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l6卷第28期 过专门培训的护士指导下,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一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对有关的数据进行t 74) 测定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GQOL共包括:躯体功 检验。检验水准 =0.05。 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维度,共有20个因子, 2结果 能反映被测试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 两组治疗前后GQOL一74评定比较见表1。 等状况。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QOL一74评定比较( ± )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O.05 3讨论 不仅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而且生活质量也有很大提高, 3.1 指导饮食原则许多最初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不知道进 治疗后2组在GQOL一74比较差异上有显著性,说明在对 行透析治疗后其饮食上也应做相应调整,甚至有些进行过腹 CAPD患者积极对症治疗同时辅助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是极 透治疗的患者也认为可以相对自由摄取水和钠,从而导致水 为必要的。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远期疗效 肿、心衰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往研究中发 需进一步观察。 现,单纯告诉患者限制水分的摄入,尽管患者反映每天很少饮 参考文献: 水,但容量负荷改变并不明显,而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却很快 [1] 张红梅,翁宁,桂季华.腹膜透析患者抑郁发生及相关问 达到预期效果 。本研究通过饮食指导,实验组生活质量明 题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7,6(11):723—726. 显优于对照组。 [2] 李凌江,杨德森.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问卷(GQOL一74) 3.2强化健康教育鼓励患者调整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8—100. 信心,让患者享受生活,鼓励回归社会 。根据个体文化程 [3] 袁真.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指导[J].护理实 度、社会背景、心理个性特点及接受能力不同,找出健康教育 践与研究,2008,5(23):55. 的侧重点,制定针对每位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并严 [4] 王鑫,赵黎佳,甘红兵,等.限制水钠摄入对腹膜透析患 格按照教育计划实施,给予最后评价。本研究中发现,实验组 者血容量和一般状况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03,4 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2):178—179. 3.3加强行为干预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尤其是糖尿病肾病 [5] 欧逸华,张新洲.腹膜透析患者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效果 患者。有研究指出,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发生,不吸烟者 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A):787—788. 为8%,而吸烟者为19%,程度明显重于不吸烟者。本研究结 本文编辑:程琳 2010—09—16收稿 果显示,通过对试验组患者生理、心理功能等方面进行调节,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与护理 刘永戍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江苏苏9'i1 215002) 摘要对68例进行机械通气348 h的新生儿在气管插管下采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68例患儿取痰标 本68份,其中33份菌培养阳性,阳性率48.53%,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茵为本组新生儿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认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VAP)病机制复杂,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VAP 的最佳策略。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0)28—0o64—0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机治疗的68例住院患儿进行痰培养分析,以明确VAP的菌群 48 h后出现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可 分部及药敏结果,为本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问,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导致机械 1资料与方法 通气失败,威胁患儿生命 。为了提高治疗水平,找出相应的 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40例,女28例;早产儿47例, 预防护理对策,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应用呼吸 足月儿2l例;<32周9例,32~37周36例,>37周23例。其 64 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l6卷第28期 中诊断为VAP者33例。原发疾病: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1例, 胎粪吸人综合征6例,新生儿窒息5例,新生儿肺出血3例,肺 炎3例,频繁呼吸暂停2例,重症湿肺、颅内出血、先天性心脏 病各1例。 湿化液使用无菌消毒蒸馏水,气管插管采用一次性无菌物 品 J。喉镜、复苏囊应消毒后使用,并由专人负责检查、保养、 登记。 3.4人工气道的管理本组68例患儿均采用经口气 及时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进 1.2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行有效机械通气,减少VAP发生的有效措施,但频繁吸痰会增 加导管对局部气管的损伤,并可刺激气道分泌物增多,增加细 菌侵入下呼吸道的机会 J。应用呼吸机的早期(48 h内),呼 吸道分泌物不多时,不必2 h定时吸痰,重点应放在按需、有 效上。对机械通气患儿要注意翻身、叩背,通过叩背使痰液脱 落排入气道有利于吸出。