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党建工作对社区治理的作用
文/李元
摘要:“社区党建”是江泽民同志考察上海社区时提出的概念,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由 此可见,社区党建对社区治理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阐述社区党建的指导思想和思路,进一步分析了社区治理的特 征和困境,最后阐释了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的契合点,说明了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相辅相成,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党建社区治理基层党组织
“社区党建”是江泽民同志考察上海社区工作时提出的概 念。这是首次把党建工作引入到社区。社区党建是指,街道党 工委与社区的基层党组织为建设主体,结合轄区内各种类型 的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的基层建设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会进一步提出,要统筹城乡社区建设,科学把握社区治理的基 本特征,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由此可见,社区党建对社区治理 具有积极作用。
更具生命力,从而扩大全党在社会的影响力。社区党组织尤其 需要关注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等人员,给予他们关怀和温暖, 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问题,为社会稳定夯实基础。
二、社区治理的特征和困境
社区治理不是随心所欲的群众自我管理,而是在法律范 围内进行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这其 中有着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探寻这些特征,有利于从社区党 建工作中探寻社区治理方法。
(一) 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
社区治理作为基层治理主阵地,其具有一系列自身的特 点。通过分析这些特点,可以把握社区党建对社区治理的发展 脉络。笔者进行调研,发现社区治理的主要特点如下:
社区治理是属于地域性的基层社会治理。“块块管理”就 是对地域性的基层社会治理的通俗化表达。内涵就是,在城市 中区县级行政区以下的街道、社区内的各种公共事物和行为 实施一定的治理,这种治理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与“条条治 理”有很大差别。另外,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是 社会治理的根本和前沿阵地。社区治理直接面对群众,与群众 最为接近,社区党组织可以零距离接触社区内群众,及时了解 民意和获悉群众需求,也能及时为群众提供服务,解决群众问 题。社区治理的这一特征与党组织建设思路具有很强的契合 性。
社区治理还是群众自治和行政管理的有机结合,具有明 显的共治特点。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对社区治理的界定为居民 或者是村民委员会轄区共同体。但是,由于社区管理的特殊 性,这种类型的社会共同体的服务管理,既可以是基层政权的 职责范围,即:行政管理服务;也可以是基层群众自治的范围。 所以社群治理的主体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具有共同治理的属 性。因此,在社区党建过程中调节好社区的行政管理服务,对 促进社区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服务。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其治理方 式也多种多样,但其基本存在方式和手段就是社区服务,以服 务促管理。例如:面对贫困阶层的利益诉求,把诉求方向导入 到社区,把这种诉求管理移到社区,不仅可以使基层党组织及 时了解轄区群众生活情况,还能及时帮助弱势群体;同时,老 年人的诉求也转向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等向社区转移都在一 定程度上方便了群众,便于社区管理和为民服务。寓服务于管 理,以服务促管理,是社区管理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与党组织 的服务功能相结合,把党建和社区治理有机统一。
(二) 社区治理的困境
社区治理的发展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 分析我国社区治理的发展脉络,对于在党建工作中寻找促进 社区治理发展办法具有促进作用。就目前我国社区治理情况 来看,其存在以下问题:
2017.4.上
MOTHERLAND 143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思路
(一) 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基础,充分发 挥基层政权的作用,使党的工作扩大和更加能作用于社会为 工作重点。在基层发挥好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自身 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应该成为社区建设的推动者。
(二) 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思路
社区党建工作包含众多,其中首要的就是创建良好的社 区环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助力。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深 入学习体会科学发展观,把党的政策,党的路线,党的宗旨贯 穿到社区的建设中,尤其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不断结 合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求,按照社区的实际情况,对社区进行建 设。促进良好的社区环境,把解决社区问题当作工作要点来进 行处理;及时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解决在萌发状态,维持社 区稳定,化解邻里矛盾,创设和谐社区环境。
其次,要主动发展社区文化,以文化促建设,以文化创文 明。在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思想导向作用的基础上,认真履行 领导轄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领会各级党政部门文件精神,确 保把社区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党员活 动,促进群众对党的认知和认可。在强化宣传的基础上,挖掘 社区文化资源,通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党的精神 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还要结合 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好的做法,好的榜样进行表彰和宣 传,让群众有激情,激发社区文化活力。
再次,把社区服务放在第一位,满足社区居民的合理需求。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就要求党员能普遍联系群众,党组 织更要把联系社区群众作为第一要务。因为只有联系好群众, 党组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党组织活动才能取得成效。联系群 众就要求服务群众,要把对群众的服务做好、做细、做实,听取 群众的意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群众的问题摆在第 一位。
最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成效的 各种成功经验进行有效推广,促进社会对社区党组织工作的 认可度,提高党的群众基础。服务群众群众认可,是我们党的 荣耀,也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服 务,始终把党的服务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党组织
I政法研究I
