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共聚物组成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共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了解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特点;
3.测定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的组成。
二、实验原理
1、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的共聚
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的共聚反应是以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进行的溶液聚合,由于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于溶剂而沉淀析出,因而又称沉淀聚合。
顺丁烯二酸酐由于结构对称,极化度低,一般不能自聚。但是它能与苯乙烯很好地共聚,这是因为顺丁烯二酸酐上有强吸电子基,使双键上电子云密度降低,因而具有正电性。而苯乙烯具有共轭体系的结构,电子的流动性相当大,电子云容易漂移。它们之间会产生如下作用:
- 14 -
HCH2CHCCOCHCOHCH2COHCCOCHCOOHCH2CO
共聚组成方程为:
HCCOCHn COr1f1+f1f2
F1=22
r1f1+2f1f2+r2f2
当r1→0,r2→0时,这两种单体的均聚倾向都极小,而互相共聚的倾向则很大,最后形成一种交替排列的共聚物,共聚物组成为F1=1/2。苯乙烯(M1)-顺丁烯二酸酐(M2)共聚的竞聚率r1=0.04,r2=0.015,r1· r2=0.006。若两者以1∶1(mol)投料,则得到的是接近交替共聚的产物。
2、共聚物组成的测定
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的测定,是根据共聚物中酸酐的反应。首先,共聚物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解: H
CH2C
2
HCCOCHC2NaOH (in excess)dissolutionHCH2COHCCONaCH
O
n On
CONaO- 15 -
剩余的NaOH用HCl滴定,这样就可求得共聚物的组成。
由于共聚物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高分子化学反应,它有其自己的特点。如:反应速度较慢,反应不易完全等。因此,共聚物与NaOH能否完全反应,溶解是该实验成败关键之一。
三、仪器与试剂
搅拌器、调压变压器、封闭式电炉、水浴锅、四口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温度计(100℃)、氮气导管、烧杯、锥形瓶(250mL)、培养皿、氮气袋、酸式滴定管、量筒(100mL)、移液管(20mL)。
苯乙烯(C.P)、顺丁烯二酸酐(C.P)、偶氮二异丁腈(A.R)、苯(C.P)、NaOH溶液(0.5mol/L)、HCl溶液(0.5mol/L)、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1.共聚物的合成:
a. 在250mL四口瓶上装上温度计、搅拌器、球形冷凝管及氮气导管。
b. 将100mL苯、5.9g顺丁烯二酸酐加入四口瓶中,加热并搅拌。升温至50℃后,顺酐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
c. 加入苯乙烯6.2g和偶氮二异丁腈0.020~0.025g(精确称取),通N210分钟,然后加热至反应温度75~77℃。
d. 反应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在反应物渐渐变稠,搅拌困难时,停止反应(约一小时),冷却后将产物倒出,用布氏漏斗过滤,滤液倒入回收瓶中。
e. 将滤瓶置于1000mL大烧杯内,用水洗至pH=7,最后一次用60℃蒸馏水洗,用布氏
- 16 -
漏斗过滤抽干。将产品置于培养皿中,在真空烘箱中60℃烘干,称量计算产率。
2.共聚物组成的测定:
a. 在两只250mL锥形瓶中,分别称入经研细的共聚产物0.5g(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用移液管各加入20mL 0.5mol/L的NaOH溶液。
b. 在锥形瓶上装上回流冷凝管,在沸水浴上加热反应,待物料完全反应,成无色透明后,用少量蒸馏水洗冷凝管后,取下锥形瓶。
c. 样品冷至室温后,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至无色即为终点。 d. 平行滴定两个样品,按下式计算共聚物中顺酐的重量百分数,取其平均值。
W顺%=
五、注意事项
(NNaOH⋅VNaOH−NHCl⋅VHCl)98.06×
2×W共×1000
a) 共聚时,反应瓶应干燥,不能有水。否则,实验易失败。
b) 沉淀聚合凝胶效应使反应自动加速加剧,在反应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由于反应放热而引起冲料。
c) 为提高产率,可在反应后期,将反应温度升至80℃反应。
六、思考题
1.合成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及测定该共聚物组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对所得共聚物的产率及共聚物组成的实验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并请分析原因。 3.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高分子化学反应,试比较高分子化学反应与低分子化学反应的异同点。
- 17 -
七、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高分子化学实验》。 2.吴承佩、周彩华.《高分子化学实验》,安徽科技出版社。
- 1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