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摘要:自我国加入WTO以后,我们国家与世界接轨,在这一背景下,国内许多行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其中就包括了纺织行业,特别是国内棉纺织工业作为我国的传统纺织工业,在进军国际市场平台的过程中面临着因产品种类缺陷、产品多样性以及功能性不足而逐渐受到新型纺织品冲击的形势。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纺织面料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纺织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纺织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纺织面料;发展趋势;新材料技术;应用 引言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针织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其中,大量纺织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针织面料产品中。这种新材料不但能有效吸汗、抗菌且生态环保能力较强,还能在生物降解、绿色环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1纺织面料
纺织面料主要是指纺织行业进行产品加工的布料或纺织物,其主要是由一些细小的柔长物,包括纱线、纤维和长丝线,利用一定结构关系编织而成,如交叉、绕结、连接等等。基于这几种结构而编织的纺织面料在进行规格、性质、功能划分方面都是以这几种结构为前提。根据当前纺织面料组织结构可以将其划分为:针织物:主要是由同根纱线的线圈串套形成纬编织物,由平行排列的经纱所形成的线圈串套形成经编织物,线圈是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针织物的主要特点是富于弹性,布面手感柔软,舒服适体,透气,易散脱。主要有汗布、天鹅绒、鸟眼布、网眼布等。机织物:又被称之为梭织物,主要分为平纹布、斜纹布和缎纹布。机织物结构稳定,不具备弹性,但不包括加入弹性纤维的面料,其布面平整,坚实耐穿,主要有雪纺、牛津布、牛仔布、斜纹布、法兰绒、花缎等。无纺布,
又可以称为非织造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等,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阻燃、无毒无味、价格较低、可循环使用等优势,能够应用到隔热,口罩,服装,医用,填充材料当中。
2纺织面料的发展趋势
2.1服装面料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过去,大多数纺织产品将棉布作为主要生产材料,纺织产品的风格较为单一。随着纺织工业技术以及纺织面料的多样化发展,棉型产品在经历了100年的发展历程后,也融入了其他纺织产品的特征。从不同纺织面料产品的名称变化上来看,如府绸作为一种纺织丝绸产品,其名字中就有所体现。再比如,20世纪较为流行的哔叽、华达呢等材料便属于典型的毛型产品,这些材料也成为当时毛型产品的典型和专用名称,而当时市场中占据主体的是棉型产品,且100年前并没有哔叽、华达呢这种材料,这些新型的纺织面料也是近几十年逐渐发展起来并被人们熟知。
2.2交叉材料理念的提出
从材质角度来讲,纺织面料主要包含了丝绸产品、棉质产品等等,而且由于不同材质产品本身特性,也使其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然而在现代时装的快速发展、时尚潮流的追捧下,人们对于纺织面料的审美观也逐渐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其原本具有的独立风格的纺织材料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纺织面料也开始运用不同材质的原材料来进行生产制造,纺织面料风格同样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不但衍生出了大量的全新纺织风格,同时在材料辨识度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国际市场当中逐渐开始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纺织面料交叉材料理念,并用于进行纺织面料较为笼统的介绍。
3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3.1绿色纤维面料
传统天然纤维与新型环保再生纤维面料再生物相容性、透气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具有较好效果。其中,环保再生纤维在使用性能上要远超于传统天然纤维,且具备其他纤维植物缺少的优势,以竹纤维面料为案例:首先,竹纤维面料是中
国自主研发并广泛使用的一种环保式天然纺织材料,需要运用两种方式进行加工。第一种,借助化学方式把竹片处理成竹浆粕,溶解竹浆粕,而后纺织成丝状,深度加工后做成再生竹纤维面料,又被称之“竹粘胶纤维”与“竹浆纤维”,此种加工方法可以保留竹纤维中的天然抗菌成分,即竹琨。第二种,原生竹纤维,又被称之“竹原纤维”与“天然竹纤维”,是借助物理与机械手段处理竹片,这种方式不会损害竹纤维原有特性。竹浆纤维具备很高的可靠性,可以为纤维产品发展提供诸多便捷,而原竹纤维具有环保性特征,能够充分满足绿色发展下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根据系统调查可知,国内服装市场竹纤维产品多以竹浆纤维为原材料,而大众所熟知的竹纤维产品也多为再生竹纤维所制。其次,竹纤维不仅拥有较好染色性和吸湿性,还具备较强的抗菌能力和环保性能。因竹子本身具有一定抗菌性,在生长发展期间不需要施加农药与化肥,故此不会受到污染物影响。基于此特性,可以确保竹纤维制品的生物可降解性与无毒性,保证废弃服装回归自然。这就意味着,运用竹纤维面料的服装不管是出厂,还是废弃,均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3.2抗菌吸排功能性凉爽针织面料
超吸湿快干凉爽纤维材料是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具备较强的导湿快干功效的新型材料。该纤维通过化学改造方式在高分子链上增加聚亲水基团,从而彻底消除涤纶吸湿性差的缺陷,使其整体性能更加接近棉的吸湿效果;此外借助结构优化方式,科研人员在此类材料中增加了多叶型和众多微孔、多层结构,使其内部表面积成倍增加,进而在穿戴过程中形成毛细效应,使水分在纤维吸湿作用下逐步传导、蒸发,表面汗液快速进入到织物并散发到空气中,以此实现吸湿排汗、控制表皮温度的目的,使肌肤始终处于清凉、透气的状态。此外,部分材料增加了银离子截面抗菌涤纶,并在基础纤维层中增加了多层此类材料。在后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借助图层处理技术,使得织物外表面逐步覆盖一层薄膜,构成较为完整的网状拒水层,进而增强舒适感,同时部分织物在外部增加了银锌复合抗菌涤纶,借助材料张力差进一步强化纤维的毛细效应,使得水分扩散更为迅速,人体汗液将迅速进入到纤维织物的反面凹槽,使得此类织物形成单向导湿的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设计师可根据不同需求在不同服装部位适当增加对应纤维功
能层的厚度,以此达成不同的使用需求,而且整体材料手感柔软、滑爽,对于部分要求具备高吸水性的夏季训练服、运动服而言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3.3生物基可降解的针织面料开发应用要点
如果采用更多生物基材料,针织面料开发应用效果会更明显,可在表现一定亲水性的基础上解决二氧化碳问题,表现出较强的技术优势。现如今,在针织面料的开发应用过程中还会使用聚乳酸,这种材料的应用范围最广、性价比最高,在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的占有份额大约为75%。PLA本身便采用了玉米淀粉和相关产物,目前使用PLA与棉、黏胶等材料就能有效完成生物降解过程,在物理机械性能方面也表现出色,具有天然抑菌、吸湿排汗和除螨作用,而且难以燃烧且安全性极高。从PLA材料与人体肌肤接触效果来看,其弱酸性表现良好,针织面料具有极强的悬垂性,因此,其能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服装、内衣、运动休闲服装等生产过程中。
结语
纺织行业的新材料技术发展有助于推进行业技术改造与优化,同时不同类型的材料也可满足不同群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使纺织品行业逐步向健康、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婷婷.探讨新材料技术在纺织面料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纺织,2021,3(01):15-17.
[2]陈殿根.新材料技术在纺织面料的应用发展初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01):25-26.
[3]许春华.浅谈新形势下新材料技术在纺织面料中的发展[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11(10):116-1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