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议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旅游开发——以傣族泼水节为例2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摘要

本文对傣族泼水节的起源、兴起的条件、文化变迁以及它的旅游开发等方面做了介绍和研究,提到“泼水节”,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傣族,可以说泼水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傣族及其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成为人们了解傣族文化的“窗口”。傣族泼水节是少数民族尤其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少数民族最典型的节日,但是,随着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侵入,傣族文化逐渐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参考和实地考察,对目前的泼水节开发现状、以及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一展现在文中,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系列的旅游开发建议,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民间、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追捧,所以在基于傣族泼水节的细致研究上,本文延伸对少数民族的节庆旅游开发进行了思考并对如何保护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保护给出了建议。使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在发展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得到相应的保护。

【关键词】少数民族 文化 发展 保护

Abstract

This article about the rise of water-sprinkling Festival of the Dai nationality of origin, conditions, cultural changes, and it introduces asp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the reference to \"water festival\can say that Songkran has to some extent become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on of the Dai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people understand Dai culture's \"window\". Dai Songkran is minority especially Dai most important of Festival, is minority most typical of Festival, but, with national tourism of development, foreign culture of constantly invaded, Dai culture gradually occurred with changes, paper through on literature of reference and

1

field investigation, on currently of Songkra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appeared of problem one by one show in paper in the, and for these problem to out has seri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recommends,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as a items important of tourism resources, by civil, and Hot pursuit of Government and all sectors of the community, so in the water-splashing Festival of the Dai nationality based on meticulous research, this paper extends the thinking on ethnic festiv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minorities Festival culture protection and gives advice. Ethnic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stival but also to better receive appropriate protection.

【Keywords】minority nationality culture develop protect

目录

引言 ...................................................................................................................................................................................................... 3 一、泼水节的起源 .............................................................................................................................................................................. 4 (一)中原泼水遗俗 .......................................................................................................................................................................... 4 1、“祓禊”仪式与泼水习俗 ............................................................................................................................................................ 4 2、“泼寒胡戏”与泼水习俗 ............................................................................................................................................................ 4 (二)泼水节兴起的条件................................................................................................................................................................... 5 1、族源因素 ........................................................................................................................................................................................ 5 2、地理环境 ........................................................................................................................................................................................ 5 3、文化环境 ........................................................................................................................................................................................ 6 4、生产与生活方式 ............................................................................................................................................................................ 6 5、客观实在 ........................................................................................................................................................................................ 6 (三)傣族泼水节的渊源和在东南亚的传播 ................................................................................................................................... 7 二、泼水节的意义 .............................................................................................................................................................................. 7 (一)泼水节\"祝福\" .......................................................................................................................................................................... 7 (二)泼水节\"爱情\" .......................................................................................................................................................................... 8 (三)泼水节\"力量\" .......................................................................................................................................................................... 8 (四)泼水节\"舞蹈\" .......................................................................................................................................................................... 8

2

(五)泼水节\"高升\" .......................................................................................................................................................................... 8 三、泼水节的形式 .............................................................................................................................................................................. 8 (一)泼水节的传统形式................................................................................................................................................................... 8 (二)泼水节的现代形式................................................................................................................................................................... 9 1、城市泼水节形式 ............................................................................................................................................................................ 9 2、村落泼水节形式 ............................................................................................................................................................................ 9 3、傣族园泼水节形式 ...................................................................................................................................................................... 10 四、泼水节文化的变迁..................................................................................................................................................................... 10 (一)泼水节节庆活动的变化 ......................................................................................................................................................... 10 (二)泼水节文化内涵的变迁 ......................................................................................................................................................... 11 (三)泼水节社会功能的变迁 ......................................................................................................................................................... 11 五、泼水节的旅游开发..................................................................................................................................................................... 11 (一)泼水节开发现状..................................................................................................................................................................... 11 (二)泼水节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2 (三)如何进行更好的旅游开发 ..................................................................................................................................................... 12 六、结语 ............................................................................................................................................................................................ 13 参考文献 ............................................................................................................................................................................................ 14 致谢 .................................................................................................................................................................................................... 15

引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因素的不断深入,那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慢慢的被淡化,甚至有些不已存在,在云南省聚居着多民族,各个民族的民间舞蹈、民族音乐、节庆民俗等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藏,有的民族还有着传统的节庆活动,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深受大众的青睐,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傣族园的产生使每年几日的泼水节变成现在的天天泼水,其文化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加趋于商业发展的盈利性,民族文化逐渐被削弱,所以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更好的保护好传统的民族文化,使节庆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共同发展。

