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五月四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的日子里,我们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领导组织党员、预备党员及12级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在理工大厦720 共同观看了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
会议中我们共同观看了《重温周总理与观音桥》、《胡耀邦与共青城》、《小平小道》、《三湾改编》四段历史经典。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他们的这种精神鼓舞着我,更加坚定了我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接受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的一次深刻洗礼,让我比较形象领略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当年生活和战斗的风采。
会后,带着对江西这片土地历史足迹的着迷,利用课余时间我看完了剩下的在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的历史经典故事。原来仅仅知道江西是红色革命发源地、南昌是八一起义的地方,仅仅是知道这个名字,却没有对它有深入的了解。而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深深地为之震撼。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八一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编织,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红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方志敏、贺龙、陈毅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重温周总理与放牛娃》,在庐山观音桥上周总理与放牛娃周桂花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了周总理的和蔼可亲,他的一举一
动都是他关心民众的真实写照。《胡耀邦与共青城》,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共青城”这三个字的由来,以及他对我们这些青年的勉励——“中国青年的光明前途,靠自己去开辟”。《小平小道》中,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认真思考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从工厂到家的那条小路来来返返,日复一日,“小平小道”上也就有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四进南昌——陈赓》,1927年从苏联学习回来的陈赓第一次来到了位于南昌的北伐军总司令部。在南昌起义中,陈赓第二次来到了南昌,负责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安全。第三次来南昌是被北洋军阀从上海押到南昌,第四次是为了解放南昌。他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这次则以胜利者来此。前三次进城,或以亡命客,或以阶下囚,或以站不住,但均表现我党之艰苦奋斗。若无前三次,则无今日之光荣”党的发展道路是坎坷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只要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中国的发展道路上一样会出现很多巾帼英雄,古有花木兰、今有増志、王泉媛、泄煜华,在《井冈山母亲——増志》这段历史足迹中,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她青少年便投身革命,本可以留在孩子身边抚养他长大,但她毅然选择了参加革命,临终,与山为伴,看守这片土地,儿子受她遗言将骨灰洒在了井冈山上。《红军团长王泉媛》,1930年王泉媛在吉安参加革命,1934年参加长征,两年后成为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团长,被北洋军阀逮捕后她一直坚持“一定要活着回到党的怀抱”,1989年76岁的王泉媛恢复了党籍,她一生无生育却收养了六个子女,这是怎样的一个母亲,一位战士,不得不敬佩。《一
生守望,一世情缘》,1920年,在兴国县施煜华被卖给李才莲做了媳妇,后没多久李才莲投身革命,施煜华留在家里照顾公婆。这一别何时再见便成了未知数,她坚持等待,总有一天才莲会回来,不会写字的她学会了写一些简单的字,将自己的思念一笔笔写在信纸上,因为不知道才莲在哪,她便将写好的信一封封收藏好,等着给回来的才莲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婆也劝她改嫁,可她一直迟迟的等待,直到死,她还一直相信李才莲会回来,这是怎样的信念和感情,让人为之感叹。
在江西的这片土地上有着太多太多的历史经典,抹不去的红色记忆。作为一名身在江西的共产党预备党员,我更加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要切实学习我们的党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牢记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成为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实践者,发挥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对党、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不断拼搏,完善自己,奉献社会。
刘相宏 2013年5月1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