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土工程勘察的注意问题
摘要:本文叙述了连云港市区软土分布成因、特征物理学性质,根据大量工作实践,提出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
关键词:软土、性质、工程勘察、注意问题。
1连云港市区软土分布、成因
连云港地处于黄海之滨,包括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藻南县等四个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等三个区,地貌上多属黄海海积平原,其中有我国著名的花果山(云台山)为低山丘陵。连云港市区除了云台山及孔望山、锦屏山之外都普遍分布着厚度1-25米不等的软土。本人根据大量工作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一般自然地面标高在4.00米(黄海高程)以下的区域会存在软土,即使在山前地带也存在。而地面标高在5.00米以上的区域则不会存在软土(特殊情况例外,如山前的近代滑坡体、崩塌堆积物的下部可能会有)。
下表为连云港市区不同地段软土顶底板埋深
地点 华联 火车站 海州 墟沟 出口加工区 开发区 浦南 燕尾港
顶板深度 1.0-1.5 1.5-2.0 1.5-2.0 1.5-2.5 1-1.5 1.5-2.0 1.5-2.0 1-2.0
底板深度 11-11.5 11.5-12.0 10-12* 4-12 11-13* 10-13 5.5-6.5 16-18
*海州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0米
**开发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5米(古海冲沟)
连云港市区除了山区之外的平原区,都广泛分布着软土。据东海县志记载:在明代还是为海中的“仙山”,正如吴承恩所描写的花果山。当我们从山下向云台山上爬或走时,来到一片陡坡或山涯前,常常看到原来海浪冲蚀的“海蚀穴”,在近代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软土的成因为海积-冲海积。排除局部的海沟和山前因素,连云港市区的软土深度一般在10-13米。
2特征
2.1野外特征:
连云港市区的软土主要为淤泥,少量为淤泥质土,其特性和垂直分布见下表
层号 土名 厚度(米) 主要特征 Ps
(Mpa) 标贯击数N 十字板强度 Cu
(kPa)
2 粘土 1-2 褐黄-灰黄色,可塑-软塑夹薄片状粉砂,含少量铁锰结核。韧性好,干强度高。 0.75-0.9 3-4 30-50
3-1 淤泥质粘土 1-2 灰黄色、黄灰色,软塑,夹薄片状粉砂,韧性好,干强度较高部分地区具有“虫管”构造(原芦苇根腐烂) 0.5-0.75 1-2 15-30
3-2 淤泥 5-8 灰色-黑灰色,流塑,含有机质,具臭味,夹粉砂薄层和团块,粉砂层有时具一定的厚度(可达3米)。 0.2-0.5 <1 10-20
3-3 淤泥质粘土 1-2 黑灰色-灰黑色,软塑,含大量有机质,局部夹泥炭,部分地区缺失该层。代之为含贝売的砂层。 0.5-0.75 1-2 15-30
4 粘土 灰绿色夹褐黄色斑点逐渐过渡到褐黄色夹灰绿色条纹-褐黄色,可塑。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韧性好,干强度高。 1.5-2.5 9-15
2.2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层号 天然含水量 密度 比 天然 76克锥稠度 压缩性 快剪 三轴UU 无
(g/cm3) 孔隙 液限 塑限 塑性 液性 压缩 压缩 粘聚 内摩 粘聚 内摩 侧
天然 重 比 指数 指数 系数 模量 力 擦角 力 擦角 限
a0.1-0.2 Es0.1-0.2 (C) (φ) (Ck) (φk)
(W) (γ) (G) (e) (WL) (WP) (IP) (IL) Cu
% % % MPa-1 MPa kPa ( °) kPa ( °) kPa
3-1 40.0 1.70 2.74 1.00 42.0 21.0 18.0 0.75 0.60
1.8 11 0.0 10 0.0 15.0
50.0 1.80 2.76 1.49 55.0 28.0 28.0 1.20 1.00 2.5 25 8.0 18 8.0 30.0
3-2 45.0 1.50 2.75 1.50 42.0 21.0 18.0 1.00 0.90 1.5 8 0.0 5 0.0 8.0
65.0 1.70 2.76 2.00 55.0 28.0 28.0 1.80 2.00 2.3 15 8.0 12 8.0 18.0
3-3 40.0 1.70 2.75 1.00 42.0 21.0 18.0 0.75 0.60 1.8 12 0.0 10 0.0 15.0
55.0 1.80 2.76 1.49 55.0 28.0 28.0 1.20 1.00 2.5 25 8.0 18 8.0 30.0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我院1990-2010年连云港地区工程勘察统计数据。
从室内测试指标来看,本地区的软土,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为不良工程地质层,对工程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在工程勘察中应查明软土在纵横两方向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3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勘察等级及勘探点密度
本地区为软土地区,一般工程的勘察等级至少为乙级,在软土存在地区,不论工程如何简单,勘察的等级定为丙级是不正确的。
注意问题1:虽然软土底板分布较稳,总体地层结构不太复杂,常易被误定为简单场地和简单地基,应定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及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注意问题2:详勘勘探点布置应为15-30米,常有部分工程跨度大于30米,中部未加密钻孔,造成勘探点密度控制不够(违反“强条”)而返工。
3.2桩基础勘察
因本地区的软土厚度较大,一般厚度可达10米右左,,而表层的粘土层(硬壳层)厚度不大,一般小于2米,因此本地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二层以上)采用天然地基几乎不可能,地基处理也比较复杂,桩基是本地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
注意问题3:取土试样的目的是查明软土的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每孔1-2米取一个土样没有必要,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布置取样位置。
注意问题4:有些工程每取一个土样之后,要进行标贯试验,本人认为在本地区软土中做标贯试验意义不大。
注意问题5:软土中存在粉砂夹层,分布不均,对沉管桩的施工质量影响很大,很多施工经验表明,在淤泥所夹的粉砂层中易形成沉管桩的断桩。因此勘点不宜过稀,必要时应增加浅孔静探,以查明软土层中粉砂层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其孔深达到软土底板即可。
3.3深基坑开挖勘察
对于高层建筑或具有地下车库等地下的工程勘察,对软土必须进行基坑支护评价。
注意问题6:勘察范围应宜在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的1~2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并根据情况扩大范围,当开挖边界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应资料。孔距15~30m,孔深应穿越软土层。
注意问题7:应查明开挖范围及邻近场地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层位、埋深和分布情况,查明各含水层(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补给条件和水力联系;提供场地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渗透影响半径;必须采取在开挖的深度范围内三轴试样,作UU试验。
注意问题8:表层土层比较薄的,第3-1层的为淤泥质粘土,特别要提的是往往该层土被忽略,多数是因为颜色是黄色调,而划入第2层粘土中,给工程带来不安全因素;第2层粘土与第3-1淤泥质粘土之间的界限是呈渐变过渡,仅凭肉眼划分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而静力触探试验就很容易划分出来。因此必须以钻探与静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探,并在施工时先施工静探孔,根据静探曲线划分土层,调整设计的取样位置。
以上所谈到的八个问题,常常是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对大家都能注意到的问题在此就不赘述了。
参考文献
《连云港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LG95-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GB 50094-2008
《区域水文地质报告》1:200000,连云港幅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