首先,社区治理模式更新滞后。由于社会结构矛盾的多元 化趋势,社会改革和利益协调落后于问题的出现,所以社会管 理系统往往不能及时做出反映,这就导致在遇到一些问题的 时候,不能很好地对问题进行解决,表现为社会管理和服务落 后。同时,在人民法律意识觉醒的今天,对于纠纷解决,居民欲 求着法律的完善,而一些权益保护机制的不完善就有可能使 得社区治理出现困境,难以使居民问题及时和有效地进行解 决,无形中就增加了社区治理困难。
其次,面对社会风险,社区治理的压力增大。随着互联网 的发展和社会开放度的提高,社会管理体系已经逐渐从静态 的、封闭的管理体系转向了动态的、开放的管理系统。社会管 理也开始触及到虚拟社会,即互联网。社区的治理和问题越来 越公开,社区作为“块块管理”的形式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社 会矛盾的也越来越公开,在社会治理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的 情况下,一些群体仍然难以控制。这就导致社区治理的难度得 到提高,如何做好社区的服务工作,让社区群众认可成为社区 治理的首要任务。一旦出现问题,如何引导舆论都是社区治理 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要做好防范工作和预案。充分应对社区治 理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
最后,社区治理也不能忽视环境问题。就目前来看,社会 愈加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是社区群众的精神 文明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步现象。较 为突出的就是社区环境问题。爱护环境,尤其是爱护社区环境 虽然逐渐成为社区群众的共识,但在社区治理中仍然要投入 人力和物力。环境污染,尤其是社区的环境污染,最容易诱发 社区群众的不满情绪,不利于文明城市建设。同时,社区环境 问题,相对于其它工作也更能获得群众认可。因此,提高社区 环境卫生对于社区党建工作是仍然大有可为。
理的工作模式。
一是社区党建要以社区治理为旨归。在社区的治理中主 要是以服务促治理,而党组织的是模范先锋队,党组织具有服 务功能。只有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才能使得社区治理中服务功 能的提升。同时,党组织也是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 心,在社区中,党组织也不能忽视对社区进行有效管理,这是 社区党组织对社区管理的客观基础。社区党建就必须要围绕 社区治理,离开了社区治理的党建就是空中楼阁。
二是社区党建工作要围绕在社区中的政治引领功能而展 开。社区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我们党凝聚群众,服务 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让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各得其 所。而且党组织的这种职责是其他任何组织都不能代替的,所 以基层党组织也要把社区治理当作促进自身建设的途径之 一。把社区党建工作立足于社区治理上来,使人民群众了解党 的政策、认可党的政策从而拥护党的政策。
三是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组织服务社区的纽带。目前我国 社会转型,人口流动、独居老人、贫富分化、社会救助等问题开 始凸显,社区党组织如果能把处理好这些社会问题当作自己 建设的着力点,那么对于社区治理具有很强的助力。社区居民 不仅能通过党组织获得帮助,也能提高群众对社区基层党组 织的认可,有效扩大党组织的正面影响力,化解社区治理中面 临的社会风险,促使社区建设在网络舆论中呈现正能量。豳@
参考文献:
[1] 刘同昌.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高社区治理能力[J].理论周刊,2015, (08).
[2] 朱煜.社区党建对社区治理的作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3] 卢亚清.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社区党建工作[J].延安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11,(03).
三、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的契合
通过前文我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 治理具有很多共性。那么在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时候,就可以 把社区治理融入进去。在社区管理中就可以实现以党建促治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王庄煤矿生 产支部)
群众的团结。
此外,协商民主是固化于制的最大公约数。*指出,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 量,找到全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 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呈现出阶层多样化,思想多元化,矛 盾激烈化,利益诉求增多等问题,这就更加凸显了协商民主对 于最大限度的包容整合各种利益诉求,促进社会民主发展的 独特作用。“最大公约数”思想能够较好的指导新形势下的统 战工作。把“最大公约数”思想用到民主协商上,这就要求我们 要通过协商,确立社会各界利益的共同点和最大公约数,从而 达成广泛的共识。*指出协商民主特别是基层协商民主 能够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公正、稳定、和谐。设计 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 强调,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 主,重点在于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 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获得各阶层人民利益“最大公 约数”,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切实可行的统战工作。豳1
(上接第119页)把握“同心”理念的深刻内涵。*在讲
话中提出的“同心”概念将统一战线工作中开展的“同心”实 践,高度概括到“思想、道路”等诸多方面的理论整体,强调理 想信念上的共识、道路方式向上的一致、具体实践上的协力。 用这一理论整体引领统战工作在政治共识上、在奋斗目标上、 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做到同心同德,开拓和完善多党合作的新 局面。
五、充分发挥“最大公约数”在统战工作中作用
*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 大国,明确反映出全国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 数”,保证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关系到国家前途命 运,关系到人民幸福安康。”他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 传、制度保障等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你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 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让主流思想得到认同、核心价值成为共 同选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让不同利益、阶层、 文化和思想呈现出的复杂性和差异性,都要在包容进社会共 识和思想底线的要求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必须维护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社会各阶层的首创精神,激活全社会的 活力,做到对社会各阶层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
(作者简介:祝佳兴,在校硕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马克
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144祖国 2017.4.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