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配套K12七年级生物上册 2.1.3 动物细胞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动物细胞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几种动物细胞,进一步掌握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概括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再经过比较,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应注意完成“模拟制作”的教学,因为它可将不易观察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微小结构形象化、立体化,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细胞的兴趣。

教学程序可依两种思路设计。第一种,先让学生制作并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绘细胞结构简图;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多种动物细胞的基础上,概括出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共性;再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最后实践“模拟制作”,加深理解。模拟制作动物细胞时,教师可提供熬好的清洁琼脂,学生分组制作,自备清洁、小型的透明食品袋及果脯。在识别自制细胞的结构后,同组学生可分食“细胞”。第二种,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动物细胞或同种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引导学生概括它们在结构上的共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制作和观察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绘细胞结构简图并与植物细胞相比较,来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区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模拟制作”放在最后。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熟练掌握制片的过程及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通过制作动物细胞的模型,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通过比较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知道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理盐水,稀碘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5%),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清水,琼脂。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挂图,不同种类的人体、动物体细胞挂图或投影片,提前制作临时装片、摆放示范镜。

学生准备3H铅笔、绘图纸、各种各样的果冻、彩色糖粒、果脯、小塑料食品袋、线等物品。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形态结构图,引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

(1)请你分析上述两种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 (2)你知道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生物的细胞吗? 学生分组观察、分析、讨论,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1)上述两种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存在不同,后一种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前一种细胞是植物细胞,后一种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

教师引导:上两节课我们已经观察到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观察到动物细胞呢?这节课我们进行学习。

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两节课主要学习了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应该怎样获取材料? (2)在制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染色,目的是什么?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

(1)成功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关键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制片过程中,要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的薄膜——内表皮,并把撕下的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这样能够避免细胞重叠,便于观察。

(2)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是薄而透明的,为了观察清楚,需要利用稀碘液对标本进行染色。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学生质疑:我们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那么,是否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细胞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由如何观察人体细胞的结构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实验方法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教师巡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通过全班交流,得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学生质疑:(1)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目的是什么?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2)刮取口腔上皮细胞的部位是哪里?在刮取材料前为什么要将口腔漱净?在刮取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将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均匀涂抹的目的是什么?

(4)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显微镜的视野应该调得亮一些,还是稍暗一些呢?应该调节显微镜的哪些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内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1)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原形。因为正常人体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是0.9%。为了使刮取的上皮细胞的形态不发生变化,需要将它放在0.9%的生理盐水中。

(2)刮取口腔上皮细胞的部位是人的口腔内侧壁,为了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应该将口腔漱净。在刮取的过程中要轻轻刮几下,以免损伤口腔侧壁上的黏膜。

(3)将消毒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在生理盐水水滴中均匀涂抹几下,是为了使细胞分散,避免重叠而影响观察。

(4)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应该将显微镜的视野调得暗一些,可以使用显微镜的小光圈或者平面镜。

教师进一步强调: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在制片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操作环节:(1)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0.9%的生理盐水。(2)在取材料前一定要漱口。(3)取材料的部位是口腔的内侧壁。(4)盖盖玻片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分组实验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根据每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组长调控本组的实验情况,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全班的实验情况进行调控。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放大的图像,帮助学生在显微镜下辨认细胞。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交流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实验情况,重点汇报实验的得与失。并且将自己画的细胞结构图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也给予正确的评价,表扬优点并指出不足,指导学生改正。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中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并尝试回答。 制片的基本过程是相同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液体。 (3)取材料,放置材料。

(4)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放下)。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不同点: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需要滴一滴清水,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滴一滴生理盐水。

教师进一步强调:用稀碘液染色便于初学者寻找和观察细胞,但稀碘液染色会破坏细胞的固有形态。所以,先制作并观察未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观察效果不佳,再进行染色。

学生质疑: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它与植物细胞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学生交流后达成共识。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的。

与植物细胞相比,两种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学习目标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或动物体的细胞。

肌肉细胞 神经细胞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人体或动物体的细胞形态是否完全相同?

