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追求智慧——新办学校文化建构的实践研究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育研究 ≯ 追求智慧 一 新办学校文化建构的实践研究 李建成 摘要:“追求智慧”的新办学校文化建构的内涵是:学校通过建构智慧的理念文化、环 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以形成学校的智慧文化,从而“创智慧 学校,塑智慧教师,育智慧学生”。 关键词:追求智慧;新办学校;学校文化;建构;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09)06-0058--04 育的真谛。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一过程 一、课题意蕴 实质上就是通过知识传授和文化熏陶使人真正 1.问题的提出 成为“人”。所以,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学校构建充 (1)人的发展的需要。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 盈着智慧的学校文化,通过智慧的学校文化塑造 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人生活的意 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新办学校既没有建构 义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智慧,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自己的文化,又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更应 创造生活和财富。后天的教育在人的智慧发展,特 该从教育发展需要出发,追求智慧,探究体现现 别是人的早期智慧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 代教育理念的有效的、特色化的教育路径。 要作用。新办学校倡导“追求智慧”,旨在激发所有 (4)学校发展的需要。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是 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以“追求智慧”为价 实验小学和南京紫岳实业文化有限公司于2003 ̄g9 值取向,促进其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月联合创办的一所新校。新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 (2)学校文化发展的需要。现在很多学校的 但是她的内涵“贫乏”。作为一所新办学校如何发 物质环境是相当不错的,却缺少丰富的内涵,广 展,用什么引领学校发展,答案就在于优秀的学校 大师生没有共同的目标。尤其是近年来新建的学 文化建设。以“追求智慧”为学校精神,以“建智慧型 校,师生来源于不同的学校,且没有历史的积淀, 学校,塑智慧型教师,育智慧型学生”为办学目标, 未能形成健康良好的群体文化。新办学校倡导构 其目的是想通过全力构建以追求智慧为价值取向 建“追求智慧”的文化,正可以满足建设陶冶人、 的学校文化,用这种独特的文化滋养学校,弥补新 提升人的良好学校文化的需要。 校的缺失,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3)教育发展的需要。怀特海说:“教育的全 2.概念界定 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培育智慧是教 “追求智慧”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文化使命,是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追求智慧——新办学校文化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B—a/2006/02/ 019,主持人:李建成)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09—04—10 作者简介:李建成,特级教师,洪泽县实验小学(江苏洪泽,223100)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慧教育和成长教育。 2009・6A 巍 |DUFJi量j0J蚶0二譬 曼nAJr3 ul 0i  -j墨   学校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是学校主体——包括 校长、教师和学生共同享有的思维方式,是大家 一,公民培养,让教育承担社会责任。公民是社会 人,他承担着建设社会的重任。培养公民就是使 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崇尚的最聪颖、最科学、 最完美的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广义地讲,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讲, 指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 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 本课题研究的是学校建设、教育教学活动中建构 的拥有智慧、启迪智慧、生成智慧、创造智慧的物 质资源、办学思想、精神风貌、制度规范等。 “追求智慧——新办学校文化建构的实践研 究”意指围绕“追求智慧”设计的物质资源、办学 思想、精神风貌、制度规范等;通过大家共同设计 和实践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行为方 式;体现人们追求智慧的教育理念、启迪智慧的 教育方式,创造智慧的教育实践。 