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服装结构制图〉复习试卷资料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分 得 号 学 线 封 密 此 过 超名 姓 得 不 题 答 生级 班 考 校 学 绪论 1.服装制作从现阶段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另一种是 。 2.不论是个体单件制作或是批量生产,一般的顺序都要经过 、 、 、三个大的环节。 3. 是服装制作过程中三大环节之一,从中还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 4.服装结构制图是工业服装裁剪的 。 5.服装结构制图时一项具有 、 和 的工作. 第一章 服装结构制图依据 1.服装结构制图概念: 2. 是制作服装的主要依据。 是制作服装放松两的主要依据之一。 3.人体比例最简单、最方便的测量单位是 。正常的成年男性约为 头高,成年女性约为 头高。 4.人体颈部呈 的圆台状,上部和 相连。从侧面观察,颈部向前呈 ,下端的截面近似 ,颈长相当于头长的 。 5.简述颈部与衣领的关系? 6.男性肩部较 ,女性肩部较 ,且肩斜度 男性(填大于或小于)。 7. 是前后衣片的分界线,是服装的主要支撑点。肩部的特征决定了服装结构的肩部形状。肩部前倾使服装的前肩斜度 后肩斜度。肩的弓形形状,使服装后肩斜长 前肩斜长。 8.简述前胸、后背与上装的关系? 9.腰部的凹陷状在服装结构上表现为上装的 。男女腰部的宽窄差异,构成了女装吸腰量 男装吸腰量。侧腰的双曲面状,决定了曲腰服装的腰节在侧缝出必须 .幼儿与老年人的服装由于胸腰差接近的缘故,一般以 为主. 10.简述上肢与衣袖的关系? 第 1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11.臀部的外凸,决定了西裤的后窿门 前窿门。臀腰差的存在、腹部的浑圆、后臀外凸的特点,是腰口收 和 的原因.女性因臀部丰满,臀腰差大,腹部较男性浑圆,因此 大于男裤。幼儿几乎不存在臀腰差,所以童裤腰口以 或 为主。 12.简述下肢结构对裤裙产生的影响?

13. 是取得服装规格的主要来源之一。 14.人体测量概念:

15. 是侧体的主要工具。要求 , , 。 16.侧体可分为 , , 3种。

17.前衣长由 通过 最高点,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长度;后衣长由 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长度。

18.前腰节长由 通过 最高点量至腰间最细处;后腰节长由 通过 最高点量至腰间最细处.背长由 量至腰间最细处.

19.裤长由腰的侧部髋骨处向上 厘米起,男裤垂直量至外踝骨下 厘米或离里面 厘米左右或按需要长度;女裤略短于男裤. 20.上裆长由侧腰部髋骨处向上 厘米处量至 的距离. 21.服装放松量概念:

22.服装成品规格的来源主要有: , , , 。

23.服装成品规格三要素: 、 、 . 24.服装号型: 号:

型:

25.人体体型以为 依据将人体划分成 、 、 、 四种体型.

人体体型分类 男子 Y A B C 第 2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26. 27.号型号与型之间用 分开,后接 .

28.170/88A表示意义: . 29.服装号型系列中规定的号型不够用时,扩大号型范围时,应按各系列所规定的 和 进行。

30.号型系列设置以 为中心,向两边依次 或 。

31.身高分别以 、 分档组成系列。胸围、腰围分别以 、 分档组成系列。

32.写出下列服装的中间标准体号型:男子上装: ,下装: ; 女子上装: ,下装: 。 33.上装的主要控制部位有: 、 、 、 、 ,女装加 .下装的主要控制部位有: 、 、 、 . 34.服装控制部位: 34.服装成品规格: 35.服装款式:

36. 、 、 决定服装结构制图衣片及其附件形状。

37.服装款式的来源一般是 、 、 、 等。 38.组合关系:

39. 是构成服装的物质基础。

40.织物越是紧密、坚实、硬挺,其变形性就 ;反之织物越是稀疏、松弛、厚重、柔软,其变形性就 。 41.经向:

纬向: 斜向:

