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Mav 2013 第26卷第3期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V01.26 No.3 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与翻译技巧 潘晓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变得快捷、多渠道,同时,也给新闻报道的阅读带来一定的挑 战。伴随着互联网的海量信息,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读者对新闻的阅读越来越看重新闻标题的质量,好的新闻标 题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和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闻标题;修辞;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3)03—0157—02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由传统的纸质报 只会让人对其敬而远之,把标题写成诗歌创作又让人不知其 刊新闻时代进入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 所云。作为面向大众的新闻媒体,新闻的通俗易懂是其最基 的到来,使得人们在获得信息时拥有了便捷性和多渠道性, 本的特点,这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基本要求。 面对信息爆炸的今天,读者的精力和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 形象生动的新闻标题往往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使其进 读者在阅读新闻时,往往是浏览一下标题,对当前的时事要 发出强烈的阅读兴趣;枯燥乏味的新闻标题则会让读者看后 闻有个大概的了解,如果有感兴趣的标题,再进行通篇的阅 味同嚼蜡,丧失阅读的兴趣。很多新闻,尽管内容平淡无奇, 读。由此可以看出,新闻标题已经成为读者是否阅读新闻的 却因为一个好的标题而引起读者的关注;相反的,那些内容 判断标准。新闻标题做为一篇新闻的题眼,它不仅要求能够 尽管翔实的新闻,却因为一个不恰当的标题而与读者失之交 反映出基本的新闻事实,还要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来加以润 臂。 色,对国外的新闻引进时,利用翻译技巧,能使标题起到画龙 2新闻标题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点睛的作用,这样的标题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也能在 2.1 双关 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出奇制胜。 双关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双关的存在,主要得益于 1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 我们国家文字的博大。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在汉语里 修辞的本义即指对言论的修饰,也就是通过多种语言手 有很多的同音词或者同义词,为双关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 段来丰富自己的用语,以期望得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修辞是 件。使用双关,其目的在于让语句同时具备字面意思和内里 新闻标题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利用修辞手法,可以让一则平 意思,形成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格,如“东边13出西边 铺直叙的新闻标题变得简短、精炼又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 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是双关语里的经典。在新闻标题上 新闻标题的修辞具有如下特点: 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其目的也是一样,就是通过字面意思 1.1准确精炼 和内在的含义,让标题别具韵味而让人兴趣盎然。如《千里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高度浓缩,不论是政治新闻、 赴蓉,只为活出个熊样》(三秦都市报2004/03/11/AI8版), 体育新闻还是娱乐新闻,都必须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新闻的 这则报道主要是讲2004年一只在天津受虐的黑熊艾玛被送 内容,不然就是风马牛不相及,让人不知所云。新闻标题在 使用修辞手法时,并不是要对事实进行夸张或者扭曲,那些 到成都的事情。“只为活出个熊样”字面上是指黑熊去成都 治疗只为能够像一只熊一样好好地活,另一方面,“熊样”则 言辞花哨华丽而又言过其实的新闻标题,只会让人嗤之以 道出了对虐熊者的谴责。 鼻。新闻标题作为一篇新闻的眼睛和门户,需要的是准确的 描述和字句的精炼。 2.2比喻 1.2通俗易懂 比喻就是打比方,主要是通过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 新闻不是做学术报告也不是搞文章创作,它的受众可能 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喻另一个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 是各级政要、大学教授或者环卫工人,一则拗口的新闻标题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和博喻,能够起到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 收稿日期:2013—04—03 体、化冗长为简洁的作用,在新闻标题中是使用的最多的修 作者简介:潘晓莹(1984一),女,湖北枝江人,助教,硕 辞手法。