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新新北京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

(ICM 2002 北京)

一 ICM2002 我国做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

第24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 年8 月20 日至28 日在北京举行,有101 个国家和地区的4270 余名数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1%来自澳洲,3%来自非洲,56%来自亚洲,16%来自美洲,24%来自欧洲。

ICM2002大会其间,马宁(Y.Manin)领导的程序委员会以及19个国际专家组选出20个大会报告和174个特邀报告,代表了近期数学科学领域中的前沿成果与重大发展。菲尔兹奖和奈瓦林纳奖获得者的报告无疑将是大会学术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作1小时大会报告的20 名国际知名数学家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丹麦、俄罗斯等国,他们的报告代表了当今国际数学发展的最高水平。ICM2002大会45分钟分组报告共有逻辑、代数、拓扑、数论等19 个学科组,学术交流内容涵盖十分广泛,有174名学者在各学科组作了邀请报告。

此外,为了充分利用这个4年一次的难得的大聚会,大会提供一切可能的学术交流条件。凡已注册登记者均可报名作15分钟的专题报告,大会予以安排。1114人作了15 分钟的小组分组报告,张贴了93 篇墙报,报告(含张贴墙报者)总人数超过1400 人。

在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大陆被邀请作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有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冯康、张恭庆、马志明等。陈省身、丘成桐等华人数学家曾被邀请作1小时大会报告。

ICM2002大会有3名华裔数学家作1 小时大会报告,他们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田刚,华人数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肖荫堂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张圣容,有12位我国大陆数学家作45分钟邀请报告,他们分别是:丁伟岳、王诗宬、龙以明、曲安京、严加安、张伟平、陈木法、周向宇、洪家兴、郭雷、萧树铁和葛力明,ICM2002会议是历史上华人数学家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人数最多的一次大会。

二 ICM2002 卫星会议、公众报告情况

ICM2002举行了46 个卫星会议,为大会增添了风光。这些卫星会议分布在中国的26个城市以及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和越南的6个城市。几乎每一个卫星会议都是国际合作的成果,一些菲尔兹奖、沃尔夫奖(Wolf Prize)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参与使得这些卫星会议更加引人注目。尽管举办卫星会议一直是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惯例,但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扩大了卫星会议的规模,并使之对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圆满成功更有意义。

表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卫星会议

序号 会议名称 会议地点 承办单位 1 2 3 数学软件国际会议 算子代数与算子理论 微分几何与大范围分析 北京 承德 天津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河北工业大学 南开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西北师大 北京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西北大学 西藏大学 京都大学 上海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澳门大学 国家航空研究院 西北工业大学 苏州大学 中国科大 华东师大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大 香港城市大学 4 第三届国际生物数学学术大会 桂林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辛拓朴与辛几何(改为Stringy 成都 Orbld) 常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兰州敦煌 离散几何,组合几何与计算几北京 何 组合数学国际会议 非线性泛函分析 数学史国际研讨会 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 动力系统研究新方向 矩阵论及其应用 科学计算 Clifford分析 微分与泛函分方程 控制与优化 代数 石家庄 太原 西安 拉萨 日本京都 上海 西安 澳门 俄罗斯莫斯科 西安 苏州 19 非线性发展方程与动力系统 黄山 20 21 22 23 代数几何 计算数学及应用 多复变几何函数 上海 大连 合肥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理论与香港 逼近 24 数论与算术几何 威海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哈尔力学与物理学中的非线性偏微滨 25 分方程 牡丹江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调和分析及其应用 后向随机微分方程 数理逻辑国际会议 随机性及其应用 几何拓朴 博弈论与应用 组合,图论与应用 无穷维函数理论 多复变函数与复几何 杭州 威海北京 重庆 新加坡 西安 青岛 香港 哈尔滨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山东大学 西南大学 新加坡大学 陕西师大 青岛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与韩国数浦项 学会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与韩国数庆州 学会 香港中文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 湖南大学 苏州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南师大 清华大学 中研院数学研究所 35 代数学及相关课题国际会议 香港 36 37 38 39 40 复分析 数学电子信息与通信 差分方程与应用 代数拓朴 分岔与混沌 上海 北京 长沙 苏州 昆明 21世纪数学课程改革国际研讨41 重庆 会 42 43 44 45 随机分析 非线性分析 抽象与应用分析 分形几何与应用 北京 台北 越南越南国家科技中心数学河内 研究所 南京 南京大学 46 弦理论 杭州 浙江大学 地方科学委员会组织了1200多个小组报告和论文展示,反映近年来数学发展中广泛而积极的参与程度。

ICM2002是21世纪的首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组织委员会对于公众项目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为了加强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认为激发公众对现代数学的关注和兴趣非常重要。基于这样的考虑,组织委员会安排了趣味性的公众报告和一些特别活动。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纳什教授、纽约大学的Poovey 教授、着名量子宇宙学家霍金和首届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本届大会主席吴文俊院士等中外着名数学家,以数学的作用和其他科学乃至对社会的影响为题作公众科普报告。大会期间,开展了少年数学论坛和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学生数学夏令营这两项活动,目的在于激发青年一代对数学的热情。 三 ICM2002 会议组织

ICM2002组织委员会主席是中国数学会理事长马志明,他在大会上报告ICM2002的筹备工作与大会的有关情况。

自从1998年在德国德累斯顿的国际数学联盟第十三次全体大会上北京当选为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举办地以来,中国数学界就在开始筹备大会。第一步工作是在柏林大会后于1998年成立了组织委员会。包括来自台湾、香港及海内外的中国数学家代表组成的组织委员会,与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密切合作,确保了大会筹备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筹备是一次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第23届的组织委员会主席-德国的格罗特施先生组织柏林大会的经验给了很大的帮助。ICM2002大会的筹备工作得到了中国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广泛支持。

ICM2002 开幕式于 8 月 20 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开幕式,并应国际数学联盟(IMU)主席帕利斯(Jacob Palis)的邀请,为本届 Fields 奖获得者颁奖。江泽民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出席这次开幕式,充分说明了政府对大会的重视和支持。江泽民在大会开幕前会见了参加会议的帕利斯等11 位中外着名数学家,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温家宝等参加了会见。李岚清副总理在大会开幕式上代表中国政府致辞。

中国政府各有关部委和机构提供财政支持,资助总额达到1000万人民币(相当于120万美元)。中国公众对大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许多中国学者、教师、企业家以及学生积极投入到大会的准备工作中。组织委员会收到了来自于大学、研究所和个人的捐款近300万人民币。

ICM2002会议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发展中国家参会人员的比例超过了52%。组委会用各种方式资助了大会的代表(其中国际数学联盟为近200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青年数学家以及来自东欧、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数学家提供的国际旅费)。组织委员会还资助了一定数量的中国西部地区的数学家。 国际数学联盟第十四次成员国代表大会于 2002 年 8 月 17—18 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明珠厅举行,来自 4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0 名代表及 10 名观察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前一天,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于 8 月 16 日在上海和平饭店举行了会议。这次会议是 2002 年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开幕前的一次重要的决策性会议。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数学会的代表马志明,张恭庆与李大潜院士以及位于中国台北的数学会代表郑国顺与刘丰哲教授,李大潜院士并被会议推选为提名委员会

(docsou.committee)的成员。此外,香港方面的代表汤涛教授也参加了会议。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际数学联盟执行委员会(任期为 2003 年至 2006 年)。中国数学会理事长马志明院士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这是我国代表第一次进入该执委会。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刘小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