广,充分发挥品种 动牦牛业商品化生产。 优势,对提高我州家牦牛的生产性能将产生 : t; ;} p :≯ ・临床验方・ 用3~5 d。 治牛马口舌肿烂方 防治猪中暑方 茄蒂或茄子适量,水煎剂,洗涤口腔。 野苦瓜苗25 g,车前草150 g,海金沙藤 治母猪乳房肿胀方 100g,马齿苋100 g、加水2000mL,浓煎去 茄蒂7个,烧为灰末,烧酒混合调服,连 渣,拌食盐25 g,分3次灌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