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发明:长斜井混凝土溜管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说 明 书 摘 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井(适用范围倾角50~750)混凝土下料入仓装置施工适用范围、下料装置材料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施工工艺方

5

法之间的关系和向相应的经验型数值选择。由斜井溜料装置配合适宜的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施工快速且质量有所保障。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斜井底板方便装置拆装的一侧布置安装溜管(每节溜管长度6~9m,以便于安装施工为原则,壁厚以骨料颗粒平整度、来源和硬度以及溜料长度来确定),并固定牢靠;每间隔一定的长度30~50m安装一节缓降器(根据斜

10 井倾角确定)入仓段采用加厚钢丝橡胶软管并安装操控扶手;混凝土采用经过溜料试验的配合比,采用混凝土运输车结合下料斗直接入溜料系统或者采用混凝土运输车结合混凝土泵间接下料的方式;入仓时采用淹没下料的方式,即确保出料软管端头淹没于混凝土中15~25cm。

15

1

摘 要 附 图

1

权 利 要 求 书

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井混凝土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取材简单,材质为普通钢管管壁厚度8mm~12mm之间,一般长度控制在6~

5

9m一节,端头按照法兰便于安装。

2.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器为普通钢管加工而成,壁厚一般比与之相连接的(1)溜管厚1mm,其弯曲弧度1200~900。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井混凝土下料装置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

10 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砼坍落度与斜井倾角关系曲线201816141210864550556065斜井倾角砼坍落度707580砼坍落度

步骤一、斜井溜混凝土的配合比以现场工艺试验来确定;骨料尽量以天然骨料为佳。

步骤二、溜管的选择应根据斜井倾角、溜料长度和骨料情况进行选择。

15

选择范围6~11mm

步骤三、溜管的布置以便于施工为原则,同时兼顾安装拆卸和运输; 步骤四、下料系统末端采用便于调控的高强耐磨软管,施工时采用淹没出料的方式,与没30~50m安装的缓降器相结合可有效控制混凝土拌和物的入仓质量;

20 斜井溜料长度、倾角和溜管管壁厚度公式经验如下: L-------斜井流料长度(m)(100~450)

1

a--------斜井倾角 (0) (450~750)

δ-------管壁厚度(mm)(6~11) K--------修正系数(1.5~4.55) δ=KL/a 5

斜井长度与溜管管壁厚度关系11.510.59.58.57.56.55.5100200300400斜井长度(m)500管壁厚度(mm)溜管厚度线性 (溜管厚度) 2

说 明 书

斜井溜管混凝土施工工艺

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斜井溜混凝土施工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溜管系统进行长斜井混凝土输送入仓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10 目前长斜井混凝土运输采用料斗轨道运输、溜槽混凝土和溜管混凝土三种方式。斜井长度超过150m后,并且受到斜井内各种条件制约,采用料斗运输很难实现,同时采用溜槽方式也无法满足质量控制问题,且占用空间比较大,更换难度大;采用常规溜管也无法解决混凝土入仓质量控制问题,同时普通溜管管壁磨损快,需要经常性修补;在斜井中进行如上施工,作

15 业难度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少占用斜井作业空间,安装简便易行,材料容易获取,工艺相对简单,质量容易控制的斜井混凝土回填施工工艺,其在保证施工质量,减少劳动

20 强度的同时,简单易行,易于操控,同时可大大节约施工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井自溜式混凝土入仓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溜料入仓系统、经过公工艺性试验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淹没式出料的混凝土施工工艺。

所述溜管系统;所述溜管系统缓降器;所述的淹没式出料施工工艺;

25 所述的斜井混凝土专用配合比。

一种斜井混凝土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现场工艺性试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步骤二、根据斜井的倾角和溜料长度及采用的骨料种类(人工或天然)

1

选择适宜厚度的钢质溜管;

步骤三、根据斜井的断面体型和布置需要,及便于施工进行斜井溜管系统的安装;

步骤四、通过采用淹没式出料的施工工艺方法来最终控制混凝土的入

5

仓质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适合于长斜井的混凝土回填施工,解决了斜井混凝土入仓难度大质量不易控制的问题。2、采用适宜材质的溜管确保了溜管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施工成本3、采用适宜入仓系统,大大节约了斜井内的布置空间;同时节约了施工时间。4、设备的

10 重量轻,操作简单,适合于现场安装作业。5、使用的材料品种单一,便于偏远地区施工现场的材料采购和管理。6、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一般人员一个工作日即可掌握,减少了大量的费时、费力、费钱的培训工作。7、生产效率高,可以大量的节约人工成本。综上,本发明具有适用广泛、操作灵活、易于掌握、管理方便、效率高、能耗低、无特别装配及加工要

15 求、质量优良、劳动强度低、生产安全性好、有利于职工的身心健康等众多优点;随着生产的人工工资不断上涨的影响,效率的优势将会突显出来,随着材料及设备生产的发展及批量化生产,其价格必将大量降低,工程成本也必将大为降低。在将来的野外偏远地区现场施工中,必将得到广泛地应用。

2

说 明 书 附 图

发明人姓名:赵刚,周林,李 刚,姬脉兴,王鹏禹 申请人名称: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申请人的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二环东段609号 申请人的邮政编码及电话: 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