3

一、泼水节的起源

泼水节即为傣历新年,时间一般在傣历6月(公历4月13日~15日)。泼水节傣语称作“尚罕”或“尚键”,泰国、老挝、柬埔寨则为“宋干”。而缅甸称泼水节为“摩讨丁键”。

(一)中原泼水遗俗

文化和习俗的产生是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联系。透过这种习俗和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活动,更可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思想。泼水节的某些节日文化,能在古代中原地区的一些习俗中寻觅到其影子。

1、“祓禊”仪式与泼水习俗

“祓禊”仪式是中国上古时期流行在中原地区的一种习俗。“祓”,《说文》中记载:“除恶祭也”;“禊”,《集韵》中解释说:“上巳祭名”。“祓禊”实际上是古人在水边举行的一种消灾、求子、祈福的祭祀活动。祓禊起初的含义是祭祀水神和洗浴除灾纳福,但是在历史的演变传承过程中,祭祀的含义逐渐流失,只保留了“祓除疾病\"的含义,到了唐朝便成为了群众性的节日娱乐活动。这种仪式虽然没有形成明确的“泼水\"形式,但其中渗透的对水神的敬重信任以及水消灾的观念与傣族泼水习俗的本质很相似。

2、“泼寒胡戏”与泼水习俗

“泼寒胡戏’’是形成于古代西域(今中亚地区)的一种风俗。一般在冬季腊月举行,有送冬迎春、辞旧迎新以及禳灾驱鬼的含义。《旧唐书·西戎传》中记载:康国“以十二月为岁首,有波罗门为之占星候气,以定吉凶,颇有神法。至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相泼,盛为戏乐。”

4

后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传入中原地区。与“祓禊”仪式相比,中原地区流传的“泼寒胡戏\"有明确的泼水活动,另外还有各种乐器伴奏和歌舞表演。泼寒胡戏在当时的中原地区,不仅有相应的仪式,并且深受当朝的统治者和百姓的喜爱。但是这种习俗在唐朝之后就渐渐消失了。从上面可以分析得出,无论是“祓禊”仪式,还是“泼寒胡戏”,都是古人朴素宗教思想的重要体现。雨水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温饱,因而傣族先民对水有种与生俱来的敬畏感和依赖感。他们认为水是神圣的,能够为人们洗去灾难、带来吉祥。因此,当人们患有各种疾病、遭受磨难时,就会想到用水来驱除,并以水祭祀,从而形成了各种与水有关的祭祀活动和歌舞戏。

(二)泼水节兴起的条件 1、族源因素

傣族先民对水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即使离开了先前的生存环境,也会选择离水近的居所居住,现在的傣族围绕澜沧江、瑞丽江及金沙江河谷定居下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水更是形成泼水节的物质基础。

2、地理环境

傣族迁徙到云南后,沿澜沧江、瑞丽江、金沙江河谷温热坝子定居,秉承了遗存的农耕稻作文化的习性。充足的水源一方面保证了傣族人民的农作生产用水,生活用书和沐浴用水等。另一方面人们用水驱邪除病,浴佛诵经,互泼嬉戏,对水有深厚的膜拜、感激之情。所以,傣族人民生活于有水的环境下,水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人们又赋予水浓烈的清怀,致使人与水形成一种互相交融的和谐的生活状态。再有,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泼水节所处的时间正是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的时候,傣族人群居住的湿热的热带、亚热带地理环境直接催化了人与

5

水的亲近。

3、文化环境

泼水节具有浓郁的宗教性。身体健康、风调雨顺、作物丰收,幸福吉祥是傣族人民美好的夙愿。当现实生活不如意的时候,便把这种夙愿寄托到神灵的身上,于是,采用泼水的形式进行祈祷,以求神的庇佑。并认为水能够驱邪除病,即利用水作为意识文化的介质而演化出了泼水文化。也正是因为傣族人民对神敬重信任的心态才得以使印度婆罗门教的宗教仪式文化与其上座部佛教文化第二次融入傣族泼水节文化。佛祖成为了傣族民众心中无尚崇敬的神。

