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回顾、梳理“围绕⼀个意思把⼀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法。
2. 能分享在⽇常⽣活中⾃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 个⽣字。1. 通过学习交流,进⼀步掌握围绕⼀个意思把话写清楚的⽅法。2. 了解⽣活中各种常见的标牌,培养在⽣活情境中学习语⽂的良好习惯。、交流平台
1. 引导学⽣再次认真默读《赵州桥》第3 ⾃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赵州桥⾮常美观”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1)这段话写的是赵州桥的哪个特点?(美观。)
2)重点抓住哪⽅⾯来写的?(桥⾯两侧⽯栏上的精美图案。)
3)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那些精美的图案的呢?(作者抓住了⼏种不同的龙的形态,并把它们各⾃的样⼦描写得形象逼真。)(4)聚焦排⽐句式,引导学⽣体会“有的??有的??还有的??”⼀句语⽂园地三
1.能回顾、梳理“围绕⼀个意思把⼀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法。教学⽬标
2. 能分享在⽇常⽣活中⾃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个⽣字。
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活动的过程。4.能说出有关⾃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段话。
5. 了解、积累“⽂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化的四字词语。教
了解⼀段话是怎么围绕⼀个教能够清楚、有条课2
学意思写清楚的,学会仿写运⽤,提学理地介绍⼿⼯活动时课重点
⾼语⾔表达能⼒。教学难点能够清难过程。安
时楚、有条理地介绍⼿⼯活动过程。点排
的表达效果。(具体描写了三种不同状态的龙来说明“图案”的逼真、美观。)(5)指导学⽣再次朗读⽂段,体会作者笔下的龙活灵活现的姿态及作者的写法之妙。⼩结:为了写清楚“赵州桥⾮常美观”,作者运⽤排⽐的修辞⼿法,详细介绍了桥⾯栏板上精美的图案,把龙的各种姿态写得活灵活现。2. 引导学⽣再次阅读《⼀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清楚“画上街市的热闹”的。(1)这段话写了什么?哪⼀句话表明了整段话的中⼼意思?(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2)作者从哪些⽅⾯写了街市的热闹?(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
(3)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的呢?(作者抓住了不同⼈物的动态特征,把各⾊⼈物都描绘出来了。)
(4)聚焦排⽐句式,引导学⽣体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句的表达效果。(运⽤排⽐句式,体现出⼈物的“形态各异”。)(5)边读边想象画⾯,体会作者对⼈物动作、神态等的细腻刻画,并借助想象,进⼀步感受画⾯所反映出来的“街市的热闹”。⼩结:“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是⼀个总起句,后⾯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清楚地写出了“画上街市的热闹”。⼆、识字加油站
1. 出⽰⽣活中常见的指⽰标牌图⽚,引导学⽣认真观看并说说对图上内容的认知。导语: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些图⽚,你在哪些地⽅能看到它们?
2. 教师过渡,引⼊新课。
过渡:是的,这些是我们⽣活中⼀些常见的标牌。⽣活中识字的⽅法很多,通过标牌识字就是⼀种⾮常好⽤的⽅法。⽼师这⾥还有⼀些标牌,你见过它们吗?3. 出⽰“识字加油站”中的六个标牌,学⽣借助拼⾳读准名称,同时想象这些标牌对应的场所
shuìdànɡkā f ēi yuè阅览室f èi mào
税务局档案馆咖啡馆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1)指名认读,检查学⽣预习情况。教师相机点拨正⾳:“税”是翘⾆⾳。“咖”读kā,不能读ji ā。
辨形:“咖啡”可以⽤⽣字加⼀加的⽅法进⾏识记。“废品”不能写成“费品”。(2)出⽰六个⽣活情境,将标牌名称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4. 你还通过标牌认识了哪些字呢?快来和同学分享吧!5. 教师⼩结。
⼩结:同学们,在⽇常⽣活中要做识字的有⼼⼈,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
并⾃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天天在⽣活中去识字,成为识字⼩主⼈。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挥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去认识⽣活中更多的汉字。1. 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活动的过程。2.能说出有关⾃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段话
1. 了解⽣活中各种常见的标牌,培养在⽣活情境中学习语⽂的良好习惯。
2. 了解中华传统⽂化知识,不断丰富语⽂知识积累,进⼀步培养对中国传统⽂化的热爱之情。⼀、词句段运⽤
(⼀)按照⼀定顺序⼝头介绍⼿⼯活动过程。
1. 出⽰“词句段运⽤”第⼀部分⽂段内容,回忆蔡伦造纸的过程。有个叫蔡伦的⼈,吸收了⼈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就成了⼀种既轻便⼜好⽤的纸。
2. 学⽣独⽴阅读,试着分析这段话的构段⽅式。(先写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具体介绍了蔡伦造纸的流程。)3. 教师⼩结,按顺序或步骤介绍活动过程。
4. 出⽰段落,学⽣⾃由朗读并圈画动词。思考:这⼀连串的动词的使⽤,有什么好处?有个叫蔡伦的⼈,吸收了⼈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头、稻
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就成了⼀种既轻便⼜好⽤的纸。明确:连贯的动词⾮常清楚、⽣动地再现了蔡伦造纸的整个过程,让读者仿佛⾝临其境。
5. 播放视频《包粽⼦》,创设情境,引导学⽣介绍其制作过程。过渡:电视台的叔叔阿姨想要播出⼀档节⽬——《端午节的粽⼦》,可是这段包粽⼦的视频却忘记配⾳了,这些⼩巧玲珑的粽⼦到底是怎么包出来的?同学们能帮忙配⾳吗?
