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处理技术和再生利用
文_黎少华 中山市环境保护局南头分局
水污染处理是环境保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日渐严峻,水污染处理技术以及再生利用,也摘要: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以环境保护中水污染处理为内容,对其具体对策以及再生利用进行具体分析。环境保护;水污染处理技术;再生利用关键词: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Recycling Utilization
Li Shao-hua
[ Abstract ]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recycling have become a hot issue of social concern. In this pape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pollu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aken as the content, an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reuse of water pollution are analyzed.
[ Key words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recycling环境保护中水污染处理技术类型众多,针对不同的污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一部分污水经过再生处理后,还能够在其它方面发挥用途。在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的背景下,水污染处理技术及其再生利用研究显得更加必要。
细菌的正常生长,实现杀菌的目的。这种处理技术可以将水中的菌藻数量大大减少,并且能够抑制菌藻的生长,这种处理技术很绿色环保。
1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处理技术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处理要根据污染的情况灵活进行选择,水污染治理技术类型有很多,下面针对不同的技术类型进行具体分析。
1.1 生物沸石技术
沸石是一种复合物,其中含有水铝硅酸盐矿物质,其在水污染防治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其发展前景比较广阔。生物沸石反应器是一种生物膜处理器,是将颗粒沸石作为生物载体。沸石生物膜可以将水中的氨氮、Mn、嗅和味等清除掉。这种技术在景观水的净化试验中已经有了很大的研究成果。
1.2 微生物絮凝剂技术
微生物絮凝剂技术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物具有絮凝活性。絮凝性微生物的代谢物可以将一些分散的微粒相互粘附,继而会形成絮状沉淀,这些沉淀可以从水中分离出来。据一些报道可知,外国在使用这种微生物絮凝剂技术进行河道水的污染处理,收获非常好的效果,我国目前絮凝剂技术的应用处于对菌种的确定筛选阶段。
1.3 电磁脉冲高压离子水处理技术
高压静电场可以实现杀菌灭藻的目的。其工作的原理主要有下面三点:(1)高压静电场对水作用后,会产生一些活性氧O2、H02等,而活性氧会对生物细胞进行破坏,进而会将菌藻生存的生物场进行改变。(2)水中产生的O2增加,水中溶解氧很少,就会降低水藻的生存环境,使其光合作用的能力大大降低。(3)高压静电场可以将水中菌群的代谢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会影响
1.4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利用生物絮体及活性污泥,这两种物质和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充分接触,一些可溶性的污染物可以被微生物分解,通过氧化作用变成CO2。对于不溶性的有机污染物可以被转化可溶性的有机物,然后重复代谢。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具有较明显的效果,可以实现BOD去除率90%,这种技术对于水净化程度要求比较高的污染水比较适合。在利用物化+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的处理工艺对服装工业园区印染废水进行处理时,进水CODCr≤1200mg/L、SS≤300mg/L、色度≤300倍,经过处理,其出水的水质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9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在利用活性污泥法来对纺织印染废水和生化废水处理时,可以将其中的COD和BOD进行较好的清除。这种方法已经被大量地运用在水污染处理中,尤其是对于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很高的水污染处理。但是其对水质的变化有很低的适应性,在实际的运行时,容易受到水质和水量的影响,其对氮和磷的处理效果不是很明显。
1.5 固定化酶法
固定化酶法是对酶进行充分应用,通过吸附、包埋等方式将酶与不溶性载体固定在一起,酶在接触水之后,会变得不溶于水,但是会保持生物活性,这又被称为水不溶性酶,这种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净化方法之一。对污染水使用这种技术之后,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物质清除。这种酶处理水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中有很多成功例子。利用大孔树脂固定化酶做生物载体的水解酸化反应器,来对玉米加工
·