4、生产与生活方式

傣族人民的农耕经济是泼水节延传的基本条件泼水节由一种单纯简单的习俗,发展为较为完善的节日文化,需要有相互依附的经济载体和特定的地域文化相促进,否则很难完成。稻作农业生产的需要使傣族人民充分意识到水很重要,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水利灌溉知识和完善的水利管理制度。在西双版纳境内,宣慰使司署、各勐司署以及各个“火西”和村寨,都设有专门人员负责修理沟渠和分水灌田。每年的傣历5、6月份过完泼水节之后,都会进行水沟修理,完工后还要举行“放水”仪式,同时对各寨修理水沟的工程进行检查。此外,傣族全年并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旱、雨两个季节。雨季是5到10月份,旱季则从当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傣历的4、5月份,是一年当中最热时候,到了6月,雨水变多,农事活动也进入了紧张繁忙的播种季节。泼水节则安排在两季交替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在季节交替的时候进行休整和总结,另一方面则是对雨水充沛的祈祷和祝愿。

5、客观实在

6

泼水活动的产生与一个民族的族源、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的,但要形成一个节日代表上层意识的制造是必须的。

(三)傣族泼水节的渊源和在东南亚的传播

虽然“祓禊”仪式和“泼寒胡戏\"这些古老的习俗中有泼水节中的元素,但是却无法考证它们是否是泼水节的源点,关于泼水节的来源,到现在为止,学术界还是赞同泼水节起源于印度这个说法。在这个节日里,婆罗门教徒要到河边沐浴,以洗去身上的罪恶。而年纪老迈者无力亲自到河边沐浴,只好靠子女和亲友挑水回去,为他们泼水赎罪。后来,这种宗教仪式随着佛教的传播,传入了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中国的傣族地区。远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婆罗门教、佛教就已传入缅甸和泰国,对缅甸的民族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公元11世纪,缅甸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1044—1077)统一缅甸,立小乘佛教为国教,使婆罗门教、小乘佛教和缅族的原始宗教结合起来,泼水节遂变为佛教节同沿袭至今。而泼水节随小乘佛教的传播传入东南亚的柬埔寨和老挝应在泰国之后。公元9世纪,大乘佛教传入柬埔寨,公元14世纪后小乘佛教逐渐占据主导。小乘佛教传入老挝则是公元1357年。至于泼水节传入中国傣族地区的时间则没有可考的证据。傣族的贝叶经始于傣历639年(公元1277年),则西双版纳佛教的传播和佛寺的建立,至今应该有700多年。而泼水节的广泛流传亦与此同时,距今大约有700年。现在,泼水节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傣族、布朗族及其东南亚各国盛大的传统节日。

二、泼水节的意义 (一)泼水节\"祝福\"

早晨起来,,取鲜花绿叶取佛寺供奉,并用清水为佛像洗尘,浴佛结束后,大家就开始互相泼洒,逢人便泼,象征着幸福、吉祥、健康。

7

(二)泼水节\"爱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人们寻觅爱情的时节。在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有做\"丢包\"的游戏。姑娘以花包作爱情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向对方丢花包来获取爱情的机会。

(三)泼水节\"力量\"

赛龙舟一般在泼水节的第三天举行,人们穿着盛装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四)泼水节\"舞蹈\"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大规模的舞蹈也是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有的边唱边跳,很是欢快。

(五)泼水节\"高升\"

放高升和孔明灯。高升是傣族人自制的一种烟火,高升飞得越高越远人就觉得更光彩、更吉祥。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是为了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三、泼水节的形式 (一)泼水节的传统形式

8

1945年傣族地区当时的新年庆祝活动主要有堆沙、浴佛、滴水礼、抛彩球、捉鱼、赛马、赛龙舟、打秋千、放花炮、歌舞以及举办宴会等,并且有几点是及其重要的。

佛事活动的仪式以及神圣性很强,都遵循严格的程式和教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佛是道德高尚和拥有超人法力两个方面属性的完美结合体。在佛事活动中,人们会向佛供献物品、跪拜行礼、向佛祈祷等,如果神佛收到这些,自然也会向人们赐福和保佑。有强烈的等级秩序,包括人神等级、官民等级和男女等级。小乘佛教传入傣族地区,为了生存和发展,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佛寺等级秩序与社会的等级秩序使其相对应。在这种活动中多由土司领导百姓举行。更多体现了官民之间的身份、地位的差别。还有多数项目明确规定了女子不得参加。

