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557984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5.19
(21)申请号 201921676549.7(22)申请日 2019.10.09
(73)专利权人 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
公司
地址 112700 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北工
业园区(72)发明人 王占陆 王亮 丰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铁岭天工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21105
代理人 靳万清(51)Int.Cl.
B65G 53/22(2006.01)B65G 53/34(2006.01)B65G 53/50(2006.01)B65G 53/6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气力输灰系统(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力输灰系统,包括灰斗和仓式泵,仓式泵与灰斗的进料管线上装有进料阀、排气管线上装有排气阀,仓式泵底部的两侧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主压缩空气管线连有与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进气阀,排气口处装有通向灰库的输灰管线,输灰管线上装有出料阀,仓式泵的下部具有吹风口,主压缩空气管线还连有第二和第三分支压缩空气管线,第二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与吹风口相连通,第二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气化阀,第三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与输灰管线相连通,第三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补气阀,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远传压力表。本实用新型输灰效率高、输灰管线不易堵塞。
CN 210557984 UCN 210557984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气力输灰系统,包括灰斗(1)和仓式泵(2),仓式泵的顶端通过进料管线(3)与灰斗底部的出灰口相连通,进料管线上装有进料阀(4),仓式泵的上部和灰斗之间连通有排气管线(5),排气管线上装有排气阀(6),仓式泵底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与仓式泵内部相连通的进气口(8)和排气口(9),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相连通,主压缩空气管线(11)连有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12),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与所述仓式泵底部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进气阀(15),仓式泵底部的排气口处装有通向灰库(18)的输灰管线(17),输灰管线上装有出料阀(19),所述的灰斗(1)和仓式泵(2)上均装有超声波料位计(7),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式泵的下部具有与仓式泵内部相连通的吹风口(10),主压缩空气管线还连有第二分支压缩空气管线(13)和第三分支压缩空气管线(14),第二分支压缩空气管线(13)与所述仓式泵下部的吹风口相连通,第二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气化阀(16),所述的第三分支压缩空气管线(14)与位于出料阀和灰库之间的输灰管线相连通,第三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补气阀(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进气阀(15)和仓式泵(2)底部进气口(8)之间的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远传压力表(21)。
2
CN 210557984 U
说 明 书一种气力输灰系统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火力发电燃料燃烧产生的灰尘输送至指定场所的输灰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气力输灰系统。背景技术
[0002]火力发电,主要是利用煤炭等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粉尘,粉尘经除尘装置收集后需要经过气力输灰系统输送至指定的灰库另行处理。[0003]现有技术中,用于将经除尘装置收集后的粉尘输送至指定灰库的气力输灰系统,主要包括灰斗和仓式泵,仓式泵的顶端通过进料管线与灰斗底部的出灰口相连通,进料管线上装有进料阀,仓式泵的上部和灰斗之间连通有排气管线,排气管线上装有排气阀。所述仓式泵底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与仓式泵内部相连通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相连通,主压缩空气管线连有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与所述仓式泵底部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进气阀,所述仓式泵底部的排气口处装有通向灰库的输灰管线,输灰管线上装有出料阀,灰斗和仓式泵上装有料位计。因超声波料位计应用范围广泛、性能优越,上述装在仓式泵上的料位计优先选用的是超声波料位计。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气力输灰系统使用时,灰斗的进灰口要通过管线与除尘装置相连,除尘装置内的灰尘通过管线输送到灰斗内,开启进料管线上的进料阀和排气管线上的排气阀,灰尘经进料管线由灰斗进入到仓式泵内,排气管线沟通仓式泵和灰斗,可使仓式泵与灰斗内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当仓式泵上的超声波料位计指示仓式泵内的料位高度达到高位值时开始进行输灰作业,首先将所述的进料阀和排气阀关闭,再将所述的进气阀、出料阀打开,仓式泵内的灰尘经仓式泵底部的排气口由输灰管线输送排放到所述的灰库内,当仓式泵上的超声波料位计显示仓内灰尘料位低于低位值时,关闭所述的进气阀和出料阀,停止输灰作业,并再次开启进料管线上的进料阀和排气管线上的排气阀,灰尘经进料管线由灰斗进入到仓式泵内,当仓式泵上的超声波料位计指示仓式泵内的料位高度达到高位值时再次进行输灰作业,依此方式,气力输灰系统间断性地进行输灰作业。