42.直丝绺的特点是 。如 . 横丝绺的特点是 。如 。 斜丝绺的特点是 .如 。

第 3 页 共 17 页

女子 标志: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43.服装结构制图根据服装材料应该注意哪几点问题? 44.组合形态:

45.衣缝的结构有 、 等。倒缝又有 、 、 、 和做倒的方向之别,这些区别都需要在服装结构制图的留放缝份上,作出相应的区别。如分缝,加放缝份一般 厘米;来去缝,合拼合缝就需放缝份 厘米左右。

第二章 服装制图基础

1.服装结构制图的常用工具有 、 、 、 、其他等。 2. 是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工具。 一般为侧体所用. 3.常用曲线板和服装专用曲线板有哪些用途?

4.服装结构制图的 与 在制图中起规范图纸的作用。 5. 6.注:虚线及双点段长短和自相同,其应是 2 符号名称 3 等分 4 等长 细实线 7.

序号 1 符号形式 虚线 点划线 符号含义 1 粗实线 序号 图线名称 图线形式 图线宽度 图线用途 线.点划划线的线间隔应各首尾两端而

是 . 2 3 5 等量 双点划线 4 省缝 第 4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5 裥位 8.填写服装各部位代号: 胸围: ,腰围: ,臀 围: ,领围: ,胸围线: ,腰围线: , 臀围线: ,领围线: ,肘围线: ,膝围线: , 胸高点: ,颈肩点: ,袖窿: ,袖长: ,肩宽: ,长度: 。 9 经向 9.服装结构制图常用术语: ⑴净样 10 倒顺 ⑵毛样 6 皱褶 7 直角 8 连接 ⑶画顺 ⑷劈势 ⑸翘势 ⑹困势 ⑺凹势 ⑻门襟 ⑼里襟 ⑽叠门 ⑾挂面 ⑿过肩 ⒀驳头

第 5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⒁省 ⒂裥 ⒃克夫 ⒄分割

10.服装结构制图比例是指制图时 与 的尺寸之比。

11.图纸中的汉字、数字、字母等都必须做到 、 、 、 。

12.服装结构制图的长度计量单位有 、 、 。 是国际通用计量单位, 是我国过去习惯通用的计量单位, 是英、美等英语国家中使用的计量单位. 13.比例分配制图法: 14.六分法: 15.原型:

16.简述基型法与原型法的异同点?

17. 与 较多地用于女装的省型变化、裙裥变化的制图中。 是通过旋转来变化省型等. 是通过折叠原有省份,使剪开部位张开来达到省型的变化。

18.简述“先横后竖、定点画弧、定位”的含义?

第三章 服装裁剪

1.简述单件量体裁剪与工业性批量裁剪的优缺点? 2.服装裁剪术语: ⑴画样 ⑵开剪 ⑶眼刀 ⑷钻眼

第 6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⑸换片 ⑹配零料 ⑺丝绺 ⑻弧度 ⑼对刀 ⑽失出

3.如何识别织物的正反面?

4.单件裁剪包括 、 、 、 等。

5.核算用料(P48)见表3-1,表3-2

6.排料要求 , 。合理排料应做到 、 。合理拼接是为了 。

7.排料一般要求掌握一套( )、两对( 、 )、三先三后( 、 、 )的基本要求。 8.开剪线路:

9.开剪操作应 、 ,以 为原则。 10.批量裁剪:

11.批量裁剪主要有哪些工序?

第四章 女裙结构制图

1.裙:

2.裙子从外形结构上,大致可分为 、 、 及 等。

3.直裙有什么特点?

4.简述下装臀围采用1/4分配法的原因? 5.简述女裙后中腰口低落的原因? 6.简述侧缝处的裙腰为何要起翘?

第 7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7.简述裙腰口省数量的分布、位置、省量及长度确定方法? 8.斜裙的角度与腰口弧线计算公式:

R=W/n*θ

(n表示:裁片的片数,θ表示:每片裁片展开的角度(弧度)

9.简述斜裙裙摆的处理方法? 10.什么是节裙?

11.节裙抽褶量如何确定的?

12.鱼尾裙因其下摆形似 而得名.鱼尾裙一般为 分割或 分割,有六片式、八片式等.