(二)泼水节的现代形式 1、城市泼水节形式

以法律、法规形式参与泼水节。1987年,经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批准,将泼水节定为法定节假日,一般在公历的4月13日到14日,一方面表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便于国家对节日的引导、管理和利用。现在的泼水节由政府统一组织,而不再是是民间自发的组织,并且事先安排的节目多半更注重表演,并没有正式的组织佛事活动,也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民众的自娱自乐,在节日前,政府下达了有关规定,明确规定节日期间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一定的约束,这种与传统的狂欢有很大的差别,并延长了节庆时间,真正的忽视了其最本质的东西。

2、村落泼水节形式

与城市相比较,村落受现代力量的影响较小,其传统文化、民族元素会保存的较为完善,

9

但是由于现代的强大生命力以及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现代力量在村落的扩张,所以村落的泼水节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同台竞技,在村落举行泼水节必须要经过政府的同意,地点并不确定,在节日期间还会有地方政府人员参与,在会上讲话,体恤民众。将国家力量直接渗透到了民间活动,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但村落泼水节的传统文化依然是浓郁的,佛事活动依然存在,因而,在村落中的泼水节能更好地感受节日的传统气氛。越是偏僻的地方,传统文化保存的越好。

3、傣族园泼水节形式

“傣族园”是伴随西双版纳地区民族旅游业发展而设立的旅游主题公园。是在发展旅游业中产生的,“天天泼水节”完全脱离了传统的泼水节的内在文化,成为了傣族节日文化商业性展示的舞台。其时间无需经政府批准,表演节目的安排也无需向政府请示,由公司安排。

四、泼水节文化的变迁 (一)泼水节节庆活动的变化

传统因素逐渐减少,现代元素的加入,越来越多的民族服饰被忽视,外来因素的扩张使人们很少穿自己民族的衣服。还有传统工具逐渐被现代工具取代,在节日表演时,现代的歌舞,豪华的车等现代的元素大量注入,使传统意义上的节日失去了本真的颜色。对节日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也有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组织者都是村落里有声望的老人,由大家自发的参加,而现在组织者是政府人员,并提前进行资金的筹备。再而,节日的参加者逐渐成为了活动的观看者,缺乏主动权,他们大多数都是观看别人在表演,并且所表演的节目与节日关系不大,多为普通的、流行的歌曲、相声、小品之类的节目,主题不突出。此外,在节庆期间,一些重要的节日元素被商品化,过多的宣传与节日不相关的内容,并且其宗教色彩逐渐淡化。

10

(二)泼水节文化内涵的变迁

传统的文化内涵与傣族人民生活的生态环境有关,水对傣族人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普遍认为他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源。人们依赖水,敬畏水,珍惜水,认为水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水能够洗掉灾难,能够驱邪,能够带来幸福。并且人们的各种礼仪都离不开水,傣族人们泼水仪式自有祈福驱邪除病的含义,也表示对神的敬重。

然而,现在的泼水节物质层面的改变很显然,但精神层面的改变却不知不觉,神圣和世俗的边界逾越,泼水节更加注重商业化,注重展演性。人们利用泼水节来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比如,某些商家利用泼水节做一些活动,但是活动过程中却宣兵夺主,过分宣传自己的那些与泼水节完全不相干的产品,让泼水节尽显物欲横流的社会习气,缺乏彰显泼水节文化内涵的活动。

(三)泼水节社会功能的变迁

泼水节传统的社会功能是季节交替之间的休整、与族间交流的纽带、文化传承之媒介和族群认同的表现。现在的社会功能是民族文化展演的舞台、民族融和的体现。当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习俗的变迁,泼水节也衍生出一些新的社会功能。比如,吸引外资,拉动经济持续发展。近年来,由传统节日引起的旅游热不胜枚举。由泼水节带来的旅游效益也相当可观。

五、泼水节的旅游开发 (一)泼水节开发现状

11

由于泼水节活动内容丰富,景点地域组合好,傣族园、野象谷、植物园等7个 4A 景区景点与泼水节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大增强了旅游吸引力,形成系列旅游项目。泼水节活动开展地点比较多,有景洪城区、龙舟码头广场、泼水广场、嘎洒镇民族赶摆场、曼听公园、勐泐文化广场等等,旅游环境容量大。此外,当地交通便捷,有航空、公路到达西双版纳。五星级酒店到一星级酒店一应俱全,住宿餐饮条件完善。

