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支持单位:开封市农科种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花生、玉米、小麦、棉花、西瓜、大豆等作物断品种,事长姚油志地址:开封市金明区杏花营镜电话:0378一28210313162236乃凡“十五”期间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价格及收益着农民增收曾广伟(河南省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队,河南郑州4阳())2作为传统农业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产品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其生产成本及出售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影响着农民的收入。1“十五”期间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价格及收益情况生产成本持续上升。2001年至2o05年五年间,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了36.06%,平均每年上升2.67%。成本上升呈现前两年平稳,后三年明显加快的特点,这与整个物价水平的走势是基本一致的。生产成本的两个部分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的变化幅度不同,物质费用上升幅度高于人工费用,主要是化肥、农药、种子、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物资用量变化不大。以中稻为例,2。。5年与2。。。年相比,每亩化肥用量减少1o.75%,而化肥金额却上升了27.93%,每亩农药费、种子费、机械作业费在使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上升了50.31%、14.55%和145.o3%。人工费用上升主要是劳动日工价提高,用工量基本不变,这里劳动日工价是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计算的,即劳动日工价=本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本地上年劳动力负担人口数/全年劳动天数,它主要受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仍以中稻为例,2005年每亩用工量、劳动日工价为13.69d和31元,分别比2o00年增长了一1o.22%和23.8%。可见,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呈刚性上升,价格是影响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出售价格大幅上涨。与生产成本走势相同,主要农产品出售价格变化也呈前低后高。2o05年比20O0年,除谷物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涨幅较小外,其它五种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38%以上,其中,中稻、粳稻、花生价格涨幅超过50%。虽然仍有一些主要农产品的出售价格尚未达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历史最高水平,但总体上讲主要农产品出售价格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量相对稳定,产值明显增加。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5年来由于受气候、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及丰年歉年之别,年间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变化不大。2005年与2000年相比,6个品种3个增产3个减产,除了玉米单产增加超过1既以外,其它四个品种单产加,与价格变动相对应,除谷物产值增幅低于38%外,其它5个品种产值增加均大于这个幅度,其中:中稻、粳稻、玉米产值增幅超过5。%。收益成倍增长。由于主要农产品产值的增加超过成本上升的幅度,收支相抵,收益明显增长。加上国家减免农业税等优惠政策的实施,’‘十五’,期间主要农产品净利润翻了一番,增幅大大高于价格、产值及成本的增加,是1997年以来农产品收益增加最快的时段。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农产品的利润基数比较低,其收益增加的绝对额是有限的。而且,2。。5年由于农产品价格、产量变化不大,成本继续上升,收益已经有所回落,应引起注意。比较收益发生变化。各种农产品由于价格、产(利润)水平是不相同的,甚至相差很大。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粮食作物收益增幅大大高于经济作物。2005年与2。。。年比,中稻、粳稻、玉米三种粮食平均净利润增长近7倍,棉花、2.o1%。这主要是价格、成本两个因素双向作用的结果。上世纪末粮食价格跌人了谷底,粮食生产处于亏损边缘,策的作用,使三种粮食平均出售价格上涨了53.4%,比两种经济作物产品价格涨幅高出近10个百分点。2007年第6期增减均不明显。产值则得益于价格的上涨而明显增量、成本变化不一,收益烤烟两种经济作物平均净利润增长仅为种粮收益甚微,而一些经济作物产品价格仍比较坚挺,保持了一定的收益水平,客观上两者价格恢复上升的空间不同,加上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价格等政工作研究★支持单位:平顶山市平丰种业有限公司平丰6号、平丰8号等韭菜种子所长:刘宏敏平顶山市农科路5号电话/传X;0375一4943683相反,由于粮食生产成本的刚性,使其随价格及收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空间相对较窄,加上国家鼓励农民种粮的优惠政策的作用,使三种粮食平均成本上升植面积及蚕茧产量都受到影响。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明显偏高,而且呈仅为16.12%,而同期两种经济作物生产成本上升了31.23%。因此,“十五”期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价关系、比较收益发生了变化,从成本利润率看,刚性上升,既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也不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偏高的原因有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管理可以说是趋于合理。2主要农产品生产收益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主要农产品收益增长是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种植业是河南传统的农业,全省绝大部分农户都以种植农作物为基本经营方式,主要农产品生产收益直接涉及到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十五’,期间河南每亩主要农产品使农民增加纯收入(净利润)81.67元,以上述六种农产品平均来代表全省农业生产收益水平,按照“十五’,全省平均农民人均播种面积2.266亩计算,则农民人均增纯收入185.06元,与统计调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86.21元是吻合的,也就是说“十五”期间河南农民人均通过种植主要农产品增加纯收人约185元,平均每年增收37元/人,约占整个增加的纯收入的1/3。如果包括传统的养殖业,这个比重将超过一半。因此,以主要农产品为代表的种植业生产收益增长是农民增收的最基本途径。价格仍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基本和主要因素。主要农产品收入(产值)增加有93.29%是由价格因素引起;从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看,2。。5年与2。。。年相比,主要农产品每亩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减少了12.45%,每亩用工减少了3.2叽,也就是说生产成本增加完全是由价格因素造成的。价格作为一个经济杠杆还通过对生产的调节间接地影响到农业收益,每当某种农产品价格变动时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它的生产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农产品价格的逐步放开,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使农产品生产大起大落。“十五’,期间,随着农产品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这种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有一些农产品,尤其是经济作物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以桑蚕茧为例,每5okg鲜茧出售价格由2000年的561.02元跌到2002年的488.43元,又涨到2。。5年的983.66元,最大差价达到一倍,使桑叶种露纷应洞种业导报水平及经营规模等多方面的因素,而降低成本也是多方面、多途径的。