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2023-09-1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13 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沮丧”等词。 2.理解父亲要“我”将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 “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1-9自然段内容,仔细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是去归还还是占为己有呢?当你考试时,监考老师有事走开了一会儿,你会作弊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也遇到过这样难以抉择的问题,看看最后他是怎样选择的。揭示课题,学生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指名接读课文,了解生字词的读音情况。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字词,交流对新词的理解。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从哪里到哪里讲了作者小时候的事?哪些自然段讲了作者长大后对孩提时的钓鱼的事的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1—9自然段,思考回答:

(1)我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儿看出鱼的大?我和爸爸的反应是怎样的?

(2)你从“得意地欣赏着”看出了什么?爸爸也非常喜欢这条鱼,为什么他要我放了鱼?

2、学生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

4、理清“我”和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体会我实践道德的艰难。

五、课堂小结。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亲对子女严格教育的好处,懂得道德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听写部分词语。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10-11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 2.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多读几遍,写写自己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

(1)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诱惑人的“鱼”。 (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却很难。

(3)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勇气和力量。

3、小结。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4、指导朗读这段话。

5、拓展:举出自己遇到的类似的事例,说说自己是怎样抉择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四、课外拓展

1、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3 钓鱼的启示

钓到鱼——放鱼(遵守公德)

拒绝诱人的“鱼”(道德实践)

获得勇气和力量

1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从中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 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师介绍:这是世界著名的罗马城市广场,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感受到

什么?

2、师:有句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最好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

亲的怀抱中就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教诲,并且对自己的一生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这节课我们 共同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出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1):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重点词的理解。 (2)指名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三、自主阅读

1、出示自学提示(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与同桌交流。

(1)“我”是怎样克服遇到的困难的,课文中哪些事或句子给你印象深刻,谈谈体会。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 2、指生汇报,师相机引导 联系重点句进行理解:

(1)“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3)“从此一条时装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4)是谁鼓励她克服困难一次又一次走向成功呢?齐读父亲说的那段话。 3、小结写作方法:体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详略得当地表达的好处。 4、联系自己经历,谈谈你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现在知道通往广场的路指的是什么路? 2、出示两句有关成功的名言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

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学习生活中,时刻做到困 难面前不妥协,不畏缩,牢记:条条大路通罗马 六、作业:

1、积累文中四字词语,背诵父亲说的那段话

2、练笔:平时你搜集了哪些名言警句?哪句话对你的启发最大,仿照本文的构篇

方式,学习文章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一两件事写一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帮助和影 响。

板书设计:

自己设计、制作、出售毛衣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另寻出路 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展 走向成功

15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等词语。会用“居然”

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段。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 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领悟作者详写和略写、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及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 读懂课文,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简介作者许地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3.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课文,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有待下节课解决。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花生的可贵之处,懂得怎样做人。 2.体会文中作者的表达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步骤

一.回忆课文内容。

生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并用

“居然”仿说一句话。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3.填空: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 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正像花 生一样吗?他(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三、讨论,加深理解。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想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五、说说文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六、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作业: 1、抄写第10自然段。 2.背诵文中重点段落。

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 → 收花生 → 尝花生 → 议花生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默默无闻 甘愿奉献

16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备珍珠鸟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课件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

3.师简介作家冯骥。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请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自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 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a. 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b. 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

*

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

五.作业 。

1.抄写文中好词佳句。

2.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1)温暖舒适的巢(2)可爱的小红嘴(3)淘气的小家伙(4)人鸟相依图

板书设计:

25.珍珠鸟

怕人——亲近人——信赖人 (呵护) (关爱)

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交流,从中得到启发,培养口头 表达能力。

2、习作。指导从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 表达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能做到有序、有重点地表达。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的思

考,让我们从中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阅读口语交际要求。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

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

己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四、教师总结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

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从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

教学步骤

一、揭示教学内容。

的启示 二、审题,明确要求。

1、从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

2、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内容,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做到语句通顺、内容详略得当。 3、写完后认真修改。 三、指导习作。

1、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写什么内容,怎样写,受到什么启示? 2、指名说。

3、教师用例文指导。让学生读例文后,说说习作中要注意什么。 4、教师提醒学生习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学生动笔拟稿,教师巡视指导。 五、自读自改。

六、同桌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七、全班交流

1.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2.投影有问题的习作,大家指出毛病所在,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再次修改。 八、誊正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作文讲评 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

回顾·拓展四

1、回顾本组课文,找出其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交流,以及从中受到的启示。 2、回顾其他方面的学习收获。

3、读背名言、谚语,积累语言,并从中受到启发。 4、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学习重难点:

1、读背名言、谚语。

2、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交流平台。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题。

在生活中有时一件小事、一幅漫画、一次活动、一张照片、甚至一句话都会使人获得启示。本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受到的启发。这些句子给我们的生活又带来了哪些启示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 二、明确交流要求。

1、 阅读交流平台,谈谈要求。

2、 和同学交流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到的类似语句。 三、回顾课文,选择供交流的课文,分组交流。

1、选择一篇印象深或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以及所得到的启示。 2、按所选课文不同,分小组交流。

3、各自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交流重点词句给自己的启示。 4、联系生活实际,再次谈体会。 四、拓展。

说说除课文外其他方面的收获,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文章表达上的感悟。 五、布置作业:

摘抄重点句段,并写写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教学步骤

一、 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初读这些名言警句,注意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 (2)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含义。 (3)小组比赛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2、练读。

学生熟练的朗读名言警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3、背诵。 三、学习成语故事

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3、了解寓意。

4、作业:背诵名言警句;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四、小结(略)

单元小结

一、教材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生三维目标掌握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测试情况: 总分 90分以上 平均分 80—89分 及格人数 70—79分 及格率 60—69分 优生率 60分以下 四、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改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