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11260-实变函数A-教学大纲

2020-12-15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实变函数A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01411260 课程中文名称:实变函数 A

课程英文名称:Real Variable Function A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学期:4

总学时:72 (理论72学时) 总学分:4.5

二、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通过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使得学生掌握数学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集合及集合的势,勒贝格测度和一般测度理论,可测集与可测函数,勒贝格积分等,为泛函分析、非线性分析和偏微分方程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本课程为数学专业的基础课,因此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测度论的基本思想,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建立数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开拓视野,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

(1)熟悉集合的定义及相关的性质、概念,包括开集、闭集的定义及构造。 (2)了解集合的势及分类,能够通过对等的概念求取常用集合的势。

(3)知道集合测度的定义,并能够计算集合的测度,了解可测集类与Borel集类的区别与联系。

(4)熟悉可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可测函数列的收敛性;可测函数的构造。 (5)熟悉勒贝格积分的定义及其性质,积分序列的极限;黎曼积分与勒贝格积分的比较,可测与可积的关系;微分与积分;勒贝格一斯蒂杰积分。

(6)掌握勒贝格积分与黎曼积分的区别,并理解勒贝格积分在处理极限与积分,极限与微分的换序关系方面的优越性。

3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 集合与势(16学时) 1.1 集合及其运算

1.2 集合函数,集合间的映射 1.3 集合的基数

1.4 实直线上的开集和闭集

1.5 N维欧式空间中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点集的极限点

1.6 N维欧式空间中的基本点集:闭集,开集,Borel集,Cantor集 1.7 点集间的距离

重点:开集的构造、势与对等; 难点:势的定义、高维集合的构造。 2 勒贝格测度(16学时) 2.1 勒贝格测度的引言 2.2 点集的Lebesgue外测度 2.3 可测集与测度

2.4 可测集与Borel集的关系 2.5 正测度集与矩体的关系 2.6 勒贝格可测集的性质 2.7 无界实数点集的可测性 重点:可测集的定义与等价条件; 难点:Borel集的概念。 3 勒贝格可测函数(12学时) 3.1 可测函数的概念 3.2 可测函数的性质

3.3 可测函数序列的几种收敛及关系 3.4 鲁津定理

重点:可测函数的构造(鲁津定理),三种收敛性及其相互关系;

3

难点:叶果洛夫定理。 4 勒贝格积分(14学时) 4.1 勒贝格积分

4.2 无界集上的勒贝格积分 4.3 勒贝格积分的性质

4.4 积分序列的收敛,控制收敛定理 4.5 比较R积分和L积分 4.6 集合的直积,付比尼定理

重点:勒贝格积分的三大定理(控制收敛定理、列维定理,法杜引理); 难点:勒贝格积分的定义。 5 微分与不定积分(8学时) 5.1 单调函数的可微性、有界变差函数 5.2 不定积分的微分、绝对连续函数

5.3 微积分基本定理、分部积分公式与各分中值公式

重点:讨论微分与不定积分之间的关系,刻画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成立的条件; 难点:有界变差函数与绝对连续函数等概念。 6 L空间(6学时)

6.1 L空间的定义、基本不等式, 6.2 L空间的完备性,可分性以及范数。 重点:L空间的完备性,可分性; 难点:L空间的完备性如何界定的。

ppppp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所有授课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和黑板教学结合的方式。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无

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

前续课程:数学分析;

3

后续课程:泛函分析。

八、参考教材及学习资源

[1] 周民强. 实变函数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程其襄等.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江泽坚 吴智泉.实变函数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1994 [4] 郑维行, 王声望.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九、考核方式

教学基本要求项 (1)—(6) 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 占总成绩的比例 100%

撰写人签字: 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