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游戏》心得

2022-02-0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读《游戏》心得

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趣的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往往占有重要地位,而2—3岁幼儿的游戏活动,在当今提倡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则显得更为重要,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但游戏活动总会因诸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多种不同效果。

虽然早就清楚了游戏与学习的概念,但要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并不是说说概念那么简单。在读了《游戏》这本书之后,我更深深地意识到,游戏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具有两重语义,即它既是一种交流方式,又是关于交流的一种说明。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游戏表现了不同文化中十分相似的载体功能;同时,它也反映且表达了某一种特定文化中的游戏内容是一种文化的隐喻,是可以在特定文化群体内定义或理解的信号。

为学习的操作材料创设一些游戏情境。其实我们班总有一些固定的学习操作材料,如:百变算术本;拼图;胶粒插塑积木……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材料,既让材料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同时又能激发孩子主动地学习,我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了“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孩子们担当闯关者,每一关有三项内容,共三关。每一次活动,孩子都以闯关者的身份参与游戏中,每闯过一关,就在记录纸上登记,并能得到相应的奖励,闯过三关后还能得到一份大奖。活动中,我总能看见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约好朋友一同前往闯关,也常常能听见他们“耶,胜利过关!”的兴奋喊叫声。

投放一定比例的低结构材料。在以往的材料提供中我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老师们放弃休息时间为孩子们制作了许多好玩的游戏材料,但是在活动中,孩子们似乎并不领情,有的材料只玩了一次就被打入冷宫。究其原因,原来我们制作的材料玩法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因此这样的材料它的生命力就显得特别短暂。怎么样的材料

才能永葆生命力呢?我想在活动中,开始尝试当一个“懒老师”,只为孩子提供一定比例的低结构材料,如建构区提供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旧光碟、泥工板、KFC汤碗、扑克牌;照镜子游戏中提供大小不一的纸盒……,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摆弄,完成独一无二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游戏中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增加孩子的流动量。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激发孩子更投入地参与活动,也能激发孩子更富创造性地玩,因此,我们在每次活动中给不同层次的孩子不同的鼓励,让孩子的自信在每一次活动中积累,并鼓励他们在完成一项“工作”后,再换一个地方继续“工作”,这样活动中孩子们有了流动,他们之间的合作协商的机会也成正比例产生,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有所提高了。

这是我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当然,为了使幼儿能更多地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我们老师还要意识到:游戏目标对幼儿是隐蔽的(教师的心中是清楚的),教师的要求尽可能转化为幼儿的需要(内容是幼儿感兴趣并是力所能及的),尽可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诱导幼儿自己去发现知识),不急功近利和过于追求结果(应重在过程体验)。使幼儿在游戏中智力、思维都能得到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