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s考试复习资料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3S

1、 高斯克吕格投影

答:高斯—克吕格投影是横轴等角椭圆柱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中央经线投影后的长度不变,经线为向极点收敛的弧线,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除赤道外的其余纬线,投影后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经线和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所有长度变形的线段,其长度变形比均大于1,随远离中央经线,面积变形也愈大。

2、 GPS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

答:GPS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部分。空间部分分为GPS卫星和GPS卫星星座;支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地面设施成为地面监控部分,它由主控站、监测站、注入站以及通信和辅助系统组成;用户部分由用户及GPS接收机等仪器设备组成。

3、 GPS数据处理中的核心环节?

答:1、数据预处理,与外业记录对照,修改观测文件中的一些参数;2、基线结算:设置基线结算的参数,基线结算,察看基线报告,对于有问题的基线处理;3、无约束平差:设置平差参数,平差,看平差报告;4、约束平差:新建椭球投影坐标系,导入控制点,控制点匹配。 4、 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特征和区别?

答:栅格数据:结构简单属易于数据交换,叠置分析和地理现象模拟较易,利于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输出速度快成本低廉。但是现象识别效果不如矢量方法,难以表达拓扑,图形数据量大,数据结构不严密,投影转换困难,图形质量较低,图形输出不美观,需增加栅格数据来美化,增加数据文件。矢量数据:便于面向现象(土壤、土地利用单元),结构紧凑,冗余度低便于描述线或边界,利于网络,检索分析,提供有效拓扑编码,图形显示质量好。但是数据结构复杂,不便于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数据交换困难,多边形叠置分析困难,没有栅格有效,表达空间变化性能力差,软硬件技术要求高,显示与绘图成本高。 5、 不规则三角网的构建算法? 答:不规则三角网的建立通过不规则分布的地形点生成连续三角面的地形模型来接近地形表面,其构造过程是将临近的三个离散点连接成初始三角形,再以这个三角形的每条边向外扩展,寻找新的临近的离散点构成新的三角形,如此下去,直到所有的三角形的边都无法继续向外扩展成新的三角形,而所有的离散点都包含在三角形顶点中为止,然后在进行等值线的追踪,将等值线进行曲线拟合。 6、 用哪些主要指标来评价遥感影像?

答: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地面分辨率取决于胶片的分辨率和摄影镜头的分辨率所构成的系统分辨率,以及摄影机焦距和航高。图形的光谱分辨率:波普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普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时间。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传感器的波段选择必须考虑目标的光谱特征值。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接受波普信号时,能分辨率的最小辐射度差。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某个波段遥感图像的总结信息量与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有关。图像的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时间分辨率对动态监测很重要。

7、使用中心线和节点来表示地下巷道,在次基础上,设计应急路线算法(提示:

连接图和地界斯科拉算法)

答首先对表示中心线的参数曲线进行交点运算,生成虚、实交点,然后对实交点的处理的曲线进行打断操作,生成节点和节点相关的路径,并为每条路径建立对应的相反路径,节点、路径和相反路径共同构成节点---路径网络图采用外层路径优先搜索原则提取图中所有闭环,对所有闭环的边界根据底板宽度进行偏移,连接操作,生成相互贯通的双线巷道。

8、森林发生火灾时,使用GIS的什么工具辅助消防?

所使用的3S技术:GPS可提供全天候实时、高精度三维位置、速度以及精密的时间信息,可对地表空间任一位置准确确定,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及时采集、更新和修正空间数据,同时GPS的快速定位为RS数据实时、快速进入GIS系统提供了可能,保证了遥感数据及地面同步监测数据获取的动态配准、动态地进入GIS数据库。RS直接获取或经转换后为数字化形式;可提供相对高分辨率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可全天候、动态地为GIS采集图像数据。GIS拥有海量的数据管理功能和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应用,能为地球上的空间对象提供数字表达形式,模拟空间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是管理数据、分析空间数据和遥感图像辅助分类的有效工具。从RS中获取信息,由GPS进行定位、定向,再由GIS进行分析处理,并提供各种图形和数学模型,最终提出决策预报方案。 9、综合3s技术设计一套土地相关软件(辅以框图) 10、GIS中的主要数据来源