二、实践探究 学校文化的形成通常有两种情况:被动接受 和主动建构。“被动接受”是“自然”形成的,管理 者没有进行控制;“主动建构”是“自主”设计的, 管理者进行了必要的引导和控制。就“主动建构” 而言,又分为“重塑”和“新构”O、对于老校,通常是 对原有文化进行“重塑”;对于新校,一般需要“新 构”。为了形成智慧文化,我们在建设和发展过程 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建构智慧的观念文化引领人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 文化。学校观念文化的建构和形成往往需要很长 时间的讨论和酝酿。我们通过向教师征集方案和 反复讨论,觉得现代学校教育中缺失的是“智 慧”,新建学校应该针对现在学校教育的困惑,关 注人的发展,关注智慧的培育。于是,教育研宪 我们便提出 “智慧文化”的概念。 “智慧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追求智慧”为 学校精神。从审美角度看,“追求智慧”是求真的 一种活动,而求真的活动又使人的灵魂向善,人 的灵魂向善又具有了美的魅力。“追求智慧”就是 求真、向善、趋美。从教育角度看,“追求智慧”是 学校文化的一种取向,是学校教育的一种使命。 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影响最大、最长远的不是 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是经过几年校园生 活逐渐形成的智慧的人生态度、智慧的思想品质 和智慧的做事方式。 围绕“追求智慧”的核心理念,我们提出“培 养智慧的世界小公民”的教育理念。其意义是:其 个体融入社会,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让每个 人能够爱国守纪、敬业奉献、健康生活。公民是健 全人,他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培养公民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 有新人”。其二,放眼世界,让教育适应社会发展。 政治、经济、科技、环境、社会全球化已经到来,商 业和技术的国界逐渐消失,这就呼唤教育也要走 向世界。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具备 良好技能、能为世界和平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 人——世界公民。其三,培育智慧,让教育关注人 的发展。智慧是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 品质,“培育智慧”就是培育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人的道德素养。关注人智慧的培育,让人的 潜能得到发展,是教育的本质追求。 另外,我们根据“追求智慧”的理念,确定以“建 智慧学校,塑智慧教师,育智慧学生”为办学目标, 以“问智之本,思智之道”为校训,以“做学创合一” 为校风,以“雕刻智慧”为校诗,以“智慧之光”为校 课 ● 歌……初步形成“智慧文化”的语言符号系统。 学校文化的建构取得了意#I-的收获:建构了 题 学校智慧文化,明确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赢 得了来自近20所学校的56名教师对新校文化的 认同,引领大家融入新环境、新氛围。并且,在探 讨和实践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学 校的群体价值目标得以形成。 2.建构智慧的环境文化熏陶人 校园是师生学习、生活和休闲的文化场,不同 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不一样。学校在建设之初,我们 围绕“追求智慧”的核心文化,按照学生需要和未来 社会发展趋势,对校园的功能进行了整体设计,提 出“七园合一”,建成“智慧之园”的建设思想。我们 把校园建成“以人为本的教育园、环境宜人的生态 园、链接未来的信息园、底蕴丰厚的文化园、和谐恬 静的交际园、陶冶情操的休闲园、漾溢温馨的生活 园”,并将“七园”合并成“一园”——“以‘智慧型文 化’为核心,融科学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 方为一体的教育生态园。”我们具体通过“一个池”、 “两个广场”、“五个区”、“六大文化群”、“七个景点” 体现这一理念,建构“智慧之园”。“一个池”叫“濯清 池”,是在校园池塘里种上“睡莲”,长成“双手和太 阳”的形状,寓意是“托起明天的太阳”。“两个广场” 是在校园中建起智慧广场和植德广场。“五个区”是 将校园分成教学区、技能区、体育区、生活区、休闲 区。“六大文化群”是…文化廊’、‘文化碑’、‘文化 59 2009・6A 教育研宪 道’、‘文化窗’、‘文化橱’、‘文化林…。“文化廊”介 绍百则道德故事、百则智慧故事、百位名人故事; “文化碑”将百名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百首古诗词刻 成碑;“文化道”展示百名学生的优秀作品;“文化 窗”刊载百名学生的优秀习作;“文化橱”选择百部 优秀儿童书籍;‘文化林’植上树,搞成学生喜爱的 智慧迷宫。“七个景点”是德源、艺葩、科苑、体园、心 摹≯。 i 蓬誊 0j薯搿_ 核改为民主评议。这些举措促使学校管理由“制 度管理”走向“文化培育”,由“他人控制”走向“自 我发展”,最后逐渐形成了文化自觉。 4.建构智慧的课程文化培育人 我们围绕“建智慧学校,塑智慧教师,育智慧 学生”的办学目标,建构了富有特色的课程文化。 整合国家课程。我们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居、诗林、天宇。 一进大门,就是一个能容纳全校师生的“智慧 广场”,广场前侧是十分耀眼的弧形长碑,碑的正前 面是由著名书法家姜华题写的学校精神——“追 求智慧”。