13.裙摆展宽高度与裙造型变化的关系如何? 14.高腰裙:

15.高腰裙可分为 与 两种类型。 16.裙开衩高度如何定位?

17。裙腰造型变化的相关因素及造型变化规律? 18.A字裙:

19.A字裙侧缝偏斜度如何控制的? 20. 号 型 160/72B 21. 号 型 160/72B 部 位 规格 裙 长 66 腰 围 74 臀 围 94 腰 宽 3 部 位 规格 裙 长 56 腰 围 74 臀 围 94 腰 宽 3 第五章 西裤结构制图 一、西裤

1、西裤制图5个控制部位:裤长、腰围、臀围、上裆长、脚口 2、西裤特点?

适身合体,裤的腰部紧贴人体,腹部、臀部稍松,穿着后外观挺拔美观. 3、后裆缝斜度的确定及后裆缝斜度与后翘的关系(P82)

第 8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后裆缝斜度是指后缝端处的偏进量.

其与三个因素有关:①臀腰差的大小②省的大小、多少③裤的造型 ① 臀腰差:差度越大,倾斜度越大,反之越小。 ② 省:省大、多,则后裆缝斜度酌情减小

省小、少,则后裆缝斜度酌情增加

③ 的造型:宽松型西裤后裆缝斜度小于适身型西裤 后裆缝斜度与后翘的关系:

后翘是指后腰缝线在后裆缝上的抬高量。

后翘与后裆缝斜度是并存的,如果没有后翘则后裆缝拼接后会产生凹角,因此,后翘是使后裆缝拼接后腰口顺直的先决条件,后裆缝斜度与后翘成正比。 4、裥、省与臀腰围差的关系(P83)

(1)双裥双省式 前片收双裥,后片收双省,适应臀腰差偏大的体型,一般臀腰差在25cm以上.

(2)单裥单省式 适应臀腰差适中的体型,一般臀腰差在20~25cm之间. (3)无裥式 适应臀腰差偏小的体型,一般臀腰差在20cm以下。 同时款式因素也是西裤裥、省多少的条件之一。 5、后片裆缝低落数值的确定(P83)

低落数值是因后下裆缝线的斜度大于前下裆缝线斜度引起的,由此造成后下裆缝线长于前下裆缝线,以后裆缝低落一定数值来调节前后下裆缝线的长度,低落数值以前后下裆缝线等长即可,同时要考虑面料因素、采用的工艺方法等.

6、脚口线前片凹、后片凸的原因(P83)

因为足跟倾斜度缓,而脚面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脚口线呈前凹后凸状,以形成前短后长的斜边。

7、男女裤在制图上的区别有什么?(P92) (1)男、女体型差别(指腰部以下) 男性臀腰差小于女性,因而男性两侧(腰至臀)的弧度小于女性;男性的腰围、臀围、腿围一般大于女性;男性臀部与腹部较女性平。

(2)由体型差别反映在西裤制图结构上的区别 在裥、省的收量上男裤小于女裤;前后侧缝的弧度男裤小于女裤;男裤的控制部位规格大于女裤;男裤前裆缝与前侧缝的劈势量小于女裤。

8、前裆缝在腰口处劈势量如何控制?(P92)

前裆缝在腰口处劈势量与前裤片腰口折裥量大小有关。前裤片腰口折裥量大,则劈势量相应趋小;前裤片腰口褶裥量小,则劈势量相应趋大。一般当前裤片腰口为双折裥时,劈势量控制在0。5~1cm左右,当前裤片腰口为

第 9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无裥时,劈势量控制在1.5左右,劈势量一般女裤大于男裤。

二、西裤款式变化

9、牛仔裤特点:贴体紧身。裤腰为装腰型直腰。前片腰口无裥,前袋的袋型为横袋(月亮袋),前中门里襟装拉链。后片拼后翘,后贴袋左右各一。适用面料:牛仔布等。

10、牛仔裤腰围分配与适身型西裤有所不同的原因?(P96)

适身型西裤的腰围分配为前裤片1/4腰围-1cm;

后裤片1/4腰围+1cm。

紧身型西裤的腰围分配为前裤片1/4腰围+(0~1cm)左右;

