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非流动负债
一、单项选择题
1、安泰公司于2010年7月1日按面值发行三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年利率为8%(不计复利)的债券,债券的面值总额为500万元。该公司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建造固定资产,至2010年12月31日工程尚未完工,计提本年长期债券利息。该期债券产生的实际利息费用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作为在建工程成本。则该公司2010年末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为( )。
A.借记在建工程20,贷记应付债券20 B.借记在建工程40,贷记应付债券40
C.借记在建工程40,贷记应付利息40 D.借记在建工程20,贷记应付利息 20
答案:A
解析:本题中,至2010年12月31日,企业债券发行在外的时间为6个月,该年应计的债券利息=500×8%×6/12=20(万元)。由于该长期债券为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因此利息20万元应记入“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
2、某企业发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按其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应该记入( )科目。
A.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B.应付利息
C.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D.应付债券——面值
答案:B
解析: 对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
3、甲企业2010年7月1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债券200万元。该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票面年利率为6%。甲企业2010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 )万元。
A.200 B.206 C.210 D.250
答案:B
解析:应付债券账面余额=200+200×6%×6/12=206(万元)。
4、甲公司于2011年1月1日向B银行借款1 000 000元,为期3年,一次还本付息,合同利率为3%,实际利率为4%,为取得借款发生手续费27 747元,2011年末“长期借款”科目余额为( )元。
A.1 011 143.12 B.1 002 253 C.981 143.12 D.972 253
答案:A
解析: 取得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972 253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27 747
贷:长期借款--本金 1 000 000
2011年末计提利息的分录
借:财务费用 38 890.12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30 000
--利息调整 8 890.12
5、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1日折价发行4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1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10%,发行价格为90万元。债券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假定实际利率是12%。该债券2011年度确认的利息费用为( )万元。
A.6.5 B.10 C.10.8 D.7.5
答案:C
解析:2011年度确认的利息费用=90×12%=10.8(万元)。
6、就发行债券的企业而言,所获债券溢价收入实质是( )。
A.为以后少付利息而付出的代价 B.为以后多付利息而得到的补偿
C.本期利息收入 D.以后期间的利息收入
答案:B
解析:溢价收入实质是为以后多付利息而得到的补偿。
7、A公司经批准于2011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可转换公司债券1 000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债券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利率为8%,利息于每年年末支付。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为每股10元,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不足转股部分按每股10元以现金结清。则发行时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为( )万元。[(P/S,8%,5)=0.68,(P/A,8%,5)=3.992]
A.879.6 B.120.4 C.0 D.1 000
答案:B
解析: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1 000×0.68+1 000×5%×3.992=879.6(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1 000—879.6=120.4(万元)。
8、某公司于2011年1月1日对外发行3年期、面值总额为1 000万元的公司债券,债券票面年利率为7%,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实际收到发行价款1 054.47万元。该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折价,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经计算确定其实际利率为5%。2011年12月31日,该公司该项应付债券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余额为( )万元。
A.54.47 B.71.75 C.37.19 D.17.28
答案:C
解析:2011年末该债券“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余额=(1 054.47-1 000)-(1 000×7%-1 054.47×5%)=37.19(万元)。相关分录: 2011年1月1日,发行时的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 054.47
贷:应付债券——面值 1 000
——利息调整 54.47
2011年12月31日,相关分录为(假设该债券的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借:财务费用 52.72(1 054.47×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7.28
贷:应付利息 70 支付利息的分录略。
9、甲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每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该公司债券票面年利率为5%,面值总额为300 000万元,发行价格总额为
313 347万元;支付发行费用120万元。假定该公司每年年末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折价,实际利率为4%。2011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为( )万元。
A.308 348.56 B.310 756.08 C.308 186.32 D.308 008.20
答案:C
解析: 2010年度:
借:银行存款 313 227 (313 347-120)
贷:应付债券――面值 300 000
――利息调整 13 227
借:财务费用等 12 529.08 (313 227×4%)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 470.92
贷:应付利息 15 000
借:应付利息 15 000
贷:银行存款 15 000
2010年末该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300 000+13 227-2 470.92=310 756.08(万元)
2011年度: 借:财务费用等 12 430.24(310 756.08×4%)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 569.76
贷:应付利息 15 000
2011年末该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310 756.08-2 569.76=308 186.32(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按面值发行债券,按期计提利息时,可能涉及的会计科目有
( )。
A.财务费用 B.在建工程 C.短期借款 D.管理费用
答案:AB
解析: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则每期计提利息时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则本题答案应该选AB。
2、下列关于企业发行一般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有( )。
A.无论是按面值发行,还是溢价发行或折价发行,均应按债券面值记入“应付债券”科目的“面值”明细科目
B.实际收到的款项与面值的差额,应记入“利息调整”明细科目
C.对于利息调整,企业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选用实际利率法或直线法进行摊销