吸痰时动作轻柔,严格执行无菌操 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时间I>48 h,全部病例均采用一次性吸痰 管从下呼吸道采集分泌物标本,即从气管导管插入无菌吸痰 管,从下呼吸道抽吸出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所有标本留取后 于20 min内送检,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完成操作。采用美国 Micro Scan auto SCAN4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 物敏感试验。 2结果 在气管插管下取痰标本68份,阳性33例(48.53%),其 中革兰阴性杆菌28例(84.85%),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l4例 (42.42%),大肠埃希菌7例(21.21%),铜绿假单胞菌6例 (18.18%),阴沟杆菌1例(3.03%),革兰阳性球菌5例 (15.15%),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9.09%),表皮葡萄球菌\铜 绿假单萄球菌并念珠菌混合感染各1例(3.03%)。革兰阴性 菌对头孢哌酮敏感40%,哌拉西林39%,头孢他啶36%,头孢 噻肟35%,阿米卡星32%,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15%,革兰阴 性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美罗培南6%,革兰阳性菌 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唑啉38%,万古霉素0。 3护理 3.1 加强NICU病房管理严格控制非本科室人员的流动, 工作人员人室要换衣和换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加强 消毒隔离质量控制。暖箱、监护仪、注射泵、呼吸机管道等都 应严格消毒,预防交叉感染。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减少侵袭性 操作。接触患儿前后要严格洗手,洗手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 第一道防线。Bergmans等 发现发生VAP的患者中有25% 是由于交叉感染所致,而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使细菌减少 103 efu/em ,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正确洗手,切断通过手 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径。病室每月进行空气培养,控制细菌 数低于200 efu/m 。加强院内感染病原菌的监测,为经验用 药提供依据。 3.2合理使用机械通气避免气管内插管和机械通气是预 防VAP的一项有效措施。气管插管使呼吸的自身防御机能受 损,清除细菌的能力降低,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且通气时 间每增加1 d,其患病率就增加1%一3%。反复插管的原因多 为固定不当脱管或技术不熟练。气管插管固定后,应记录气 管插管深度,每班检查并登记。潮湿、松动的胶布及时更换, 防止患儿活动时气管导管脱出。同时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 早撤除呼吸机。 3.3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呼吸机环路是细菌寄居的一个重 要部位,特别是管道中的冷凝水和湿化器等部位,机械通气期 间因定期更换湿化器和呼吸机管道。因为更换呼吸机管道或 进行某些操作移动管道时,可能使含致病菌的冷凝水进入呼 吸道,从而增加发生VAP的机会。因此频繁更换呼吸机管道 不仅不能够减少污染,还会增加VAP的发生 。冷凝水是高 污染物,因避免逆流吸入气管,要求床位护士加强巡视,确保 积水杯置于呼吸机环路的最低位,积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 倾倒在黄色的医用垃圾袋内,严禁随手乱倒,以防交叉感染。 作,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要求有2人共同协作完成,同 时注意固定气管导管以防脱管,每次吸痰时间<15 S,连续吸 痰<3次,吸痰时间过长可致缺氧或低氧血症,吸痰频繁可引 起气管痉挛。对痰液黏稠者用0.9%氯化钠注射液滴入气管 内0.5—1.0 ml以稀释痰液,做到有效吸引。同时应保证呼 吸机吸入气体的有效湿化,调节吸人气体的温度在35— 37℃,湿度保持在70%~90%。 3.5误吸的预防和处理气管插管损害了呼吸道自然防御 功能,口咽部与下呼吸道的自然屏障直接受到破坏,口咽部分 泌物经气管内壁和导管气囊之间的间隙进入下呼吸道。同时 胃肠内细菌通过呕吐和误吸逆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细菌的 定植和感染。另外,平卧位也是引起误吸的危险因素,因此患 儿应取斜坡位,抬高床头15。~30。,头侧向一边,以减少胃内 容物反流,防止误吸 。同时加强口咽部洁净护理,及时清除 患儿口腔内分泌物,以减少分泌物淤积和微生物寄生、繁殖。 4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VAP患儿气管内分泌物培养结果以革兰 阴性杆菌为主(84.85%),与文献报道相近 ,占前3位的依 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42.42%),大肠埃希菌(21.2l%),铜绿 假单胞菌(18.18%)。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头孢 哌酮、哌拉西林、头孢他啶部分耐药,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低;革 兰阳性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由于以上耐 药菌株的大量出现,按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尤为重 要,尽可能避免无依据的经验性用药而导致菌群失调和细菌 耐药菌株增多。 据文献报道,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为10%~60% 。引 起新生儿VAP的病因较复杂,除了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 免疫功能外,新生儿VAP的发生与病室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 交叉感染、呼吸治疗器械的污染、气管插管破坏了气道防御功 能、口咽部定殖菌的吸入、胃食道反流误吸入到气管等多种因 素有关。因此清洁净化的病室环境,有效的洗手,严格规范无 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人工气道管理和呼吸机环路管理,减 少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机械通 气时间,对减少VAP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总之,新生儿VAP 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许多易感因素难以避免,但积极采取相 应的预防措施。许多VAP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梁志科,刘朝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48—150. [2]Bergmans DC,Bonten MJ,Van Tiel FH,et a1.Cross—colo- nisation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f patients in all in一 65 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16卷第28期 tensive care unit[J].Thorax,1998,53(12):1053—1058. [3] Corona A,Raimondi F.