后裤片1/4腰围-(0~1cm)左右。

原因:适身型西裤腰口设裥、省,而紧身型西裤腰口不设裥、省,如按适身型腰围分配方法则会出现前片腰口劈势过大,所以与后片腰口互借,以使紧身型西裤腰口的劈势得以得以控制在适量的范围内。 11、西短裤的后裆缝低落数值大于西长裤的原因?(P97)

西长裤后裆缝低落数值基本上在1cm之内波动,西短裤则可在1。5~3cm的范围内波动。其原因是,在西短裤后裤脚口的横向线与后下裆缝线的夹角大于90°。一旦前、后下裆缝缝合后,下裆缝处的脚口会出现凹角。所以将后裤脚口上的横向线处理成弧形,使其与后下裆缝夹角保持90°,就能使前后脚口横向线顺直连接,但修正后的后下裆缝长于前裆缝,因此增大后裆缝低落数值。由此可知,后裆缝低落数值与后下裆缝的斜度成正比,而后下裆缝的斜度与裤长和脚口大小有关。

12、宽松裤前裤片在原臀围基础上另加放的原因?(P100)

当款式要求多裥时,由于前腰围大裥量超过前臀围大时,就需要增加前臀围大,以满足腰部收裥的需要,因此,实际臀围大会超过制图规格所设的臀围大。

13、宽松裤后缝斜度直于适身型西裤的原因?(P100)

臀部宽松,意味着夸张了人体的臀部,这时合体不再是第一要求,其臀围的增大并不是臀围丰满程度的增加,相反,由于宽松型的造型,使它后缝斜度的要求反而趋直,趋直的程度与臀围的放松量成正比。 14、中裆高度与裤造型变化的关系?(P101)

中裆高度定位与裤造型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以臀高线至下平线的距离的中点为基本点,设基本点为零。当中裆高度处于0~2cm之间时,裤造型为宽松型;当中裆高度高于基本点2~4cm时,裤造型为适身型;当中裆高度高于基本点4~6cm时,裤造型为紧身型。

第六章 衬衫结构制图

第 10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1、肩斜如何确定?(P111)

两种方法:一是用角度控制肩斜度;二是用计算公式控制肩斜度。相比较而言,角度控制比较合理。因为,人体的肩斜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计算公式会因胸围、肩宽、领围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采用角度控制肩斜度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由于实际运用中用量角器定角度不太方便,将角度转化成用两直角边的比值来确定肩斜度,既保留了角度确定的合理性,又使制图方法得到了简化。

2、后小肩略长于前小肩线的原因?(P111)

通过后小肩的略收缩,满足人体肩胛骨隆起及前肩部平挺的需要。后小肩线略长于前小肩线的控制数值与人体的体型、面料及省缝的设置有关,一般控制在0.5~1cm之间。

3、上装门里襟叠门如何确定?(P111)

上装门里襟叠合后,纽扣的中心应落在叠门线上。服装的门、里襟大小与纽扣的直径有关,纽扣的直径m越大,则叠门也越大.同时考虑到前中线上所受到的拉力,因此,门里襟叠门的最小值应为1。5cm,叠门大的计算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前中线上的叠门大=纽扣直径+(0~0.5)cm 前中线上的叠门大≥1.5cm

4、上装门襟处的横纽眼外端为什么要超出叠门线?(P112)

纽扣的位置一般在里襟的叠门线上。钉好的纽扣缝线总是要留有一定绳状形态。横纽眼的外端如果正好落在叠门线上,那么门里襟扣上后,门襟上的叠门线势必被纽扣往里襟方向推移,其推移的尺寸,就是纽扣缝线的半径长,因此,要使门里襟的叠门线重合,必须将横纽眼的外端超出叠门线,超出的规格,即纽扣缝线的半径长,一般为0.2~0.5cm。 5、为什么用袖斜线确定袖山高线?(P112)

(1)袖山弧线总长与预定的长度容易接近,保证了袖山弧线总长与袖窿弧线总长之差约等于所需的袖山弧线吃势量,因此,大大提高了精确度。 (2)可调节袖肥宽与袖山高的大小,给袖的造型带来了灵活可变性.