73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表明:这个装置在运行时,比较稳定,其在低C/N值和低负荷条件下,VFA/COD会达到30%以上,这时候水的pH值在6.7~7.0;对COD的去除率为91.3%,因为进水C/N值对于COD的去除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处理技术还可以运用于含酚的废水,可以实现对其的处理,对氯苯酚可以实现99%的去除率。在利膜-固定化酶法来进行含酚废水的处理时,对苯酚的降解率可以达到1.3g/cm2。使用自由组装固定化细胞黑曲霉来对工业废水处理时,可以将其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高度处理,对于其中的Cd2+,Pb2+去除率达90%以上。酶本身还是一种催化剂,并且具有很高的效果,酶对于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具有氧化还原的作用,对很多的物质都可以发挥催化的作用。固定化酶技术利用酶的固化,实现对酶的多重应用,其可以保持生物活性,在水中充分发挥作用,但同时不会悬浮在水中,这种先进的技术要保证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实现与水快速分离,固定化酶技术在污染处理中,比较适合高浓度有机废水。
结合以上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技术,下面针对污水质量以及再生利用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2.1 再生水概述
再生水指的是对废水或雨水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之后,使其水质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满足一些实验要求,可以进行使用的水。再生水与海水淡化以及跨流域调水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从经济方面考虑,再生水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如果从环保角度考虑,再生水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较大的作用,具有环保的作用。2.2 再生利用分析
2.2.1 污水处理后回用作工业用水
污水在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之后,划分为几种级别,对于二级处理出水,可以直接用到工业加工中,也可以经过再一次的处理,使其达到更高的要求。运用到工业过程中,最普遍的用途就是工业冷却水,我国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用作工业冷却,有着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而且也存在使用成功的例子。
再生水在很多的领域可以进行应用,如工业制造、城市绿化等。今年在已经使用的4.8亿立方米中,有20%用在城市绿化用水。2.2.2 污水处理后回用作生活杂用水
处理后污水回用生活杂用水,北京最具代表性。比如:以洗浴、盥洗等日常杂用水为水源,经过处理在到中水水质标准后,可以回用于冲厕、洗车、绿化等。为加大污水的再生回用,可推广到城市中使用。
2.2.3 污水处理后回用作农业灌溉
在我国北方城市,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回用,已经成为某些郊区农田(包括菜田、稻田和麦田等)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水分和肥分,使作物增产。但是使用了没有彻底处理的废水灌溉,会导致农田恶化和农业减产,地下水、土壤和农产品受污染。
1.6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的工作前提是在充分供氧条件下,利用生物膜来对废水进行处理。生物膜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其中不仅包括一些菌类还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藻类。其附着在一些固体介质上,这个固体介质被称为滤料。生物膜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是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
在污水处理构筑物内设置一个载体,这个载体用于微生物生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微生物在载体表面会附着,进而形成生物膜。充氧的污水流动经过时,这些微生物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和分解,进而实现对污水的净化。这时候微生物会不断成长,生物膜也就会逐渐变厚。生物膜的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生物膜内部得到的氧气会有限制。这时候其表层还处于好氧状态,内层因为处于缺氧状态,进而会使得生物膜开始脱落。之后载体表面还会长出新的生物膜,如此循环,来实现污水的净化。
微生物聚集形成生物膜之后,因为生物膜本身具有吸附作用,所以其表面有一层薄水层,水层中的有机物已经被氧化分解,所以水层中的有机物浓度就会相对较低。这时候比水层中高浓度的有机物废水进来,在经过生物膜表面时,有机物就会转移到生物膜表面的水层中,并被生物膜吸收。这时候空气中的氧也会进入到生物膜中,向内部移去。
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在充足氧的情况下,对有机物分解之后,可以实现自身的新陈代谢,进而不断生长。而被微生物的代谢产生的无机物可以沿着反方向流走,可以从生物膜附着的水层移到废水中。经过多次这样的操作,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会大大地降低,进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3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污水净化处理以及再生利用是未来趋势,同时,这也是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水污染治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我国水污染治理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进而提高水资源再生与利用,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雁.关于水污染处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9):68.
2 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以及再生利用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