(2)人体或动物体的细胞结构是否相同?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学生观察、讨论,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人体或动物体的细胞形态各不相同,但是,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材料用具:清水、琼脂、海棠(或山楂、青梅等)制成的果脯、小塑料食品袋、线等。 操作步骤。

(1)先把琼脂和水煮成溶胶状,然后将部分胶状琼脂倒入小塑料袋,未倒入的琼脂应该保温,否则溶胶状的琼脂会因为冷却而凝固。

(2)当塑料袋中的琼脂即将凝固时,放入一个果脯,然后再注入另一部分琼脂溶胶。 (3)将塑料袋口用线扎好。一个动物细胞模型就做好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边制作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思考:(1)在你制作的模型中,塑料袋、果脯、琼脂分别相当于动物细胞的哪些结构? (2)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动物细胞模型,并尝试回答问题: 动物细胞模型中,塑料袋相当于细胞膜,果脯相当于细胞核,琼脂相当于细胞质。通过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细胞模型可以看出细胞是立体的。

3.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学生分析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教师进一步强调: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阐述了如何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以及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2)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具有什么特点? (4)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形。

(2)在观察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细胞重叠现象,主要是由于刮取的材料没有在生理盐水水滴中均匀涂抹。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是边缘整齐的扁平的细胞。

(4)人体或动物细胞的形态各不相同,但是基本结构却基本一样,主要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动物细胞

一、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刮几下

(4)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将盖玻片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的下出现气泡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绘图

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 2.细胞质 3.细胞核 典例精析

1.下列关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不正确的是( ) A.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B.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6%的生理盐水 C.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材料上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的掌握情况。在制片的过程中首先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避免临时装片上出现污点。然后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原形。如果盐水的浓度过大或者过小,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就会发生变化。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避免口腔黏膜受到损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材料上,是为了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是( ) A.长方形的格子状细胞 B.球状细胞 C.边缘整齐的扁平的细胞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形状是边缘整齐的扁平的细胞。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形状是长方形的格子状;番茄果肉细胞是球状的。

3.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显微镜的视野要暗一些,这时应该怎样调节显微镜?( )

A.使用大光圈、凹面镜 C.使用高倍物镜 答案:B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情况。显微镜视野的亮度是由遮光器和反光镜控制的。一般情况下,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需要一个白亮的视野,需要使用大光圈或凹面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B.使用小光圈或平面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D.形状不规则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镜。但是,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了使细胞之间的界限明显便于观察,视野要暗一些,这样就要使用小光圈或者平面镜。

4.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不同之处表现在(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 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膜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膜、液泡、叶绿体 答案: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的掌握情况。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而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里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各种营养物质。所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它相比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是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具有的结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透明的,所以,不含叶绿体。

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各具有哪些结构,用线连接起来。

2.制作并观察玻片标本,依照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加以鉴别。 活动设计

活动题目:制作植物细胞的模型。 活动目的:1.了解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 2.进一步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材料和用具:清水、琼脂、海棠制成的果脯、葡萄干、小塑料食品袋(若干)、线等物品。

操作步骤:(1)先把琼脂和水煮成溶胶状,将两个小塑料食品袋套在一起,然后将部分胶状琼脂倒入里面的小塑料袋内,未倒入的琼脂应该保温,否则溶胶状的琼脂会因为冷却而凝固。

(2)当塑料袋中的琼脂即将凝固时,放入一个果脯,在其四周分散放入一些葡萄干,然后再注入另一部分琼脂溶胶。

(3)将塑料袋口用线扎好,一个植物细胞模型就做好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边制作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思考:(1)在你制作的模型中,两个塑料袋、海棠制成的果脯、葡萄干、琼脂分别相当于植物细胞的哪些结构?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边制作边思考,最后达成共识。