答:野外数据采集、地图数字化、摄影测量、遥感影像处理、计算所得、历史资料输入。

11、游程编码及其用途 答:游程编码是对具有块状地物的栅格数据进行压缩编辑的一种简单有效地方法,可分为游程终点编码和游程长度编码,游程编码对类型区面积较大的专题图及影像图,数据压缩率较高,易于实现叠置、合并、检索运算,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应用很广。

12、GPS测量中的误差来源有哪些?(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一、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卫星轨道误差、卫星钟差(卫星钟与接收机之间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偏差或漂移);二、与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大气折射误差(包括电离层折射和对流层折射的影响)、多路径效应(接收机天线除直接收到卫星的信号外,尚可能收到天线周围地物反射的卫星信号);三、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观测误差(观测的分辨误差和接收机天线相对观测点的安置误差)、接收机钟差(接收机钟与卫星钟之间存在同步误差)、相位中心位置偏差、载波相位观测的整周不定性误差;四、其他误差来源:地球自转以及相对论效应对GPS测量的影响。

13、从获取载波相位开始,阐述GPS的数据处理的流程。

答:数据采集——数据传输——预处理(如格式转换)——基线解算——GPS网平差(每一步都需要解释) 14、阐述DEM的主要应用:

随着以GIS为核心的3S技术的发展,DEM研究变为目前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在测绘、水文、气象、地貌、地质、土壤、工程建设、通讯、气象、军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在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石油等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DEM用于制图:在测绘中利用DEM可以自动绘制等高线,将DEM回放,按指定

的间距生成等高线,即可绘制出新的等高线图;利用DEM生成三维(3D)透视立体图,是DEM特有的制图功能,用二维平面表示三维现实既方便又逼真;用DEM还可以制作各种数字专题地图以建立数字制图数据库。

DEM与遥感图像的复合:采用等距格网模式的DEM数据,类似于专题制图(TM)获得的数字图像信息数据结构,因此,DEM与遥感图像数据之间的复合,在数据格式方面是十分方便的。DEM与TM复合,一方面可以对地形起伏地区消除或减少其所造成的象元位移,减少误差,校正TM数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地形高程信息,作为资源环境类型划分的辅助参考(如地貌形态、植被、土地利用、土壤、生态景观格局等分类),以提高分类精度。

DEM地形分析: 地形分析是DEM模型的基本应用。通过DEM可以得到有关区域中任一点的地形情况,计算出任一点的离程,与相邻单元合并分析可进行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山脊线、山谷线和高程变化分析,可进行地貌形态分类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等。

军事上的应用:在军事上DEM可用于导航(包括导弹及飞机的导航)、通讯、作战任务的计划、观察哨所的设定等。

15、开发一套GPS的软件用到哪些技术和协议

技术:WEBGIS技术、GPS技术、GIS技术、WebService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数据库应用

协议:GPS协议规范、NEMA0183协议、CDMA(码分多址)无线通信协议;UDP(用户数据包)协议。

16、3S技术集成的目的和意义

答:3S技术为科学研究、政府管理、社会生产提供了新一代的观测手段、描述语言和思维工具。3S的结合应用,取长补短,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RS和GPS向GIS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从RS和GPS提供的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GPS、RS和GIS三者集成利用,构成为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对地观测、分析和应用的运行系统,提高了GIS的应用效率。在实际的应用中,较为常见的是3S两两之间的集成,如GIS/RS集成,GIS/GPS集成或者RS/GPS集成等。对于3S集成技术而言最重要的是应用中综合使用遥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其实时、准确获取数据的能力,降低应用成本或者实现一些新的应用。3S集成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综合的、完整的对地观测系统,提高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能力;相应地,它拓展了传统测绘科学的研究领域。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Geomatics”产生并对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在内的现代测绘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同时,它也推动了其他一些相联系的学科的发展,如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等,他们成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提出的理论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