如《张高平案由杭州政法界“女杀手”侦办称时间 士。研究方向:翻译。 精确到秒》(央视国际2013—03—31),在该新闻题目中把该 一157— 案的政法界人员比作“女杀手”,达到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 另一方面,这是由于该检察院的聂海芬女探长的工作可以将 一句子的意思。如:Deal reached with IAEA.(Apr.24,2008, China Daily),如果不添加注释性词语,则翻译为:与IAEA达 个杀人犯处以死刑的缘故。 成协议。事实上,IAEA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缩写,通过新闻 稿我们也可以知道这里其实是省去了伊朗,故应该翻译为: 2.3 比拟 比拟就是把一些事或者物当做人来写,使其具有人的行 为或者性情,从而使得标题生动、形象。如:《广东:大雨还要 “赖”三天才走》(南方日报2013—03—31),一个“赖”字生 动地把广东大雨比拟成一个人,而且传神地向读者传达出对 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协议。再如:Older,Wiser,Ca1. mer(人愈老,智愈高,心愈平);Accuser Accused(原告没当 成,反而成被告)。 3.3灵活处理原标题修辞特色,充分发挥汉语优势 广东大雨的厌恶和无奈之感,通过阅读新闻稿,我们也看出 了广东大雨造成的危害。 新闻标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设问、映衬、反复等,这里就 不一一赘述。 3新闻标题的翻译技巧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国际新闻中,英 语新闻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在英语新闻中,标题同样起着很 大的作用,作为一篇新闻的缩写,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就显 得十分重要了。下面讲讲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技巧。 3.1 直译或基本直译新闻标题 直译是英语翻译中的基本方法,在含义明确而又不至于 引起读者误解的情况下,直译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原标题的 语言结构和内容,带给读者原汁原味的欣赏。在直译中则有 短语式直译,如:At the Top of the World(位于世界之巅)、 Feather in the Wind(风中的羽毛);句子式的直译,如:Don’t Cry for Me,England(英格兰,别为我哭泣)、Who Brings the Beauty to You(她把美丽带给人间)。这些标题通过直译能够 将原文的信息直接简明地传达给读者,既方便读者也忠于原 文。此外,在翻译时,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一般现在时来代 替其他各种时态,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现实感和生动性,拉 近读者与阅读对象的情感距离,这也正是新闻学中的Jour- nalistic Tense(新闻现在时),其作用就是增强所报道事件的 新鲜感,如Tremor Rocks Ecuador,Pero(厄瓜多尔和秘鲁遭遇 地震)、U.S.Forces Step up Pressure on Rebels in Najaf(美军 高压对待纳杰夫暴乱分子)。 3.2增加注释性词语 英语不同于汉语,汉语的字词十分短小精炼,一两个生 动的词语就能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意思;而英语则需要较多 的文字来加以表述,但是,新闻标题的限制使得英语在拟题 目时基本在一行以内。再则,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一些 在西方国家常用的短语、句式并不能为我们所理解,因此,在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中要增加注释性词语,以求完整地再现 一158一 在英语新闻翻译时,英语里面的一些典故、俚语俗语并 不能很好地为我们所用,即使勉强翻译出来,也不能让受众 很好地理解,在这个时候,我们对原标题就要采用意译,只需 基本意思是和原文一样,但究竟要做怎样的比喻或者其他的 修辞,就主要看我们如何发挥汉语的优势。当然,在这样的 意译过程中,还是有几点要注意的:一是能直译就直译,不能 直译才意译;二是意译时不能脱离原标题的基本含义;三是 要尽量使用和原标题一样的修辞手法。比如:Pei’s Pyramids Puzzle Paris(贝氏的金字塔使巴黎困惑不解),这篇文章标题 里的四个词都以…P’开头形成头韵,作者标题的灵感很可能 来自贝氏(Pei)、金字塔(pyramid)、巴黎(Paris)这三个词,而 作者的匠心表现在他所选用的“puzzle”一词,它不仅使标题 构成了头韵,而且表现出贝氏作品的惊人程度;To Buy or Not to Buy Is the Question for Homebuyem(买还是不买是购房人的 大心事),这里就用到了出自莎士比亚的名剧Hamlet中的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的典故。 一篇好的新闻的标题,能够激发出人们的阅读兴趣,这 也是人们常说的“题好文一半”。新闻题目的拟定是一个艺 术创作的过程,我们只要善用各种修辞方法和翻译技巧,不 草率不浮夸,必定能够创作出一个恰当的好题目。 参考文献: [1]刘池.如何画龙点睛——试论新闻标题与修辞[J].安徽 文学,2010,(2). [2]王永康。顾飞荣.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J].科技文汇,2008,(11). [3]周卿.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策略[J].科教文汇, 2oo8,(8). [4]靳冬英,姜义梅.浅谈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J].中国校外 教育,2011。(1). 责任编辑:李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