碑的后面雕刻着引导师生追求教育理念 的诗歌——《雕刻智慧》,告诫广大师生“雕刻智慧, 一 是拥抱自然,是走进社会,是领悟创造”;“精神追 求,永不停步;智慧雕刻,永不毕业”。 每个教室都装上了“文化橱”,并配备了一定 量的图书,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手翻阅,以丰 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教室外还设有“文化窗”,供 学生展示书法、绘画作品,为他们提供锻炼自己 的平台。楼梯建成“文化道”,把学生书画作品装 裱好,张贴在道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教 室前的长廊建起了“文化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 欢的名人故事、道德故事、智慧故事,挂在长廊上 供大家课余阅读。 3.建构智慧的制度文化激励人 “制度文化”是人们对制度予以认伺,并在 实践中能够自觉执行,形成了一致的价值取向。 制度文化是制度演变形成的,作为新建校,学校 管理应该先建章立制,一切由制度说话,让大家 “有‘法’可循”。 建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执行制度,形成制度 文化。为了践行这个理念,促进大家“追求智慧”,我 们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学校需要哪些制度,这些制 度应包含哪些内容?然后,根据讨论情况,由几名骨 干教师执笔,草拟了有关制度;最后,再征求全体教 职工意见,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通过这些 程序,我们颁布了《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发展纲 要》,还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意见》:有体现学校发展 方向的《学校文化建设意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 《智慧教师培养意见》、《智慧教职工奖励办法》、《科 研成果奖励办法》,有规范教师行为的《教学“六认 真”基本要求》,有激发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文化 意见》,有规范学生行为的《学生一日常规》。 两年以后,我们又采取措施推进“制度文化” 的建立:请大家对原有制度进行“解构”,把原有 的多条细则整合为宏观策略,把刚性制度转化弹 性要求,把奖惩措施调整为奖励办法,把领导考 2009,6A 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 学方法进行必要调整,促使其更加优化。一是注 重学科整合:电脑和劳动、美术、综合实践整合, 思品与社会和班级活动整合。二是实现学科联 合:音乐、美术和阅读教学联合,强化对审美能力 的培养;科学、劳动、综合实践、阅读教学和作文 教学联合,促使知识和能力融通。三是把握学科 根本:以教材为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教材 中选择部分内容;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兴趣,从 教材外选择部分内容;以教师为本,根据教师个 人特长,选择自己的特长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学校立足“以生为本”,把校本 课程的开设权还给学生。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 他们需要什么课程,我们就开什么课程。学年初,学 校给每个学生发放了“校本课程开设意见书”,向他 们征求关于开设科目的意见;然后,组织人员对学 生的意见归类、筛选;最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确定本年级开设的科目。目前,学校开设了智慧、阅 读、生活、实践、体育、艺术、科技和习作8大类100多 个科目。这些课程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活 动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彰显个性,生发智慧。 5.建构智慧的课堂文化塑造人 我们围绕“追求智慧”的学校精神,建构智慧 的课堂文化:从理念上看,以学生为基点,依托生 命自然的现实、潜能和可能,促进他们自主发展。 从目标上看,以差异为基础,基于身心、情感和智 慧的培养,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从方法上看,以 问题为线索,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问 题组织教学,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从方式上看, 以课堂为载体,引导超越文本、课堂和教师,促进 智慧的生成。从效果上看,以目标为底线,立足学 生想学、会学和学好,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智慧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发展智慧、 创造智慧、享受智慧的过程,是一个以智慧激发智 慧、以智慧滋养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 步学会实现“个人经验世界”与“社会生活世界”的 沟通和转换,逐渐完成“个人智慧”与“社会智慧”的 融合和发展。从课堂策略看,具体表现为:(1)营造 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智慧通常只会在愉悦的情 境中生发。