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莆仙话中国最古老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莆仙话中国最古老,最难学,也是最难听的方言

莆仙方言即兴化方言,兴化方言属汉语方言系闽海方言群,为福建省十个汉语方言之 一,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兴化方言俗称“莆仙话”。兴化方言的特色是:八 音(包括白阳入)分明,保存着较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汉语。国际音标中边擦清音(舌尖前 音)就是兴化方言的独特标志,有人认为这是古百越族的底层语言遗存。

兴化方言在保存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某些特点方面较其他汉语方言显著,国际音标中的边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独特标志;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 无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著名论断,可以在兴化方言中找到大量例证;在广化寺有两座宋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建造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石经幢,上用中、梵文勒刻,其 中梵文英译本中的“伽、迦”等与兴化方言读音相同。

由于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兴化方言“好说不好写”,有的话好象很“土”,根本就写不出来。其实不然,兴化方言任何一句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句句字字有来历 。如,莆仙人将淘米水之类的猪饲料叫做“潘”,1949年大众书局出版的《大众字典》第377页关于“潘”字的解释有两个,第一个是:淘米泔水;第二个是:姓氏。又如,莆仙

话把成年的男人叫做“打捕”,源自古代氏族社会中男人主要外出打猎捕鱼。莆仙话连古代社会的家族成员分工都能反映出来,其源流之久长可见一斑了。

兴化方言八音(包括白阳入)分明。在今普通话中,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这是因为在古汉语的演变中,入声字已于元代消失了。但是,莆仙话 中却仍然保留着大量的中古汉语的入声,构成完整的八音。有些人写旧体诗词时,分不清哪

1

些字是仄声,用莆仙话一读便知:音节短促不能拉长尾声的便是入声,入声属于仄声。

莆仙话在语音上的另一个特点是, 无前后鼻音之分,只有鼻音尾韵;无平卷舌音之分,仅有舌齿音,因此莆仙人说普通话常闹笑话。

莆仙话还有个音变特征。所谓音变就是某些字、词在同其他字、词连读时,语音发生了变化。虽然其他方言也有这个特征,但远比莆仙话来的简单。这也是莆仙话难学的一个 重要原因。

兴化方言中不仅保存着大量的古汉语语音,也保存着大量的古汉语词汇。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词汇,一直被莆仙话继续沿用着,只是读音发生了变化而已。

莆仙话在词汇上除了大量继承古汉语词汇外,另一特点是词汇的通用性较其他汉语方言发达, 特别是动词。如:莆田人的“打”字,可表达120多种不同意思的动作,仙游人的“装”字,几乎可代替所有动词使用。

瞎马--吃饭

庵mui (二声)--稀饭

厚mui(三声)--干饭

蹋鞠--读书~~(踏读二声)

舞跟恩难豆~~靠KI~~!~~(有点难度,困难)(难读四声,豆读三声,KI读四声)这个准!

2

跷席难---------笑死人

姨哑麦----小凳子(麦读一声)

晓醒__疯子,神经病(晓`醒均读二声)

哈 邦----------下班(哈读二声)

姨哑----椅子

跨垫系---------看电视

静静不哈抖======》真的没办法 (注:\"静静,哈\"读重音,\"不。抖\"读轻声。)

十在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系载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静静跨乃嘿----真的看不懂

果GE代GA拱~(我跟大家说)

少hing-------扫兴

薄良宁---------没良心

3

阿爸------爸爸

妈妈------妈妈(妈妈都读一声)

阿码------奶奶

阿公-------爷爷

阿哩-------弟弟

阿丫---------哥哥

捞里骂--------老太婆(老太婆就是爱骂人,所以叫捞里骂)

捞里供--------老大爷

病过-----------苹果(农药太多了,所以叫病过)

离-------------梨(这词不吉利,所以是离)

查------------书(天天都要翻,所以叫查)

垫瓦----------电话

打应gi--------打印机

4

骚凑----------扫地(这个读音准)

果爱敌---------我爱你~~

舞跟楠豆-------有点难度

靠气------困难

蹋鞠--读书

达罗---哪里

哦女--------鸭蛋

果肯搂了、、、、我回家了

从诶使、、、、、讨厌死了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