(二)泼水节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泼水节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泼水节知名度加大,深受广大人民的青睐和重视,但其内在文化以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当地的傣族外,以经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沐佛仪式,更不能理解其传统文化。只有“泼水”的娱乐习俗被无限地放大,旅游开发使原生性的民族文化平衡体系被打破,削弱了泼水节原有节日文化的功能,弱化了节日的神圣性,现代元素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向泼水节入侵,使其传统因素,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失去泼水节本真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的质朴意义。有些政府人员为追求一些经济效益,盲目改变泼水节的活动形式或者为其添加一些子虚乌有的说法以达到一些商业目的。

(三)如何进行更好的旅游开发

由于民族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泼水节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瑰宝,深受国家政府的重视,其节日文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但是在旅游开发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加速了土著与外界的接触,使传统文化发生了重构和异化,民众心理和价值观也发生变化,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强化,所以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

在少数名族节庆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和开发二者都不可或缺。我认为我们应该持“保护和开发并重\"的理念。

12

首先,一定要在开发中保护。泼水节节日文化是傣族人民经过世代的积累、传承保留下来的珍贵文化财产,蕴含着民族社会深层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民众心理等,所以我们在开发过程中,要时刻持有“保护”的原则,不能为了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使传统文化被破坏。

其次,要在保护过程中进行开发。民族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必会给传统节同文化带来消极影响。但是,也不能只为保护文化将其封存,拒绝交流。事实上,变迁是文化的必然,只有在坚持保护的原则下,积极的寻求促进文化发展的更好渠道才是明智之举。国家应该重视旅游开发但也不能盲目的开发,加大宣传力度,更加注重泼水节的内在文化,调动当地人民的积极性,让傣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

再者,在民族节庆旅游开发时我们要体现出自己的道德素养,而不能因为盲目追求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丧失人的善良的本性。近年来,争夺名人故乡的案例屡见不鲜。《水浒传》中反面人物的故乡竟然也成了一些人争夺的香饽饽。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它违背了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不利于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摒弃这种盲目的做法。

除此之外,国家应该定期研究并协商解决旅游开发中的重大问题,尽可能的保护好泼水节节日内在的文化底蕴。当地政府也应该多借鉴其他好的案例,让泼水节既保持其历史性的文化特色,也使其具有时代的新鲜感。

六、结语

泼水节的节庆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我们应该重视它的发展。并且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云南省聚居了几十个民族,傣族的泼水节仅仅是众多文化中的一个。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节日和习俗。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像泼水节这样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开发她的旅游业的节日还有很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多宝贵的民族元素早已消

13

失,逐渐被现代元素同化,所以我们应该大力的宣传民族节庆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传统节日的使命感。而旅游业发展确实最好的道路让大众认识民族文化的存在,在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持有保护原则,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使其传统文化的内在真实的文化内涵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江应操.傣族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

[2]杨琳.中国传统节同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3]褚建芳.人神之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丁身玮.汉赋中的祓禊习俗.韩山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

[5]施之华.傣族泼水节探析.民族艺术研究.1994年.第l期.

[6]杨丽珍.试论傣族和东南亚的泼水节及其传说.见:王懿之.贝叶文化论.昆

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7]褚建芳.人神之间:云南芒市一个傣族村寨的仪式生活、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2005.

[8]《傣族简史》编写组.傣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9]吴宗,曹荣.论节日的文化功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1期.

14

[10]刘岩.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1993.

[11]张公瑾;王锋.傣族宗教与文化.2002.

[12]杨维中.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仪轨卷). 2001.

[13]赵世林;伍琼华.傣族文化志.1997.

[14]陈茜.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及其意义.1981.

[15]吴之清.贝叶上的傣族文明、云南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社会研究.2008.

[16]叶大兵;乌丙安.中国风俗辞典.1990.

[17]范宏贵.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2007.

[18]曹成章.傣族社会研究.1988.

[19]戴庆中;王良范.边界漂移的乡土、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的生存智慧与文化突围.2008.

致谢

时光如白驹过隙,毕业时节匆匆而至,我的毕业论文也终于在我的导师张德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本

15

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本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各位老师、家长、朋友和同学的关心与帮助,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