智慧的课堂应该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 l l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唤起他们生发智 慧的激情。(2)建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智慧是 学生自己通过探究生成的。智慧的课堂应该让学生 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参与课堂情境的创设,探究 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以下进展:(1)关注生命教育。 学习者以原有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对生 命世界、自然世界、知识1A"界和生活世界的认识、 体验,促进对“生命和精神的开发”。(2)把握教育 本质。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中通过融 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智慧生长的方法。(3)关注预 设、生成的教学智慧。智慧的火花是在教师精一5-准 备下不经意间生发的。智慧的课堂既应该重视教师 有准备的预设,也要关注课中的生成。通过“预设” 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课前要设 想“生成”,课中则要促进“生成”。 合,自主地生成心灵自由的力量和源泉,“感到宇 宙万物、天地人生都在我的胸中,和我的心灵产生 共鸣,形成一种水乳交融、天人合一的关系”。(3) 培育学习组织。通过和“同学学习”、“互补学习”、 “增量学习”,推动“组织学习”;通过“个体学习” 为了建构智慧课堂,我们创立了…自问自探’ 教学法”,将传统的“师问”转变为“生问”。课堂教学 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践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提出、解决和实践过程 中生发智慧。教师的责任主要是促进学生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和实践问题,充当智慧的点燃者。 6.建构智慧的活动文化培育人 “组织学习”,“让每个人活出生命的意义”,使 “追求智慧”成为“组织内集体的共识,或者说成 为组织的集体无意识”。(4)实践现代管理。通过 建构“追求智慧”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实现“无 痕管理”:用文化激励师生,用文化陶冶师生,用 文化鞭策师生,用文化提升师生。 2.在理论领域的创新 为了促进智慧文化的形成,学校每年通过“四 个节”来营造智慧的活动文化。三月份举办“英语 节”,让学生欣赏英文歌曲、英文朗诵、课本剧表演、 英语影片,用英语会话,把他们引进“英语王国”;五 月份举办“艺体节”,让学生通过绘画、书法、演讲、 -学校通过建构和实践“追求智慧”的学校文 fZ,,在教育中也有许多创新:(1)发展现代教育理 论。一方面,实践文化陶冶理论,通过建构培育人 的文化,设计培育文化人的活动,促使人走进文 化,在文化陶冶中获得教育;一方面,创立智慧教 育理论,课堂教学中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生命 成长,激发、唤醒、启迪人们热爱和追求智慧,促 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 (2)丰富学校管理理论。用文化陶冶人,用文化鞭 策人,用文化发展人,是未来学校管理追求的最 佳境界。(3)完善学校文化理论。一方面,试图通 过研究,自主构建文化,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 器乐、歌舞表演等,走进艺术和体育世界;十月份举 办“读书节”,通过各种形式展览学生的读书成果; 十二月份举办“科技创新节”,让学生通过利用废品 制作生活用具,用现代科技制作飞机、军舰等模型, 把他们引进科学殿堂。 三、理性思考 1-在实践领域的进展 化;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实践,自主内-f-E“追求智 慧”的行为,培养富有智慧的现代人才。 学校通过“追求智慧”的学校文化建构活动, 教育研宪 Pursuit of Wisdom:Practical Research on Newly-Opened School Cultural Construction LI flan-cheng (Hongze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Hongze 223100,China)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newly——opened school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pursuit of wisdom is as follows:the wisdom-based culture of school can be created by constructing ingenious idea culture, environment culture,institution culture,curriculum culture,classroom culture and activity culture with a view to establishing wisdom—based schools,creating intelligent teachers and cultivating ingenious students. Key words:pursuit of wisdom;newly-opened school;school culture;practical research 61 2o09・6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