第 11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6、上装底边起翘量如何确定?(P112)

上装的底边起翘是指上装侧缝处的底边线与下平线之间的距离,底边起翘的原因有两个:

(1)人体胸部挺起因素 因为人体胸部的挺起,使在胸部处竖直方向上的底边被一定程度地吊起,要使底边达到水平状态,应将下垂的底边(近侧缝处)去掉。去掉后底边在平面上展开,就行成了前片的底边起翘。女性由于胸部挺起程度大于男性,在无胸省的情况下,女装的起翘要大于男性。 (2)侧缝偏斜度因素 底边起翘与侧缝偏斜度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底边起翘量。侧缝偏斜度越大,起翘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7、后领宽比前领宽略大的原因是什么?(P113)

后领宽比前领宽略大是由人体颈部的形状所决定的,由于颈部斜截面近似桃形,前领口处平而后领口有弓凸面弧形,因而形成了衣领的前窄后宽,因此后领宽应比前领宽略大。

8、衣领依赖于前片领圈制图的合理性?(P113)

衣领依赖前片领圈制图的合理性在于①领底线与前领圈的转折点位置清楚;②衣领的造型一目了然;③领底线前端的曲线和领圈吻合;④领底线凹势的确定有依据

9、领驳线的基点如何确定?(P113)

基点是指驳口线与上平线相交的点。基点的确定是衣领制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的方法是在平面结构图中安放一个假象的标准领口圆,然后通过驳口点做一条标准领口圆的切线(即驳口线),使其与上平线相交,这个相交点即为所求的领基点。根据经验和测算,标准领口圆的边界至领肩点的距离应近似0。8领角高(当1.5cm≤领角高≤5cm时),标准领口圆的圆心固定在上平线与前中线(有劈门时应为劈门线)的交点上。

10、连衣裙根据腰线剪接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几种?分别是如何设置的?(118)

连衣裙根据腰线剪接位置的不同可分低腰剪接式、中腰剪接式及高腰剪接式。

第 12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1)剪接位置低于人体腰部,一般在臀高线左右上下波动。 (2)剪接位置在人体腰部,是最常见的式样。

(3)剪接位置高于人体腰部,一般在胸围线至腰围线之间上下波动。 11、为什么男衬衫的第一粒纽与其他纽位相比距离稍短?(P128)

因为衬衫在夏季作外衣穿着时,衣领敞开,如纽位等距离,外观就会显得敞口太大,所以要略减第一至第二粒纽位裥的间距。此外,衬衫面料薄而软,衣领硬挺,这样可使衣领具有张开的趋势。 12、男衬衫的底边如何处理?(P128)

男衬衫侧缝是直腰型,因此侧缝线与底边线成直角。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需要起翘,是因为人体胸部挺起因素。因人体胸部挺起,使摆角底边处下垂;其次由于衬衫比较宽松,因而料的重量也会使摆角底边处有所下垂。因此在侧缝线与底边线成直角的状态下,仍然需要起翘,当然起翘后摆角底边处应保持直角状态,底边线完成后应是S形弧线。 13、男衬衫胸袋上口为什么不上斜?(P128)

一般上装胸袋口近袖窿处为使视觉平衡,均略向上倾斜,但在男衬衫中不采用上斜的方法,处理成平的袋口.因为男衬衫属宽松造型,同时上下袋口一样大.在穿着时或多或少会出现视觉上的略下斜. 14、装领脚衣领的领底线为何呈外弧形?(P128)

装领脚的领底线呈外弧线与人体颈部的表面形状有关。人体的颈部上细下粗,呈圆台状,略向前倾,如果将人体颈部的表面放在平面上展开,则可见一倒置的扇面形。因此要使领脚与人体颈部形状一致,领脚的平面图形也应为倒置的扇面形,至少领底线呈外弧形。由于装领脚衣领的领脚与翻领分开取料,因此它不受翻领的制约,按照人体的颈部形状制图,使领底线呈外弧形。

15、装领脚衣领的领圈形状与连领脚衣领的领圈形状为何不一样?

