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机废弃物生物制氢研究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有机废弃物生物制氢研究 喻玮昱(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氢气的燃烧生成水,是目前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而暗发酵生物制氢过程,能利用各种生活污水、粪便和垃圾等为原料产 氢,获得氢气的同时净化了环境,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发酵制氢微生物菌 群、发酵工艺、过程放大等现状,以期为生物能源的发展提供基础。 关键词:生物制氢;有机废弃物;暗发酵 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物质之一。制氢的方法主要包括太阳 2.3两步发酵产氢和两步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系统 发酵产氢的能量回收率大约只有5%~15%,大部分能量 以挥发酸等形式残留在发酵液中,由此提出两步发酵产氢:第 一能制氢、水电解制氢、重整制氢、生物制氢等。生物制氢主要包 括光合制氢和暗发酵制氢,与前者相比,暗发酵制氢表现出更 多的优越性:①发酵产氢菌产氢能力高,生长速率较高,能利 用不同有机废弃物产氢;②无需光照,操作及管理简单方便; ③反应器容积无限制等[卜 。本文重点从菌群、发酵工艺和规模 放大几个方面对暗发酵产氢进行介绍。 步,发酵细菌转化有机物产氢,同时产生挥发酸等;第二:步, 加入光合细菌,利用挥发酸等产氢。通过两步工艺,产氢效率可 达8.3tool H,/mol一葡萄糖,证明“暗发酵产氢一光合产氢” 的耦合可提高产氢,但其能量转化效率仍只有50%,光照需求 1发酵产氢微生物 产氢微生物主要包括肠杆菌属、固氮菌属、克雷伯氏菌 等也给应用带来了困难 。 与之相比,“暗发酵产氢一产甲烷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系统 属、醋微菌属和梭菌属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梭菌属、肠杆菌属 等。梭菌分布极为广泛,能够产生孢子,对环境有较强耐受力; 梭菌能利用葡萄糖、纤维素等不同底物产氢,氢气产率可达 则可进一步提高能量回收,操作简单,可以改造现有沼气工程 来实现规模化 。过程关键点是产氢段采用偏酸pH、较短停留 时间,以抑制产甲烷菌,富集产氢微生物;而产甲烷反应器采 用中性pH、较长停留时间,以富集生长代谢较慢的产甲烷菌, 能量回收可达70%以上”’ 。 l~3mol H,/mol一葡萄糖。肠杆菌生长速度快,可代谢碳源 范围广,同时它能消耗氧,恢复产氢能力。一些极端嗜热菌有强 产氢能力,像高温厌氧纤维素分解菌的氢气产率达5mol H / oolt-葡萄糖,但温度高达70℃,能耗较高 。 纯菌产氢通常需要无菌条件。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混合微生 物,例如堆肥、污泥等,经过热处理、酸碱处理等预处理可以实 现混合菌批处理产氢 。通过低pH和短水力停留时间来抑制 产甲烷菌,富集产氢菌,可以实现连续发酵产氢。混合菌发酵操 3发酵产氢工程现状 发酵产氢尚未获得工业化应用,大量研究都只达到中试规 模。我国的任南琪教授提出乙醇型发酵产氢,以糖蜜废水为原 料,进行了乙醇型发酵产氢过程的中试放大研究,反应器规模 达到100m ,容积产氢达到5.3m /m d,年产氢气40万m ,为 暗发酵产氢的规模化应用打下了重要基础。以食品废弃物为原 料的发酵产氢也达到了巾试规模,中试反应器为0.15m 中温 作简单,稳定性好,可转化各种有机废弃物,更具有实用性 。 2发酵产氢工艺 2.1发酵工艺参数 影响发酵产氢的因素很多,包括pH、氢分压、温度等。pH 是影响发酵产氢的重要因素,偏酸性pH有利于抑制耗氢菌生 长,富集产氢菌,葡萄糖、蔗糖等为原料发酵产氢时最优pH一 般在4~6。温度提高可提高产氢速率,还将降低液相中氢气溶 解度,减少产物抑制 】。金属离子影响菌生长,可维持或增强 相关酶活性,如Fe 参与铁氧还蛋白合成;Ni2+有利于提高氢 酶活性,从而影响产氢。氢的积累将产生产物抑制,向反应器充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容积产氢达1.7m’/m d。 4结语 综上所述,暗发酵生物制氢在环境和能源领域体现了巨大 的潜力,该过程不仅可处理工业有机废水,还可处理城市垃圾、 农业废弃物等,原料来源广泛,同时操作较简单、厌氧过程能耗 低。尤其是联产氢气甲烷的两步工艺,可解决单一产氢过程能 量回收低的问题,还可较好地与现有沼气工程相整合得到应 用。目前,产氢菌群、优化控制和规模放大等仍有待深入研究。 以推进生物制氢的产业化,其发展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 和环境效益。 氮或氩气、降低氢分压可促进产氢。另外,废水的C/N比,底物 类型也有重要影响 。 参考文献: [1]赵玉中,师晓爽,戴萌,等.微氧处理对城镇生活垃圾两 2.2发酵产氢反应器 产氢最常用的反应器是搅拌式反应器(CSTR)和升流式 相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16,4:621—627. [2】王园园,张光明,张盼月,等.污泥厌氧发酵制氢研究 污泥床(UASB)。上述反应器可以结合固定化技术,以解决运行 J].水资源保护,2 01 6,32(4):1 09—116. 中产氢微生物的流失问题,固定化技术有两种:①使用载体 进展[固定化。聚酯泡沫、粘土等都可作为载体,提高生物量浓度。② 污泥的自固定化。通过特殊挡板等反应器设计,可延长微生物 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培养出产氢颗粒污泥,实现污泥的自 固定化,具有独特优势 。 68 I化善 卵2017 ̄9N [3]才金玲,王广.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研究进展[J].环 境科学与技术,201 3,36(6):78—84. [4】李领川,李彦红,潘春梅,等.稀酸水解玉米秸秆两步 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环境科学与技术,201 5,12:45—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