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真能让人亮眼的余东村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真能让人亮眼的余东村

余东村地处丘陵,位于衢州市以西沟溪乡境内,依山傍水,山村秀美,离市区约15公里。县道常河公路横贯村中,交通便捷。全村2.18平方公里区域,共有800多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柑桔,其次为劳务输出、养殖业等副业收入。没想到的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子竟然变成了画家村。该村将农民画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来抓,以农民画为载体,提升本村文化层次,并将农民画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农民人均年增收创收近万元。他们一手握锄头,一手握画笔,凭借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后现代风格打响了品牌,实现了从美术作品向工艺作品转化,每年创造产值数百万元。还带动了农家乐产业、旅游产业及农业产业的快速提升与发展。我曾在2017年首次进入过余东村,当时我只感到余东村正以农民画而闻名遐迩。然而,今天我眼前的余东村却不得不让我刮目相看了。众所周知,美到处都有,但,余东村的美却能让人亮眼。不信?您请看那亮点:

亮点之一:余东村文化底蕴很深厚。“白天背锄头种地,晚上拿笔头画画”,说的就是余东村的村民。“农民画”是民间文化的形式之一。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初期受全国的工农兵画、部分内地农民画的影响,激发了当时农民用绘画的表现形式反映生活的创作激情,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有较大的发展,作画的农民越来越多。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一种纯粹是劳作之余的消遣,一种生活的精神寄托,一种自娱自乐的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艺术风格的农民绘画,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余东村民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把卧室当画室,把门板当画板,绘制农民画。全村共800多人,参与农民画创作的有300多人。如今年纪最大的画家已八十来岁。在48位骨干成员中,有6位农民画家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厅列入首批“浙江省民间优秀艺术人才”。好山好水赋予了余东人绘画天赋与创作灵感。

亮点之二:余东人以画为美成共识。余东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画村”。村里面每家每户院落墙上绘满了各式各样的农民画。在全村近一公里的文化街围墙上,用生动的形象和鲜艳的色彩画了110多幅画。绘画内容涵盖了乡愁、生态家园、五水共治、幸福生活、核心价值观、美丽乡村等时代主题。余东人“农忙扛锄头,农闲拿画笔。”农民画一方面吸收了当地传统民间美术的元素和传统,以一种适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实现了形式和功能的现代转化;另一方面,这种转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地域传统民间美术,至少是传统民间美术的精神得以延续,不至于完全被现代化所湮没。他们“没有专业老师,没有系统学习,村民靠着对绘画的热爱,自发自觉组织交流练笔。正因如此,他们的画作才显得越发真实可爱。余东人画的是劳动的幸福、丰收的喜悦、节日的喜庆、新时代的飞跃和农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余东人眼中,乡村的点点滴滴,是生活,更是艺术。

亮点之三:余东村农民画美名远扬。自从2007年秋《柯城余东村农民画展》在杭州浙江省展览馆成功举办,余东150余幅农民画展亮相浙江图书馆,向杭州市民展示衢州独特的乡土人情风貌。余东农民创作的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民画艺术作品,曾入选“今日新农村中国百县农民画大展”,并在第三届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上获铜奖,还在“2008迎奥运书画大展”的评选中获特等奖、银奖和铜奖,近年来,全村共有10多位农民画家,获得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奖26项。到目前为止,余东村累计有170多幅农民画作品入选中国文联、文化部、财政部、审计署、中国美协、中国民协等举办的全国民间绘画展和农民画展。今天的余东农民画,早已走出小山村,走出国内,甚至受邀走进了阿曼苏丹国首府马斯喀特市参加

1

文化艺术节。凭借农民画享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余东村,成了浙江省3A级景区村和浙江省传统村落、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第一农民画村、全国十大美丽乡村。

亮点之四:农民画登入大雅之堂。农民画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制下以传统民间美术为基础而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是政府力量(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推动引导)、精英力量(专业美术工作者辅导)、传统力量(农民作者创作)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余东村一座4000多平方建筑面积的“中国乡村美术馆”内有村民:郑利民创作的《丝府古镇》《人生路》《生态新村》;郑根良的代表作《靶场上》、《桔乡丰收图》、《上梁图》、《采茶图》;余统德的代表作《金秋》《打年糕》;金光炎的代表作《牧之歌》、《故乡情》;余统善创作的竹编工艺品《心中梦》、《楹联集》、《庭院放歌》《采桔图》等绘画作品展示着。人们赞美这些乡村画家,他们是一群“乡野毕加索”。全国各地因农民画出名的地方很多,但以‘村’为单位的恐怕只有余东村一家。农民的绘画艺术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余东村人的思维是超越时代的,迎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亮点之五:“画村”文化产业百花争艳。他们运用“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方式,大力引进各方文化艺术人才、不同门类的书画艺术和民间艺术,意在探索文化创业发展之路,做大做强余东村的文化产业。目前全村有近600名农民开始从事以农民画、美术工艺品制作、余东墙画以及彩灯制作、竹编等为主的文化产业。农民画丝巾、茶具、雨伞、服饰、农民画小品、工艺小屏风、木雕工艺框……等美术工艺品达6个系列26个品种。通过市场拍卖、网络销售、上门订购、艺术馆收藏等方式,使村里年文化产值已达600多万元。接下去,村里重点发展以“一碗面”为领衔的“六个一”产业,形成“一幅画、一口窑、一篮菜、一棵树、一碗面、一盏茶”的“六个一”特色产业链。探索“现代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农产品质量的认证基地。余东村真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生活气息的美丽乡村。

亮点之六:《“画村”余东 遇见“未来”》。2021年4月2日衢州市首个“旅居型”乡村未来社区正式开放。据悉,本次开放仪式由“画·一个未来”、“启·数智乡村”、“向·美丽出发”、“品·幸福味道”四部分组成,引领现场观众深切领略“画在村中、人在画中”的余东魅力。这就是余东村人对自我世界的规划和创造的眼界。没有眼界,你看不清前行的路,一片朦胧。眼界决定了你看到的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这个时代,眼界越宽的人,他所看到的世界也就越大。俗话说的好,胸有宇宙,俯仰天地,才能窥见你的人生高度!余东村人知道眼界是一种思维高度。眼界决定境界,有开阔眼界,才有无敌境界;有踏实能力,才有出众魅力。有细致思路,才有稳健出路;有深度作为,才有超群地位。

好了,够了。现在您的眼睛亮了吗?……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余东村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不会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得失,目光总会定位在长远。他们只要紧紧围绕“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方针,坚持凝心聚力行事,就一定能把余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健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余东村也定将成为衢州市一颗最璀璨的新星。你信吗?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

一位游客:薛家保 2021年4月3日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