(1)讨论交流:整个包粽⼦的过程中,有哪些步骤?每⼀步有哪些主要的动作?学⽣交流并记录相应的动词。
(2)写⼀写:你能根据这些动词完整地介绍包粽⼦的过程吗?写⼀写。提⽰:注意表达的顺序性、连贯性;可以⽤上“先??再??然后??”等关联词。
(3)评⼀评:谁写的⽚段能成为配⾳⽂稿呢?⼩组内先说⼀说、评⼀评,然后⾃荐或推荐优秀⽂稿全班交流。(⼆)仿写⼀段话。
1.出⽰“词句段运⽤”第⼆部分内容,⽐较阅读这两段话,指名说说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这段话都运⽤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式,运⽤了“有的??有的??有的??”排⽐句式。
2. ⼩组讨论,确定要围绕哪个意思来写。教师可提供⽰例以供参考。·过节真开⼼!
·粽⼦的形状各不相同。·学校的课余活动很丰富。
3. 学⽣仿照例⼦练习写⼀段话。先独⽴练习,再师⽣互评。4. 教师⼩结。
⼩结: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善于运⽤这种写法:⾸先确定要表达的中⼼意思,再想想可以从哪⼏⽅⾯来说明这个意思,然后想想怎样有条理地把这⼏⽅⾯写具体,想想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积⽉累过渡: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了不少有趣的中国传统⽂化知识,更感受到了我们祖国传统⽂化的博⼤精深。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些有趣的传统⽂化知识吧!1. 出⽰“⽇积⽉累”部分的四组词语,引导学⽣借助拼⾳学习⽣字,准确朗读。⽂房四宝:笔墨纸砚雅⼈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君⼦:梅兰⽵菊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正⾳:“砚”的读⾳是yàn,与“现”区分;“兰”读l án,是边⾳不是⿐⾳;“雅⼈四好”中的“好”是爱好的意思,读好hào
2. 再读四组词语,明确每组词语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具体介绍。
3. ⼩组交流,运⽤搜集资料、查字典等⽅法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分析这些词语的特点。(1)交流词语的意思,结合⾃⼰感兴趣的内容说说对它们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完善。①⽂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国独特的传统书写与绘画⼯具。)②雅⼈四好:琴棋书画
③花中君⼦:梅兰⽵菊(常被中国⽂⼈墨客⽤来咏志抒怀,来标榜君⼦⾼洁的品⾏,是咏物诗作和花草画作中最为常见的题材。)④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4 种论断疾病的⽅
法,即:望、闻、问、切。望,指观⽓⾊;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2)⼩组交流,分析这些词语的特点。明确:这些词语都是由四样相关联的事物组成的。4. 再次朗读这四组词语,结合对词语意义的感知尝试记诵。
5. 拓展延伸。査⼀查:你对这些传统⽂化感兴趣吗?戏曲四功:唱念做打戏曲四⾓:⽣旦净末
传统⽂学:诗词歌赋古代兵器:⼑枪剑戟6. 阅读积累。抄⼀抄,记⼀记。喜怒哀乐柴⽶油盐鸟兽⾍鱼⽇⽉星⾠⼭川河岳诗词歌赋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花草树⽊江河湖海亭台楼阁字词篇章锅碗瓢盆⾦银铜铁风霜⾬雪风⾬雷电东西南北吹拉弹唱棉⿇⽑丝⾐帽鞋袜三、课堂⼩结
1. 引导学⽣简要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回顾对标牌及中国传统⽂化的认知。2. 教师⼩结。⼩结:同学们,语⽂学习⽆处不在。只要善于观察、发现、探索、研究,相
世纪英才⽂化品质责任创新信你们⼀定会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课后,希望⼤家能搜集更多的有关传统节⽇的知识,补充阅读更多古诗词,积累更多有趣的字词。在今后的学习中,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语⽂的⼴阔天地⾥⾃由翱翔。
本单元的“语⽂园地”在内容选编上不仅契合单元学习主旨,同时⼜具有趣
味性和挑战性,⾮常适合培养学⽣探究交流的学习能⼒。本着这⼀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课前准备的布置与指导,让学⽣们经历了观察⽣活、动⼿实践以及资料搜集、整理等学习过程,正因为如此,才确保了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说、写有内容,并让他们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始终都能够保持⽐较浓厚的兴趣与积极性。另⼀⽅⾯,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充分放⼿让他们在回顾单元学习的基础
上进⾏⼤胆交流、⾃主探究等学习活动,⾃然进⾏了认知的⾃主构建,我只是在学习过程中适时予以点拨指导,以便让他们更为规范⾃⼰的认知。但是,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们仍有⼀些地⽅做得不尽如⼈意,例如少数学⽣在介绍⼿⼯活动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了语⾔混乱、缺乏条理的不⾜。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予以指导,让他们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有序、有重点” 地进⾏表达的意识,从⽽真正提升运⽤语⾔⽂字表达的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