(1)外面的塑料袋相当于细胞壁,里面的相当于细胞膜,琼脂相当于细胞质,海棠制成的果脯相当于细胞核,葡萄干相当于叶绿体。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 教学反思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是本节的重点。对于临时装片的制作学生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但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刮取材料的部位以及盖盖玻片的方法是否正确,教师也特别强调这一点。另外,由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颜色比较浅,为了使细胞的界限明显便于观察,可以将显微镜的视野调得暗一些。

动物细胞的结构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动物体多种形态的细胞,概括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再经过比较,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并注重完成“模拟制作”的教学,因为它可将不易观察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微小结构形象化、立体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细胞的兴趣。

总之,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参考资料

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构成动物体或植物体的细胞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体系与功能体系。很多重要的细胞器与细胞结构,如细胞膜、核膜、染色质、核仁、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微管与微丝等,在不同细胞中不仅形态结构和成分相同,功能也一样。近年来在植物细胞内发现了类似动物细胞的中等纤维和溶酶体的结构,植物细胞的圆球体和糊粉粒具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植物细胞也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与细胞器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如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及其他质体。

细胞壁 细胞壁是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先在分裂细胞之间形成胞间层,主要成分是果胶质,再在胞间层之间形成有弹性的初生壁,有些细胞还形成坚硬的次生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果胶质、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等。细胞壁的某些部位有间隙,原生质可以由此沟通,形成胞间连丝。

液泡 液泡是植物细胞的代谢库,起调节细胞内环境的作用。它是由脂蛋白膜包围而形成的,内部是水、无机盐、糖和色素等物质,溶液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液泡是随着细胞的生长,由小液泡合并与增大而成为大液泡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膨胀的状态。

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绿体利用叶绿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变为糖。叶绿体是世界上成本最低、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生物工厂”。除叶绿体外,植物细胞中还有白色体、有色体等质体。

2.细胞学说创立人之一

施莱登1804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医生家庭里。20岁时他学习法律并在三年后取得了博士学位,回到汉堡当了几年律师。如果施莱登事业一帆风顺,也许科学史上就不会出现他的名字了。施莱登是个性情中人,脾气暴躁,情绪容易大起大落,成功时意气风发,失败时垂头丧气。由于律师事业很不顺利,施莱登竟然企图自杀,幸好没有成功,但他再也不愿意踏进律师事务所半步了。为了寻找新的精神寄托,1833年,施莱登开始研究自然科学,1835年他进入柏林大学学习,恰好遇到逗留在德国的布朗。布朗鼓励施莱登研究植物的组织,并向他讲解了自己发现的细胞核,从而使施莱登的科学目标锁定在了植物细胞学研究上。

综合了前人的观察和思考,施莱登于183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植物发生论》的论文,在文中他提出了自己对细胞的全面认识。他从布朗发现细胞核谈起,随后指出细胞核在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细胞核一旦增大到最大尺寸,环绕它就会形成一个细微的透明囊泡,即新细胞的雏形,新细胞就在形成液中结晶而成,并从母细胞中分离出去。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的生成者,植物是独立的细胞的聚集体,作为整体的植物有自己的发育过程。任何植物,无论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施莱登把细胞看成是有两个生命的个体,一个是细胞自己的生命,另一个属于无数细胞集合在一起形成的植物的组织结构。

施莱登高昂的科研热情也渗透到了其他领域,他曾经研究过玫瑰和盐在人类历史中的角色,并探讨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经济意义和社会价值;在另一些著作中,他研究过埃及的苏伊士地峡和人类学问题。在晚年时,施莱登研究了中世纪犹太人的命运,描述了他们的苦难历程,以及他们在向西方传播知识中的贡献。在当时德国的大学中,已经开始了反对犹太人的运动,施莱登能够公正地评价犹太人,充分表明了他的勇气和良知。然而,施莱登火暴的脾气也使他树敌太多,他经常与当时的一些科学家和思想家发生辩论和争吵。幸好施莱登一旦觉得争吵没有意义时,便会立刻以沉默来对付对手的攻讦,从而最终停止争吵。1881年,施莱登在法兰克福逝世,此前他已经是好几所大学的教授了。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