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这一论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国防现代化只靠外援是实现不了的。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必须,也只能依靠本国的力量,才能取得成功。企图依赖外援使国家获得解放或强盛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象我们这样的大国,人口多,底子薄,靠外部一点有限的力量帮助,不可能使我国富强起来,特别是国防的现代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希望我们的国防更加强大,都不可能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卖给我们,不靠自己发奋图强是不行的。所以,无论是搞革命,搞建设,还是实现国防的现代化,最基本的途径,就是依靠本国人民的自力更生。我国革命的胜利说明了这一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说明了这一点。再说,现代武器装备价格十分昂贵,靠花钱买我们根本买不起。即使从外国买进一些先进的武器装备,也不一定完全适合我国的作战环境、作战特点和军队素质等具体的国情、军情。况且,外国也不可能把第一流的武器装备卖给我们。如果不靠自力更生,我们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同时,依赖别国必然受制于别国。有的国家就是由于本国防卫力量薄弱,倚仗大国的军事保护、军事支援,或提供武器援助,结果沦为大国的附庸、帮凶,或丧失了某些国家主权。还有的国家平时武器装备靠发达国家供应,一旦仗打起来。人家实行武器和配件的禁运,使自己的作战行动大受影响,吃了大亏。显然,由于武器装备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特殊商品,从事军火贸易可以获得巨额利润。超级大国出口军火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企图以此为手段,控制和支配别国,从而推行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政策。这说明,靠花钱买国防现代化是行不通的,也绝不是我国要走的路。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必须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点上。建国以来,我国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这说明我国不仅可能,而且是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的。事实充分证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一贯提倡并奉行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我国国防建设发展的历史证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和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我国国防建设依靠自己的力量,先从武器装备的仿制开始,逐步实现自行设计,自行制造,克服种种困难,走出了一条独
立自主的国防发展道路。50年代初期,我国的武器装备主要是仿制前苏联的。从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开始认为苏联的东西不一定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战略方针、作战思想,以及经济、地理等条件,自行研制,走出自己的路子。特别是60年代,由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我国顶着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封锁和压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奋图强,自力更生,研制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发射了自行设计制造的人造卫星,在国防尖端技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这一切都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伟大胜利。回顾一下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充分说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唯一正确道路。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对外开放。我们所强调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采取关门主义。它的基本含义:一是搞国防建设要从我国我军的实际情况出发;二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独立自主型的国防;三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所以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恰恰相反,应博采众长,为我所有,在借鉴中提高,在开放中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自行研制的起点,还可以加速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并不矛盾,是相互联系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邓小平指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只有把我国国防的现代化瞄准世界上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先进水平,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借助一些外援,有条件地引进一些先进技术和装备,加以消化吸收,为我们所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加速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正如邓小平一再指出的:\"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要搞国防现代化,不开放不行,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不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05页)总之,我们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坚持对外开放,使二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速度。(
十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答:1.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由地处理本国对外一切事物。 1.
2.对外开放的含义及其体现。
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办法。 1建立经济特区,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格局。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两个含义:
(1)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方法由我国自主的选择和作出决策。
(2)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和努力,依靠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和建设一贯遵循的方针,实践证明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继续坚持这一正确的方针,把它作为根本的立足点。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A.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B.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对立的。
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没有否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为所有对外经济关系的重大决策均由我国自主地作出,我国的主权不会受到侵害。同时,实行对外开放也不是代替我国人民的努力,我国建设事业仍将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第二,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进行建设的力量。因为对外开放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是为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结果必将是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第三,对外开放也不会损害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