D.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应付债券的面值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当期的债券利息费用
答案:AB
解析:利息调整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选项C错误;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应付债券,企业应按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债券利息费用,
选项D不正确。
3、下列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有( )。
A.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
B.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对负债成份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确定负债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
C.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D.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比例进行分摊
答案:ABD
解析:选项C,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三、业务题
1、A公司2009年1月1日从B公司购入甲生产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购货合同约定,甲生产设备的总价款为2 000万元,当日支付800万元,余款分3年于每年末平均
支付。设备交付安装,支付安装等相关费用20.8万元,设备于3月31日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设备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假定同期银行借款年利率为6%。 [( P/A,6%,3)=2.6730,(P/A,6%,4)=3.4651] 要求:(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及未确认融资费用;(2)计算A公司2009年、2010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及应计提的折旧额;(3)编制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与该设备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1)总价款的现值=8 000 000+12 000 000/3×(P/A,6%,3)
=8 000 000+4 000 000×2.6730
=18 692 000(元)
设备的入账价值=18 692 000+208 000=18 900 000(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20 000 000-18 692 000=1 308 000(元)
(2)2009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12 000 000-1 308 000)×6%=641 520(元)
2010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12 000 000-1 308 000-(4 000 000-641 520)]×6%=440 011.2(元)
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18 900 000-300 000)×5/15×9/12=4 650 000(元)
2010年应计提的折旧=(18 900 000-300 000)×5/15×3/12 +(18 900 000-300 000)×4/15×9/12
=1 550 000+3 720 000=5 270 000(元)
(3)编制会计分录:
①2009年度:
借:在建工程 18 692 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1 308 000
贷:长期应付款 12 000 000
银行存款 8 000 000
借:在建工程 208 000
贷:银行存款 208 000
借:固定资产 18 900 000
贷:在建工程 18 900 000
2009年末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4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000
借:财务费用 641 520 (10 692 000×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41 520
借:制造费用 4 650 000
贷:累计折旧 4 650 000
②2010年末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4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000
借:财务费用 440 011.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40 011.2
借:制造费用 5 270 000
贷:累计折旧 5 270 000
③2011年末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4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000
借:财务费用 226 468.8 (1 308 000-641 520-440 011.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26 468.8
2011年末计提折旧:
(18 900 000-300 000)×4/15×3/12+(18 900 000-300 000)×3/15×9/12
=1 240 000+2 790 000=4 030 000(元)
借:制造费用 4 030 000
贷:累计折旧 4 030 000
2、甲上市公司经批准于2×10年1月1日按每份面值100元发行了1 000 000份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共计100 000 000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转股时每份债券可转
10股,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假定2×11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甲上市公司普通股股票。甲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类似的没有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9%。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利息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要求:编制甲公司与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1)2×10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
首先,确定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
100 000 000×(P/S,9%,5)+100 000 000×6%×(P/A,9%,5)=100 000 000×0.6499+6 000 000×3.8897=88 328 200(元)
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为:
100 000 000-88 328 200=11 671 800(元)
【拓展:
1.如果发行价格是110 000 000元,则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110 000 000-88 328 200;
2.如果有发行费用,则负债成份应分摊的金额=发行费用×(88 328 200/100 000
000),权益成份应分摊的金额=发行费用×(11 671 800/100 000 000)。】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1 671 8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1 671 800
(2)2×10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时:
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88 328 200×9%=7 949 538(元)
当期应付未付的利息费用=100 000 000×6%=6 000 000(元)
借:财务费用 7 949 538
贷:应计利息 6 000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 949 538
支付利息的分录略。
(3)2×11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
转换的股份数=1 000 000×10=10 000 000(股)【每1份转10股,100万份转1000万股】
●或按债券面值除以10,计算转换的股份数:
转换的股份数=100 000 000/10=10 000 000(股)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1 671 800
贷:股本 10 000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9 722 262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38
91 9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