装领脚与连领脚衣领的领圈形状的区别在前领圈.装领脚衣领的领圈,在各段基本呈弧线状态;而连领脚衣领的领圈,在近叠门线处的一段为直线。原因是连领脚衣领的领脚与翻领部分是相连的,翻领放下后,领圈被遮盖住,

第 13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所以可以将领圈修改成各种形状,如西服领的领圈为方角形的领圈,此外,连领脚衣领近叠门线处一段处理成直线,能与衣领前面一段的领底线重合,为工艺装配带来方便。而装领脚衣领的颈部形状要与人体颈根部的形状相近,因此装领脚衣领的领圈应处理成均匀的圆弧形,以求与人体颈根部形状相一致。

16、衬衫袖口开衩位置是如何确定的?(P128)

袖口开衩的位置位于手臂的外弯线是比较理想的.如袖口不收裥,则开衩位置定在袖口的1/4处;袖口收细裥时,开衩位置也在袖口的1/4处(因细褶是均匀分布的);袖口收裥时,开衩位置定在减去褶裥量后的袖口的1/4处。

17、什么是两用型翻驳领?制图时如何处理?(P131)

两用型翻驳领指衣领在穿着过程中既可作为开门型衣领,又可作为关门型衣领使用的一种领型.

在结构制图中,制图方法与开门领的作图方法相同,但处理时应注意: ① 驳头外围线应与止口线重合,不能偏进或偏出,以使衣领作为关门领时也能符合其领型要求;

②驳角与领角的起始点应定位在前领深线与劈门线的交点上,以使衣领开关自如。

18、胸褶裥的类型、特点、位置及定位方法?(P133)

⑴.褶裥结构的类型:①展开纸样获得褶裥量;②将胸省的省量转化成褶裥量;③褶裥量包含上述两种类型。

⑵.胸褶裥的特点:胸褶裥的分布应指向胸高点。

⑶.褶裥量的位置:围绕胸高点四周任一位置;胸褶裥的边界边与胸高点的距离不得小于4cm.

⑷.胸褶裥结构的起止点定位方法:褶裥结构制图完成后,必须作出其起止点的定位,才能使缝制到位,从而达到设计要求.起止点的定位,一般按分割线的两端各偏进一定距离定位。

19、无袖类袖型的袖窿深度如何调节?(P138)

第 14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在基本型衣片制图中,一般衬衫类的袖窿深度总是以计算公式来控制的,一般选用的是B/6+1cm.在实际使用中袖窿的深度是可变的,当款式发生变化时,袖笼深应随之作相应调节,如宽松类服装,袖笼深应在原有基础上下降一定量,而无袖;类服装的袖型作为贴身型服装穿着时,应在原袖窿的基础上抬高一定量,以适应人体穿着。

20、短袖衬衫为什么要改变袖底线或袖口线的形状?(P140)

短袖衬衫的袖口有时呈直线形,有时又呈弧线形,其原因是与袖肥宽和袖口的差数有关,在袖肥宽不变的前提下,袖口越小,则袖底线的斜度越大,袖底线与袖口线的夹角越大于90°,从而越容易使袖底线处的袖口产生凹角,将袖口线处处理成弧形,可较好的弥补凹角。

第七章 两用衫结构制图

1、两用衫又名 ,一般指 。 2、女装的式样造型和制图线条的特点是以 为主,尤其是外形轮廓的处理和衣缝分割的组合,充分反映了女性的 ;而男装的式样造型和制图线条的特点是采用 为主,力求

,以充分反映 . 3、女上装前片不收胸省应具备什么条件?(P148)

对于适身型与紧身型服装来说,在面料没有弹性的条件下,应收胸省以达到合体的目的.但对于宽松型服装来说,由于客观上合体要求不高,且围度放松来那个相对较大,因此,可以收较小的胸省甚至无省,前片不收省的条件是胸围的放松量应大于适身型服装。 4、上装大袋位是如何确定的?(P148)

大袋位高低的确定以腰节线为参考线。因为腰节线喜爱服装款式的变化中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因此,以腰节线确定袋位较合理,一般以腰节线的1/5加减定数来确定袋位.如有特殊要求,可根据款式需要而定。 5、两片袖为什么要设前偏量与后偏量?(P148)