在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目前降低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仍有不少1替力。从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毗邻的两个县、同一个县的两个点(村),同一个点的两个户之间生产同一农产品的成本相差悬殊的现象。不同的科技含量生产成本也有差别,前几年,我们曾对优质水稻和普通水稻生产成本进行比较调查,结果优质稻生产成本比普通稻低约5%,而成本利润率高10个百分点以上,前者投人产出率明显优于后者。因此,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在农产品供求平衡尤其是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千方百计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对增加农民收入要比提高农产品价格容易得多。不同的农产品对农民增收的意义不同。按照现行的统计口径,农民纯收人分为实物(折款)和现金两部分,从质性上讲这两部分是一样的,但从意义上讲有所不同。实物部分是自产自用的,农民关心的是这些实物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价格);现金部分主要是通过出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取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支出,农民最关心它的价值(价格)。主要农产品中粮食、油料主要属于实物收入部分,而经济作物产品主要是现金收入部分,两者对农民增收的实际意义是不尽相同的。随着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和市场竞争的国际化,经济作物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加大,传统的经济作物产品要通过大幅度提高价格来增加收入也受到制约,如桑蚕茧“十五”期间价格、收益(利润)均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传统的经济作物生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也受到挑战。概括地说,粮食生产是农民收入的基础,粮食价格是农产品价格的中心,它在农民增收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经济作物生产是农民现金增收的基本途径,它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产品的商品部分是增加农民收人工作研究★支持单位:河南联丰种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小麦、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种子地址郑州市农业路推博大厦1205室电话0371一65730257蔽事长:65730250黯的主题,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思考和建议3.1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如上所述,以主要农产品为代表的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只有牢牢地打好这一基础,才能保证农民增收,并增强农民增收的后劲。应着重抓好几个要点:.3141稳定粮食生产一是稳定粮食价格,要根据粮食生产成本合理制定粮食收购保护价,充分发挥粮价的中心作用,保证种粮合理收益,防止“谷贱伤农’,,同时规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积极探讨有效的农资价格管理机制,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防止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减轻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二是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继续对主产区种粮农民直接补贴,逐步对种粮食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直接补贴。三是建立好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制度,稳定粮食供求及价格,防止粮食生产的过大波动。3.1.2发展经济作物生产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及生产条件,发展最适合本地种植的、有优势的产品,如河南优质小麦生产就是明显的优势。其次,生产区域要相对集中、经济作物产品一般作为工业原料,客观上需要一定数量规模、集中生产,有利于产、供、销的衔接,降低生产成本,发挥规模效益。.313加大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要按照多予少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公共财政要向农业倾科。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及环节的投入,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应以免征农业税为契机,减免对农业、农村及农民的各项费用,坚决制止一切对农业、农村及农民的各种乱收费或摊派,减轻农民负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2创新农业增收的途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传统的农民增收途径和办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有些作用正逐步减弱,有些已经行不通了。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努力探索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办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要求。近年来,各地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有益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开辟了一些新的途径,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推广或借鉴。3.2.1加大科技投人,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从调查可见,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仍有不少的提高潜力,应通过培育良种、改进耕作方法、科学使用肥料等提高农产品单产,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市场的需要,逐步按照国家及国际农产品质量认证要求进行生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2.2扩大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生产规模小、市场信息不灵、产供销脱节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几个突出问题。因此,要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转包、转让、委托经营等方式,适当集中生产经营,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要通过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加农户等有效方式,理顺好农产品产供销关系,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充分利用土地、水面等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增强农民增收的后劲。3.2.3发展名特优农产品名牌、优质、特色农产品一般产量高、品质好、销路畅、效益可观,是农业生产及农民增收的亮点,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本地优势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尤其是推广使用优良品种,是吹糠见米的办法,它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都有明显的作用。3.3扩大非农产品增收的份额我国农业资源比较贫乏,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用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活了占世界人口的1/5。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这种状况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症结,因此,提高农民增收中非农部分的比重是今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一个主攻向和必然选择。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