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37—39. [7] 游楚明,傅万海,张志刚,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高危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 5:296—297 in the ICU setting[J].Minerva Anestesiologiea,2004,70 (5):329—337. [4] 廖常菊,张会礼,明淑兰,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菌谱 及相关感染路径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7(1):38—4o. [8]Apisarnthanarak A,Holzmann—PazgaJ G,Hamvas A,et a1.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extIlemely preterm ne— onates in a NeonataI Intensive Care Unit:characteristics, 潘静.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12例原因分 [5] 崔玉美,郝立娟,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0. [6] 李小洁,高永芳.婴幼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risk ̄etom and ou ̄omes[J].Pediatrics,2003,112(6): 1283—1290. 本文编辑:王海燕・ 2010—05—24收稿 新生儿黄疸3O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杨志群,刘广丽,周军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通过对30例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0名新生儿 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 因,及时干预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胆红素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0)28-0066—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血清胆 脏负担。 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症状,可分生 2.4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感染性因素主要有 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严重者可致中枢神经受损,产生胆红 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 素脑病。2010年3~4月,我们对3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 疸、母乳不足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痘, 治疗及护理干预,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 而发生率较高,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 生。现报告如下。 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情况好,黄疸于4—12周 1临床资料 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3—5 d,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生理性黄疸23例,病理性 疸…。 黄疸7例;体重≥2 500 kg。住院期间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 3观察 抚触,30例新生儿分别在出院1周进行家访,18例新生儿黄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 疸自行消退,确定生理性黄疸。5例婴儿经常哭闹,睡眠不足, 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大小便量少,考虑是母乳不足,婴儿经皮测黄疸指数平均 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12 mg/dl,建议添加配方奶粉喂养;7例新生儿一般情况好,吃 3.2皮肤颜色观察新生儿黄疽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 奶、大便均正常,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经皮测黄疸指数平 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 均I1 mg/dl,通过询问病史,考虑黄疸与母乳有关,向家属建 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 议停止母乳喂养3~5 d,改为配方奶喂养。随后1周内随访, 高度重视。 11例新生儿黄疸下降,20 d左右消退。只有1例黄疸未消,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 住院治疗,通过蓝光照射及对症治疗,住院l周后治愈出院。 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婴儿吃奶正 2原因分析 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 2.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 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吸吮无力等,应 短,短期内破坏较多,新生儿生成胆红素约是成人2倍以上。 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2.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 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 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 2.3肠肝循环特殊性出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 起的黄疸 。故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 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内B一葡 治疗。 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 3.5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 及为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 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