两片袖的拼缝偏离里外侧弯线一定的距离,其目的是为了不使袖拼缝过于显露。考虑前偏量及后偏量的大小,应取决于袖的弯势形状和面料质地性能。

第 15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6、试述上装劈门产生的原因?(P152)

劈门是指前中心线(即叠门线)上端偏进的量。当劈至胸围线处时,称胸劈门;当劈至腹围线处时,则称肚劈门。劈门的控制量因人而异.劈门的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体胸(或腹)部表面形状的需要。 7、肩缝斜度为什么要参考垫肩高度?(P152)

当上装装有垫肩时,垫肩高度的增加使人体肩斜度变小,此时应根据垫肩所增加的高度来确定肩缝斜度。一般来说,新的肩缝线与原肩缝在肩端处的距离7/10垫肩有效高度(即有压力下的垫肩高度).压力是指上装本身的(包括内部的衬、里)压力。

8、男上装胸背差是如何确定的?(P156)

胸背差在制图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弊病。由于胸围与胸背差的变化相关,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胸背差:0≤B/10﹣8≤3,如果胸背差大于3cm,一律作3cm处理,因此 茄克衫胸背差为3cm,使用此公式时,对于挺胸、驼背等特殊体型的胸背差可在上述基础上酌量加减。

9、为什么男茄克衫肩斜度比基础肩斜度小?(P160)

一般合体式的男上衣的肩斜度为前肩斜度22°(15:6),后肩斜度18°(15:5),如果是宽松型的男上衣就必须调整为前肩斜度小于22°,后肩斜度小于18°。其原因为宽松型服装的宽松量应体现在整件服装中,由于胸围放松量的增加,使胸宽、背宽等相应增加,因此肩斜度也应增加放松量,以使整件服装协调美观。

10、试述分割线的表现形式、数量变化原因及其功能?(P162) ①分割线的表现形式:按部位分割 领口、肩缝、袖窿分割 按方向分割 纵向、横向、斜向分割 按形式分割 平行、垂直、交错分割

②分割线的数量变化:分割线的数量变化常见的是一片衣片上设置一条分割线.但有时为满足款式要求,可以增添分割线,如为了使腰部吸腰量均匀、平衡,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分割线。裙子的裙片为了使波浪均衡,有时也采用增添分割线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符合服装款式造型的变化要求。 ③分割线的功能:具有两大功能,即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实用功能表现在将省缝融入分割线中,从而达到合体的效果;装饰功能是指分割线增强了服装

第 16 页 共 17 页

服装结构制图第一轮复习资料

的美感。一般来说,具有实用功能的分割线必然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这也是分割线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反之则不然,具有装饰功能的分割线不一定具有实用功能,平面分割即为例证,如男夹克衫等一般为平面分割,仅起装饰作用而已.

11、下摆展宽如何进行结构处理?(P165)

所谓下摆展宽是指上口小、下口大的造型形式。无论上衣、大衣还是裙子中都有所应用。其主要方法有收裥型(包括收细褶)、波浪形两种。 收裥型:堆积、重叠是收裥型的立体形状。通过上部各种裥型的收缩,形成下部展宽的造型,适宜采用薄型面料。裥型有细褶、折裥等。

波浪型:均匀的波浪是波浪型的立体形状.通过下部的展宽,形成数个均匀的波浪,适宜采用薄型呢绒面料、丝绸类面料。波浪以量的大小来体现形的变化.

12、为什么前衣片设置了分割线还要再设置胸省?(P170)

女装前衣片设置的弧形分割线偏离胸高点,使得胸省的量无法完全融入分割线,如不设胸省将不能满足合体的要求,若款式的合体程度较高,就应将分割线未能转移的胸省量以横向胸省的表现形式来达到合体的要求。 13、猎装贴袋的前侧线为什么要与前中线保持平行?(P172)

贴袋的前侧线与前中线保持平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否则会给人视觉上的凌乱感,从而破坏了整体的平衡。与此同时,在无特殊要求的条件下,前中线与袋的前侧线取经向,以便工艺制作.

第 17 页 共 1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