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和合”文化烛照下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2022-04-09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合”文化烛照下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作者:张颖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5期

摘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发展的必然。笔者梳理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现状,总结了文化走出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宏观上缺乏文化自觉自信,微观上创新力度不够,并分析“和合”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之间的关系,运用“和合”文化中包容、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视角为困境中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指点迷津,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和合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策略 一、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与交流日益密切,国家间政治交流、商贸合作、文化交谈成为常态。文化走出去是国家软实力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针对“文化走出去”的研究也成为热点。 二、“文化走出去”现状分析

认识度上,中外文化在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历史深厚,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也各种各样:从政治使节、商贸往来到传教甚至战争,历史上著名的“徐福东渡”“海陆丝绸之路”“佛法东传”“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一个缩影和历史印记。到了当代中国,文化交流的步伐没有停止,21世纪的文化传播发展作为国家性命题,有了官方的名称:“文化走出去”战略。广度上,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世界的文化交流和联系,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快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孔子学院、学术交流会议、中外合作办学、对外文化项目等等。从速度上看,“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发展速度喜人。2003年之2013年的十年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从60.9亿美元攀升至274.1亿美元,年均增长24.7%。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文化服务业占比提高。“互联网+文化”发展势头迅猛,骨干企业迅速壮大。 三、“和合文化”与中华文化走出去症结

和合文化作为我国古代思想家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而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现的是一种矛盾和谐观,即有矛盾和对立,但不冲突,以调和、合作、融合的方式达成一种和谐共生、友好相处、相安平和的状态。

制约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症结,从宏观上看,中华文化走出去在思想认识层面缺乏深度自觉自信。文化的自觉不仅包含了对自身文化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清晰认识,更重要的是包括了对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身文化客观理性的剖析。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在文化自觉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对自身文化的深度认同,并以本民族文化为自豪的正向情感的外在表现。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遇到的困境之一:在文化自觉自信上缺乏深刻认识。微观上看,中华文化走出去缺乏创新意识,有新意且影响持久的文化产品匮乏。文化产品是中华文化精华的体现,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最为直接的表达形式之一。无论是政府政策、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不完善还是人才培养、市场需求分析、文化传播方式的不成熟,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创新力度不够。文化持久而深入的吸引力与创新密不可分。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节奏的加快、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及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中国威胁论”言论的提出恶化了国际关系,文化冲突矛盾日益凸显。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思想内涵丰富、哲理深远,对当代中华文化走出去有着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第一,从宏观上看,“和合”文化的包容性内涵启示我们:在文化问题上保持高度的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优势法宝,也是强大的动力源。一个民族只有对其自身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历程有深刻清晰的认识,对文化内部的精华和糟粕有着睿智判断,这个民族才会理性全面认识本民族的文化,更加明晰自身文化的优点和不足。除了认同自身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应是包容的、求同存异的,文化之间有了包容,就有助于积极吸取别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取长补短最终达成合作共赢。落实到中华文化走出去具体实践上,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别国文化,对于吸引力、号召力强的文化产品要多多学习其成功经验,以对话互动而不是狭隘单向的方式进行文化交流,以合作互通的形式促进更好的发展。

第二,从微观上看,“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和合为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这启示我们: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要想更好走出去,需要有机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更需要创新和变革。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新的环境,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成为必要。借鉴学习他国“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在立法、规划、财税政策扶持、产业公共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的经验,把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相结合,把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的强有力支持相结合。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认识,让世界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努力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误解偏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杨利英.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综述[J].探索,2009(2).

[2]姜朝晖,孙泊. 论“和合”文化范畴意蕴下的和平发展战略[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6). [3]齐勇锋,蒋多.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J]. 东岳论丛, 2010(1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蔺淑英.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J]. 兰州大学学报, 2007(7). 作者简介:

张颖(1993-12),女,汉,湖南省永州市,大学本科,长沙理工大学,英语笔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