[0005]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气力输灰系统在进行输灰作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灰尘由灰斗进入到仓式泵内后堆积在仓式泵内,仅是依靠通过仓式泵底部两侧进、排气口的压缩空气带走灰尘,输灰效率较差,仓式泵内的灰尘排出耗时较长,并且由于输灰管线一般均较长,灰尘在输灰管线上输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管线的现象;2、装在仓式泵上的料位计,也包括超声波料位计,使用时间长了经常会出现料位指示不准确的现象,其原因是进入仓式泵内的灰尘温度较高,并且温度较高的灰尘会对装在仓式泵内的料位计进行冲刷,因此料位计使用一段时间会受到损坏,导致料位指示不准确,即无法准确指示仓式泵内灰尘堆积的高度,为避免仓式泵内的灰尘堆积过高而溢出仓式泵,只能频繁地进行输灰作业,并且,当料位计出现损坏时也无法准确指示仓式泵内的灰尘是否已完全排出,这就需要延长
3
CN 210557984 U
说 明 书
2/3页
输灰的作业时间,频繁开机进行输灰作业以及输灰作业时间的延长,都造成了压缩空气的浪费,增加了输灰作业成本。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灰效率高、输灰管线不易堵塞的气力输灰系统。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力输灰系统,包括灰斗和仓式泵,仓式泵的顶端通过进料管线与灰斗底部的出灰口相连通,进料管线上装有进料阀,仓式泵的上部和灰斗之间连通有排气管线,排气管线上装有排气阀,仓式泵底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与仓式泵内部相连通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相连通,主压缩空气管线连有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与所述仓式泵底部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进气阀,仓式泵底部的排气口处装有通向灰库的输灰管线,输灰管线上装有出料阀,所述的灰斗和仓式泵上均装有超声波料位计,仓式泵的下部具有与仓式泵内部相连通的吹风口,主压缩空气管线还连有第二分支压缩空气管线和第三分支压缩空气管线,第二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与所述仓式泵下部的吹风口相连通,第二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气化阀,所述的第三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与位于出料阀和灰库之间的输灰管线相连通,第三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补气阀。[0008]采用上述结构的气力输灰系统,使用时灰斗的进灰口要通过管线与除尘装置相连,除尘装置内的灰尘通过管线输送到灰斗内,开启进料管线上的进料阀和排气管线上的排气阀,灰尘经进料管线由灰斗进入到仓式泵内,排气管线沟通仓式泵和灰斗,可使仓式泵与灰斗内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当仓式泵上的超声波料位计指示仓式泵内的灰尘料位达到规定的高位值时关闭进料阀和排气阀,同时开启所述的进气阀、气化阀、出料阀和补气阀,经气化阀的压缩空气由仓式泵下部的吹风口进入到仓式泵内后对仓式泵内的灰尘进行“搅动”,使仓式泵内堆积的灰尘处于松散、悬浮状态,松散、悬浮的灰尘易于经仓式泵底部的排气口排走,可提高输灰效率,压缩空气经补气阀进入到输灰管线内后,有利于灰尘在输灰管线内的输送,防止灰尘堵塞输灰管线,当仓式泵上的超声波料位计指示仓式泵内的灰尘料位达到规定的低位值时关闭所述的进气阀、气化阀、出料阀和补气阀,完成一次输灰作业;依此方式重复上述动作,气力输灰系统可间断性地进行输灰作业。[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位于进气阀和仓式泵底部进气口之间的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远传压力表。
[0010]本实用新型中位于进气阀和仓式泵底部进气口之间的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远传压力表后,即使装在仓式泵上的超声波料位计出现损坏现象,仍然可以通过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压力变化情况判断仓式泵内灰尘的排放情况,实验表明,当远传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值降至136KPa时,仓式泵内的灰尘基本排放完毕,此时可以关闭所述的进气阀、气化阀、出料阀和补气阀,完成一次输灰作业。根据远传压力表的压力信号判断进气阀、气化阀、出料阀和补气阀的工作时间,不会造成压缩空气的浪费,降低了输灰作业成本。本实用新型中主压缩空气管线内压缩空气的压力达到280~300KPa时,即可实现灰尘在输灰管线内的正常输送。
4
CN 210557984 U
说 明 书
3/3页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0012]图1是现有技术中气力输灰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气力输灰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先参见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气力输灰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1中的各结构名称为:1′为灰斗,2′为仓式泵,3′为进料管线,4′为进料阀,5′为排气管线,6′为排气阀,7′为超声波料位计,8′为进气口,9′为排气口,11′为主压缩空气管线,12′为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15′为进气阀,17′为输灰管线,18′为灰库,19′为出料阀。[0015]再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气力输灰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气力输灰系统,包括灰斗1和仓式泵2,仓式泵的顶端通过进料管线3与灰斗底部的出灰口相连通,进料管线3上装有进料阀4,仓式泵的上部和灰斗之间连通有排气管线5,排气管线上装有排气阀6,仓式泵底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与仓式泵内部相连通的进气口8和排气口9,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相连通,主压缩空气管线11连有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12,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与所述仓式泵底部的进气口8相连通,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进气阀15,仓式泵底部的排气口9处装有通向灰库18的输灰管线17,输灰管线上装有出料阀19,所述的灰斗1和仓式泵2上均装有超声波料位计7,所述仓式泵2的下部具有与仓式泵内部相连通的吹风口10,主压缩空气管线还连有第二分支压缩空气管线13和第三分支压缩空气管线14,第二分支压缩空气管线13与所述仓式泵下部的吹风口10相连通,第二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气化阀16,所述的第三分支压缩空气管线14与位于出料阀19和灰库18之间的输灰管线相连通,第三分支压缩空气管线上装有补气阀20,位于进气阀15和仓式泵2底部进气口8之间的第一分支压缩空气管线12上装有远传压力表21。
5
CN 210557984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6
CN 210557984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