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 面相应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南半岛上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有“花园城市”美誉的东南亚国家是:
A、新加坡 B、印度尼西亚 C、泰国 D、马来西亚 3、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
A、巴基斯坦 B、印度 C、马尔代夫 D、孟加拉国
4、受气候条件和地形因素的影响,欧洲西部形成的传统农业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 C.园艺业 D.渔业 5、下列有关东南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水流湍急 C、菲律宾群岛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 D、东南亚盛产柑橘,椰子等水果
6、下列称呼中,不是称呼南亚大陆部分的是:
A、南亚次大陆 B、中印次大陆 C、印度次大陆 D、印巴次大陆 7、给南亚带来丰沛降水的季风是:
A、东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8.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近通道是 A.苏伊士运河 B.霍尔木兹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台湾海峡 9.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A.越南 B.泰国 C.老挝 D.柬埔寨
10.以下属于稻米重要出口国的是:
A.新加坡 B.文莱 C.泰国 D.老挝 11.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是:
A.马来西亚 B.泰国 C.缅甸 D.印度尼西亚 12.对东南亚的开发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A.黑人奴隶 B.华人和华侨 C.英国移民 D.殖民统治者 13.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 北半球的夏季 B.2月 C.南半球的冬季 D.7月 14.印度河主要流经:
A.印度 B.孟加拉国 C.尼泊尔 D.巴基斯坦 15.下图中M是世界海上运输最繁忙的著名海峡之一。该海峡是:
A.直布罗陀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马六甲海峡
16.南亚地形的分布由北向南依次为:( ) A.山地、高原、平原 B.高原、平原、盆地
C.山地、平原、高原 D.山地、盆地、高原 17.读下图,关于印度德干高原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高北低 B.西高东低 C.东高西低 D.中间高、四周低 18.下列国家不属于西亚地区的是( ) A.沙特阿拉伯 B.巴基斯坦 C.阿富汗 D.伊拉克 19.西亚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高温 B.干旱 C.劳动力不足 D.生产技术落后 20、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A、多盆地地形 B、海拔较高,以高原为主
C、地势平坦,起伏不大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1、世界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A、东南亚 B、南亚 C、西亚 D、欧洲西部
22、“泰国黑米、香米……”这些稻米相信大家都尝过,它们以其优良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不仅泰国,而且越南、缅甸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原因之一:这里有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 ) A、高温多雨的气候
B、炎热干燥的气候
C、温和多雨的气候
D、寒冷干燥的气候
23、西亚地区许多国家过去是贫穷的以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的国家,而现在不少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富裕国家,其致富原因是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 ) A、森林资源 B、金属矿产资源 C、煤炭资源
D、石油资源
24、关于南极洲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洲气候的突出特点
B、南极洲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热量很少 C、每年的4月到10月,是南极洲的暖季
D、南极洲有“寒极”之称,其中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起了重要作用
25、右图为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
A.都位于热带地区
B.都位于湿润地区
C.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D.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26、形成亚洲东部和南部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
A.河流众多 B.地形的影响 C. 夏季风的强弱 D.寒潮的影响
27、6—9月是印度的雨季,此时印度的盛行风向是 ( )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东北风
下表是某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回答28—29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气温21.7 22.4 21.9 20.2 171615 15 15.6 16.1 17.6 19.4 18(℃) .8 .1 .2 降水1 0.4 0.5 0.3 1 4 6 7 5 2 1 0.8 29 (mm) 28.你认为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温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9.该种气候类型有可能在下列哪个地区分布( ) A.南亚 B.欧洲西部 C.西亚 D.南极地区 30.关于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极地区有许多常住人口 B.两极地区非常寒冷,多强风 C.两极地区多冰雪,降水丰富 D.两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缺乏矿产资源 初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 七年级地理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I卷 成绩统计表
题号 一 二 总分 31 32 33 34 得分 阅卷人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共40分)。
31.将一下南亚主要农作物与其分布地区配对。(4分) A.水稻 ①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B.小麦 ②恒河下游平原地区 C.黄麻 ③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
D.棉花 ④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
32、看东南亚简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东南亚地处_______洲与大洋洲,_______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2)箭头乙所指的地方,日本人称其为“海上生命线”,它是_______,位于_______半岛和_______岛之间。
(3)甲国的一艘货轮上装满了当地准备出口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可能是_______、_______。(任写两个)
3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5分)
(1)海域:C______________ 洋 ;D ______________ 洋 ; (2)海峡:E______________ 海峡;
(3)描述马六甲海峡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4. 读南亚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 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平原;B_________山脉;C_________高原;D_________河流; (2)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该地区冬季气温偏高,试从地形方面分析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几年印度_________业发展迅速,其产业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35. 读“西亚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7分)
(1)图中沟通①__________海和②黑海的是⑤ _______海峡。
(2)将海湾③____________周围的石油运往美国,走最短线路,先后经过 海
峡---›阿拉伯海----›红海-----›④ 运河----›地中海-----›
________海峡----›大西洋-----›
美国。
(3)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奉为“圣城”的是__________。 36.读欧洲西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 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岛屿:F__________;半岛A____________________; 海:⑤______________ ;
(2) 写出下列旅游活动应去的国家名称。
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应去__________(国家);游水城威尼斯,应去__________(国家);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欣赏音乐,应去__________(国家);去阿尔比斯山滑雪,应去__________(国家);登埃菲尔铁塔,应去__________(国家);去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墓前献花,应去__________(国家);
答案:
题号 1 (4)计算机软件;班加罗尔 35、 (1)地中 土耳其
(2)波斯湾 霍尔木兹 阿拉伯 红 苏伊士 地中 直布罗陀
5 6 7 8 9 10 2 3 4 (3)伊朗 (5)热带沙漠 答案 A A B B D C D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D D C B B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D D C C A D C B
31、A④、B③、C②、D①
32、(1)亚 印度 (2)马六甲海峡 马来 苏门答腊
(3)天然橡胶 棕油 椰子 椰油 蕉麻 稻米 (4)印度尼西亚 火山国 33、(1)印度 太平 (2)马六甲 (3)①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②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34、(1)恒河;喜马拉雅山;德干;印度河
(2)北部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冷空气南下,故气温偏高
(3)由于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36、(
(6)耶路撒冷
1)冰岛 斯堪的纳维亚(2)挪威 意大利 瑞士 波罗的海
奥地利 法国 英国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