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原理
迟雅
木桶效应,源于木桶理论。木桶理论的大意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也不是取决于全部木板的平均长度,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因为,水的液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要想提高木桶的整体盛水量,关键是要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在后来的管理学上,将这种在少数关键因素上稍微下点功夫,就使得整体水平得以提高的现象,称为“木桶效应”。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讲,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某些属于“短板”的因素,也可能成为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的关键因素。
根据木桶效应,要增加木桶的盛水量,有两条途径:一是提高整个木桶的高度;二是提高木桶中最矮的那块木板的高度。我们讲木桶效应的本意只有一个:在不大动干戈的情况下,在不付出巨大努力的情况下,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就拿那些愿意抱怨的人来说吧,如果将抱怨那个时间,用在自我反省上,找到自己的那块“短板”,补长它,这就是一个有效的自我提升的途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推及到我们个人,每个人就如一只木桶。人无完人,总会有缺点、弱点,而缺点、弱点就如木桶的最
http://www.ycxl.org/
短板。再把每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看作是容水量,那么,为了容纳更多的水,我们必须勇于正视自己的“短板”,然后努力完善它。
人们怎样才能补偿自己的短板呢?
大体的思路是这样的:第一步是要了解自己。要想提高自己,必须首先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第二步是通过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认真加以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知不足而思进取。第三步是正视自己的不足,找出改进或者补偿的办法。第四步是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真的能做到这四步,也就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了,也就可以使自己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了。但是,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对待自己的错误、缺点、弱点,采取鸵鸟策略,将头埋在沙子里。或者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这也是人性的一个弱点。其实,这是相当不明智的。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一定有很多人听说过。猪八戒看到自己的丑态,却不承认镜中的怪物是自己,一怒之下砸碎了镜子。可这一砸,却使自己的丑态无限扩大化——千千万万的小镜子里反映出千千万万个猪八戒。
猪八戒就是猪八戒,即使砸碎了镜子,它也仍然是丑八怪。所以,我们对待自己的缺点,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勇敢面对它,正视它,想办法弥补它,是吗?
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听之任之,势必自食其果。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得不到领导的信赖,得不到群众的拥戴,往往不是因为他真的一无是处,而是因为他自己有致命的弱点,或者有让人难以容忍
http://www.ycxl.org/
的缺点。职场上是这样,人际交往也是这样,有的人,总以为别人对不起他,而且能说出一大堆理由。他也不反思一下,当一个人认为你不好的时候,很可能是对你的误会,或者是认为你不好的人有问题,但是当所有的与你接触的人都跟你合不来的时候,问题出在哪里?肯定是你自己出了问题!
这样反思就会有助于个人的进步。每个人要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到底什么地方是自己的“短板”。这样做,或许会使自己在不付出巨大努力的情况下而获得长足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秦始皇虽破天荒地统一了中国,但其暴政亦断送了他的江山;庞涓有才,周瑜有才,可狭窄的心胸也叫他们断送了性命;项羽、关公英勇善战,可惜目中无人,最终亦难成大业„„可见“短板”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让无数英雄功败垂成,甚至使他们命丧黄泉。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就更应该重视这块令无数英雄折腰的“短板”。
春秋时代的蔡桓公,可以说是不敢正视自己、讳疾忌医的典型。神医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就指出他身上有小毛病,但蔡桓公不相信,还认为扁鹊多事;第二次见面,扁鹊说桓公病情已经加重,蔡桓公仍不相信。这样若干次后,蔡桓公习以为常了。一次扁鹊遇到蔡桓公时绕道而行,蔡桓公忙问为什么。扁鹊回答说:(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君之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生死的神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我因此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就
http://www.ycxl.org/
病死了。这故事真令人感慨啊,本是区区小病,却不肯承认事实!我想,蔡桓公如果活在当下,知道这个“木桶效应”,正确看待自己的病,然后着手医治,就不会发展到夺他性命的地步了吧!
对待自己的生理疾病,不应该讳疾忌医,对待自己的心理疾病也不应该讳疾忌医。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对待自己的缺点、弱点,也不应该采取遮遮掩掩的态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根据木桶效应原理,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并且尽快地改正它,那就会使自己在不付出大的努力的情况下,活得长足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看上去挺聪明的,但是就是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不是眼睛向内查找自己的不足,而是热衷于眼睛向外,凡事喜欢外归因,经常是牢骚满腹,怨声载道。
希望这些人明确了木桶效应原理之后,少一些抱怨,多多审视自己的“短板”,取长补短。在生活中,智慧地运用“木桶效应”,正视短处,勤于取长补短,那么,他就会成为自己生命和事业的优秀管理者。
取长补短与扬长避短,这两个词一个是“补”一个是“避”,“扬长避短”与“取长补短”,虽只一字之差,意思却明显不同。智者提倡扬长避短,它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和行为准则沉淀于文化之中。智者善于“扬长避短”。比如:演艺圈里,从《三国演义》到《雍正王朝》再到《长征》的唐国强,在观众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2002
http://www.ycxl.org/
年,凭借在《长征》中的出色表演,唐国强得到了“美菱杯”观众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演员金奖,使他的演艺事业达到了又一个顶峰。有观众问唐国强,有没有信心演好《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民,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演不了,并且说还有一些角色也演不好,比如说鲁智深等。因为每个演员由于外型、气质等天生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大家都在尝试突破自己,但不是任何角色都能够胜任。唐国强强调说:“聪明的人要懂得去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让他走到事业的颠峰。善于“扬长避短”和注意“取长补短”,二者并不矛盾。
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他一定能够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取长补短,脚踏实地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迈进。同时,他也一定懂得,正视自己的不足,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